李藝婷
摘要:藝術歌曲是西方室內樂性質的一種聲樂體裁,是對歐洲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的通稱,是由詩歌和音樂結合而共同完成的音樂體裁。在1920年以前,中國還未出現過“藝術歌曲”一詞。隨著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直接作用和影響,中國大門隨之打開,西方藝術歌曲也漸漸傳來,在各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近代中國藝術歌曲逐漸產生。中國藝術歌曲將歐洲傳統技法與中國民族特色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藝術歌曲。本文將從多方面圍繞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以及其演唱方式加以介紹。
關鍵詞:藝術歌曲;演唱;技法;民族
一、什么是藝術歌曲及其特征
藝術歌曲,顧名思義,是歌曲的一個品種,它起源于19世紀的德國。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是藝術歌曲,它有什么基本的特征呢?查閱國內出版的音樂詞典《音樂百科詞典》,它對藝術歌曲的定義是:“由作曲家為某種藝術表現的目的,根據文學家詩作而創作的歌曲。多為獨唱曲,一般都有精心編配的鋼琴伴奏,對演唱技術也有較高的要求。常供音樂會演唱用。”然而在西方的各種音樂詞典中,對藝術歌曲的定義也是相對一致的。如《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中說到:“藝術歌曲是一種由專業作家創作且與名額相區別的,具有嚴格藝術意味的歌曲體裁。”。美國紐約大學音樂欣賞教研室主任羅杰卡曼認為“藝術歌曲是浪漫主義音樂中最富特色的體裁之一,藝術歌曲是為單聲部聲樂和鋼琴而寫的作品;在藝術歌曲中,詩歌和音樂融為一體,聲樂聲部與鋼琴結合一體,它是帶鋼琴伴奏的,以詩歌為歌詞,以音樂表達詩歌的情緒和想象的獨唱歌曲。”從以上定義中可以看出,藝術歌曲應該具備兩個最為核心的特征:1、藝術歌曲的歌詞采用具有高度文學性的詩歌,包括敘事詩等,其內容富有感情,跌宕起伏,內人尋味;2、它的人聲部分和鋼琴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鋼琴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其鋼琴伴奏不是依附于旋律,而是有自己的獨立的音樂線條,又與旋律緊密結合不可分割。
二、中國藝術歌曲的產生及其發展
(一)中國藝術歌曲的產生
中國有著淵源的歷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國的藝術歌曲產生于20世紀初,但在此之前,中國也一直有著自己的民族詩詞歌曲。中國的詩詞歌曲產生于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最初詩詞歌曲指的是具有儀式性的雅樂歌曲。到春秋時代到唐宋期間,我國又先后出現了《詩經》、《樂府詩集》等詩歌總集,中國的詩詞歌曲快速發展,走向了繁榮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到了宋元明清時期,詩詞歌曲開始向世俗化發展,于是有了宋詞體歌曲、元代散曲以及明清小曲。到了20世紀的中國,在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新思潮的影響下,一大批具有民主主義思想,海外留學歸來以及各大音樂院校培養出來的音樂家在創作中國詩詞歌曲的時候,開始借用西方“藝術歌曲”的表現形式,將西方的作曲技法與中國的民族調式結合起來,打破了傳統的詩詞歌曲的調式調性,開辟了詩詞歌曲創作的新河。1920年,留學歸來的蕭友梅博士將“藝術歌曲”一詞帶入中國,中國藝術歌曲正式產生。
(二)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
20世紀上半葉,中華民族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封建文化逐漸衰落,西方先進文化的進入,也推動了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作曲技法的發展更新:吸收西方的作曲技法,采用歐洲大小調、離掉寫法與中國傳統五聲調式相結合,拓寬了音樂的表現力。2、詞體風格的變化多樣:中國藝術歌曲的詞體不僅僅局限于古人的創作和自由體詩歌,逐漸加入民間流傳的民謠,歌詞的選擇也逐漸多樣發展。3、歌曲體裁與時代緊密結合:新文化運動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西方先進思想傳入中國,歌曲的體裁也開始表達愛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4、旋律與伴奏的發展創新:西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的一大特點是伴奏織體與旋律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又獨立發展,而中國藝術歌曲充分借用這種創作技法,采用中國傳統五聲調式,并在和弦的選擇上運用大量的和弦外音,對于古詩詞的意境有著重要的意義,充分體現出濃郁的中國韻味。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們對藝術歌曲的認識和理解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藝術性”成了評價藝術歌曲的首要標準,這使得其體裁的范圍不斷擴大,出現了由民歌改編,創作的藝術歌曲,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牧羊姑娘》等。
三、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
藝術歌曲的演唱是對詩人、作曲家的作品進行闡釋,由演唱者來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藝術歌曲的演唱不像歌劇一樣有前后的劇情和人物性格,也沒有劇目道具等來襯托和渲染,只有在極短的時間里由此一人來表現作品,因此,對演唱者的各個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那么,究竟如果演唱藝術歌曲呢,我做了以下總結:
(一)理解作品內涵
所謂的作品內涵,主要指的是作品的內在含義,也就是作品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當我們拿到一首作品的時候,我們不要先急著唱,要先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反復的朗讀歌詞,了解歌詞的內容,不斷加深對作品人物,寓意場景等所描述或者代表的時代背景,從而正確的把握作品真正的內涵,這也是一個歌者最基本的素養。
(二)藝術想象
對于演唱者來說,在正確理解了歌曲真正的含義以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表達,如何把你所理解的情感表達給觀眾,這就是需要演唱者充分發揮歌唱時的音樂想象力。演唱者應根據作品的內容及其藝術形象,通過想象,加入自己的主觀情感,身臨其境的去表現作品,準確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
(三)藝術處理
隨著藝術歌曲的不斷發展,無論是體裁還是題材方面都有著各式各樣的風格,這就要求我們演唱者在去演唱的時候,要從作品的風格上進行處理。如,選擇正確的音色。一個好的歌唱演員,不僅要有好的音質,還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以及對作品的理解和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在面對一首作品的時候,能夠通過對作品的理解,去選擇對應的適合這首作品的音色,能夠自如的協調自己的音質、音色、以及音量。從而更好的表現作品,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四、中國藝術歌曲的運用及演唱的現實意義
中國的藝術歌曲詩詞優美,內涵豐富,歌詞涉及面廣,或是寫景,抒情,或是暢談心聲。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中國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聲樂教學還是演唱都有著重要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對于聲樂教學而言,中國藝術歌曲已經成為了各大院校聲樂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聲樂技術的學習方面,學唱中國藝術歌曲,能夠幫助學生對中國傳統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的訓練。藝術歌曲的創作一般音域不高,且旋律較為平穩,通過這些藝術歌曲的演唱,可以鍛煉演唱者確立“氣沉丹田”穩定歌唱狀態,提高發聲方法的科學性。這些歌在音域氣息上有一定的難度,樂句較長。氣息控制比較難,對歌唱教學和學習有重要意義。對于演唱方面,中國藝術歌曲保留著其獨特的美學品格和藝術價值,能夠很好的感受中國韻味,表達民族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精神,亦能夠加深演唱者的自身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謬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706.
[2]薩迪,S.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3][美]羅杰·卡曼.音樂課[J].徐德譯.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