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我為革命死了,你媳復蘇應承繼我的一切財產,使她教養愛生,以繼予志。
二兒步文上
五月三十一日死前一小時書
復蘇愛妻:
我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哀,不要難過,應撫養愛生,以繼予志,我的財產由你繼承。
夫步文上
五月三十一日
用鮮血澆灌革命自由之花
王步文生于岳西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7年起開始,接受新文化運動思想熏陶,后考入安慶省立第一師范。1919年,他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先后任安慶學生聯合會委員、安徽學生聯合會副會長。王步文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我省黨組織最早的領導者之一。
1930年9月,王步文根據黨中央命令,回皖籌建中共安徽省委。生活艱苦加上環境惡劣,王步文身體也漸漸垮了下來,但他仍堅持努力工作。“啟坤,你的好心我領了。但要知道,我身上挑著革命的重擔呀!”當妻子方啟坤心疼他,勸他休息時,他這樣安慰妻子,“你想想,要把一個苦難的中國變成幸福的樂園,我們有多少工作要做啊!我個人辛苦一點算得了什么,為了祖國的解放,就是犧牲了又怎樣呢!”
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王步文任省委書記兼宣傳委員,在全省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斗爭,積極發展積聚革命力量,鞏固擴大皖西革命根據地。4月6日上午,由于叛徒出賣,王步文在蕪湖柳春園樓主持省委工作會議時被捕。關押期間,王步文從容面對各種壓迫和誘惑,從不泄露半點共產黨的秘密。刑具逼供,他不畏懼。誘惑吸引,他不心動。敵人派出了國民黨安徽省主席陳調元親自與他面談,并以高官厚祿拉攏,但依然被王步文斷然拒絕。最終敵人惱羞成怒,決定對他下毒手。
1931年5月31日上午,王步文昂首挺胸走出牢門,對難友們慷慨激昂地說:“同志們,共產黨員是殺不完的……敵人無可奈何,判了我死刑。讓我的鮮血去澆灌自由之花吧!”慷慨激昂的話語震懾人心。說完,王步文揮筆寫下遺詩“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君子自風流”后英勇就義,年僅33歲。
與妻子在患難中攜手同行
1931年5月31日上午8時,王步文英勇就義。就義前,王步文給妻子寫下了遺書:復蘇愛妻(當時方啟坤化名為復蘇),我為革命而死,你不必悲哀,不必難過,應撫養愛生(王步文之子),以繼予志……
長相英俊儒雅,熱愛古詩詞,對祖國的壯麗美景能出口成章,但王步文也是一條具有俠肝義膽的血性漢子。自幼習武的他,擁有一套好拳腳,路見不平拔刀相救更是常事,而他與妻子方啟坤的相遇,也緣于一場“英雄救美”的浪漫故事。
一次在安慶街頭,王步文依稀聽見不遠處有人大聲呼救,原來是兩個洋人在欺侮中國女學生,路人懼于洋人淫威,不敢施救。關鍵時刻,王步文走上前去,一把揪住洋人的衣領,大喝一聲“住手!”由于有武術基礎,兩個洋人很快被他打倒在地,倉皇而逃。而王步文所救的兩位女學生中,其中一位就是氣質端莊秀麗的方啟坤。后來在安慶讀書期間,兩人感情不斷增進。1923年,兩顆年輕的心走到了一起,兩人也成為革命道路上相濡以沫的伴侶。
婚后的王步文,對妻子方啟坤關懷備至,而方啟坤也總是跟隨王步文輾轉國內外,四處奔波毫無怨言。1929年9月,王步文被調往上海中共中央干部訓練班,利用“義興”茯苓行做掩護,開展工作,方啟坤也隨之到了上海,承擔訓練班的后勤工作。因為被國民黨特務盯上,一次方啟坤出門買菜被抓走。得知消息后,王步文立刻與茯苓行老板合作,將方啟坤救出。經歷這次風險后,兩人行動更加小心。盡管工作環境危險,但兩人一直相濡以沫、在患難中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