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
摘要:結構制圖和縫制工藝,雖不是服裝工程的全部,卻是十分具體而且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既相對獨立,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抓住二者的關系,將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一條可行之路。因此,將服裝結構制圖課程與縫制工藝課程有機結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很好的完成服裝工藝教學任務,解決好學生動手能力問題,使學生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服裝結構制圖;縫制工藝;問題;結合
近幾年對技術工人需求量猛增,同時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中職院校的服裝制作專業(yè)也是如此,開始進行了課程教學的改革。對于服裝制作專業(yè)來說,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在學校學習,掌握較強的服裝結構制圖和縫制工藝技術技能。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對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具有關鍵作用,服裝結構制圖和縫制技術教學是服裝專業(yè)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且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
一、服裝結構制圖課程與縫制工藝課程相結合的作用
(一)共同促進教學效果的呈現(xiàn)
在教學中結構制圖和縫制工藝是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將服裝結構制圖課程與縫制工藝課程相結合,可以共同促進教學效果的呈現(xiàn)。結構制圖是縫制的準備,是把平面的原料變成立體服裝的重要過程,縫制是制圖的延續(xù),對于一件衣服、一個款式而言,它們是一個整體。制圖、縫制分開講述,往往是某一款式的服裝制圖已經(jīng)學過很長時間,才進行這一款服裝的縫制練習,前面學習的制圖內(nèi)容又要重新去拾起來,多費了時間,效果也不好,無形中增加了教學和學習的負擔。學習了某一款服裝的結構制圖,接著學習它的縫制,這樣的課程安排,不但對結構制圖進行了復習,而且通過縫制練習對結構制圖及其原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服裝是結構制圖和縫制工藝兩門課程的相結合,以服裝的不同類型分成不同的單元,促進效果的呈現(xiàn)。
(二)共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服裝形態(tài)千百萬化,受流行時尚的影響,還會出現(xiàn)更多的造型、變化。我們在教學中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把所有的服裝都學一遍也不可能,經(jīng)濟上也允許。將服裝結構制圖課程與縫制工藝課程相結合,采取抓典型、重點突破的方法,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褲裝中西褲的工藝就最為典型,其他褲形其結構和西褲相似,多是在褲長、褲腿造型上有差異,其結構上沒有實質(zhì)的區(qū)別。在縫制上,西褲的要求最高、最全面、最具有代表性,而且有中低襠之分,褲裝的難點是做绱腰、做側袋、后袋、绱拉鏈,在西褲中顯得尤為突出,學生可以較輕松制作其他褲形;解決了西褲的縫制工藝問題也為上衣的縫制解決了許多問題,像挖口袋等。
二、服裝結構制圖課程與縫制工藝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兩門課程教學內(nèi)容不協(xié)調(diào)
服裝結構制圖和服裝縫制工藝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在款式、結構和工藝上需要一致,才能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服裝制作工藝知識和技能。但是,目前兩課程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卻不能夠一致,如供全國職業(yè)高中使用的國家教委規(guī)劃教材明及裝結構制圖》和《服裝縫制工藝》(第二版)(全國職業(yè)高中服裝類專業(yè)教材編寫組編,下同),必修部分五個品種書,兩個品種舉例服裝在款式、結構上完全不同,三個品種舉例服裝在款式、結構上部分不同。這種不同,就使學生在服裝結構制圖課上裁剪出來的服裝不能在服裝縫制工藝課上運用。服裝縫制工藝課老師只好根據(jù)服裝縫制工藝教材中舉例服裝的款式、結構,重新教學生結構制圖;否則,服裝縫制工藝課教學活動就難以進行。
(二)兩門課程教學進度不一致
兩課程在教學進度的安排上不一致,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裁剪”與“縫紉”兩環(huán)節(jié)存在著先后關系,因此,在教學進度的安排上,要求服裝結構制圖課稍前,服裝縫制工藝課稍后,以使學生在服裝結構制圖課上裁剪出來的服裝,能及時地在服裝縫制工藝課上縫制。兩課程不同時開設,服裝結構制圖先開,服裝縫制工藝后開。由于裁剪好的服裝裁片必須及時縫制;否則質(zhì)量要受到影響,學生學習服裝結構制圖知識只能停留在理論上,不能實踐,很難深人理解。如果等到上服裝縫制工藝課時再裁剪,學生對先前所學的知識又不那么熟悉,又必須復習,然后才能裁剪,既浪費時間,又影響效果。
三、如何將結構制圖和縫制工藝課結合
(一)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由于結構制圖和縫制工藝都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都必須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實踐才能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所以,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在結構制圖過程中,難度較大的曲線部分的畫法,就需要反復實際繪制,反復修正,而且,還需經(jīng)過具體縫制來檢驗修改的效果。縫制工藝的學習也是如此。在單開線口袋的制作課上,學生經(jīng)常因為在畫線、打剪口或縫紉過程中的誤差,出現(xiàn)口袋上邊不能和墊袋布縫線處重合,兩側直角處有褶皺或毛邊現(xiàn)象。
(二)探究二者與人體的關系
結構制圖是為人體穿著服務的,制圖的正確與合理,將直接影響到穿著效果。因此,在把握結構制圖整體的同時,針對每一難點、重點分步進行研究,使之更適合穿著。工藝操作和人體特征也有微妙的關系。同樣一個人,用同樣一種結構制圖,裁剪出來的服裝經(jīng)過兩個不同的人去縫制,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效果。教學中要時刻抓住這些細節(jié)部位的處理,有的放矢,重點明確。
(三)結合學生的反饋意見
教學活動的直接對象是學生,他們最有發(fā)言權。定期組織集體討論,針對知識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等內(nèi)容,廣泛聽取大家意見,尤其是讓學生提出具體的建議和辦法。每一次討論的結果都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根據(jù)各方面不同的建議和自己在教學中的體會,進行歸納總結,只有發(fā)現(xiàn)不足,才能不斷把教學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
[1]張朝陽,陳乃紅.《服裝結構制圖》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應用[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1,1(8):15-16.
[2]黃澤雄.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談《服裝結構制圖》課的教學創(chuàng)新 [J].科技信息,2012,2(20):20-25.
[3]俞蘭榮.淺談高職《服裝縫制工藝》與《服裝結構制圖》一體化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