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在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情況下,登記基建財務管理臺帳的必要性,要求基建財務人員不能過于依賴電算化軟件,要自己登記各種臺賬,統計需要的資料。介紹了基建財務管理中用途較普遍的臺賬合同類臺賬、實物資產類臺賬、票據類臺賬及審核類臺賬。分別闡述了這些臺賬的作用、內容、特點和登記要點,提供了部分參考格式。比較了登記臺賬的幾種工具和方法。指出了維護臺賬的重要性和要點。
關鍵詞:財務:貨款:供應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學習之余,通過電視、網絡經常能看到一些經濟糾紛,各種電信詐騙電話和短信也接到過不少,這真是個高風險的復雜社會啊。最近從親友那里聽說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不良企業指定中間商參與業務鏈,自己不直接與供應商簽合同,利用中間商惡意賴掉貨款。現在這位供應商整天討債,愁得頭發都白了,苦不堪言。我把這個案例稱之為“借刀殺人賴貨款”,現在分享出來,揭露這些不法商人的行騙伎倆,也給自己未來免受其害提個醒。
本來這個不良企業自己可以直接作為供應商的用戶,但卻以種種理由,強行安插指定的中間商作為供應商的用戶,然后中間商再賣給不良企業,不良企業不直接和供應商產生合同關系。這個案例中,不良企業處于較強勢的地位,利用供應商想參與業務的強烈愿望,強行指定一個中間商橫插一腳。這個中間商表面上與不良企業毫不相干,但實質上卻有著千絲萬縷的不尋常關系。業務開始階段,中間商正常收貨付款,再賣給不良企業,逐步贏得供應商信任。不久業務快速增長,中間商所欠供應商的貨款逐步增多,中間商一開始還邊購進邊支付維持業務,突然從某個時候開始,中間商便以貸款未到位等等理由拖延貨款。可憐的供應商耐著性子等了又等,時間一天天、一月月過去,中間商總是以各種理由進行安撫,直到有一天,中間商坦言,自己投資失敗,現在沒錢,貨款我認,但要什么時候有錢什么時候還,隨后電話也很難能聯系上了。供應商著急了,意識到大事不妙,找到不良企業討說法。不良企業說,我又沒逼你,是你自己和它簽合同的,關我什么事?它以前也是正常的,我怎么知道它有問題?而且我是和它簽供應合同的,貨款已經全部支付給它了。你只能找它要錢,不能找我要錢。至此,供應商徹底傻眼了。
供應商不死心,把中間商起訴至法院,中間商拒不出庭,案子勝訴,但中間商已經空殼一個,根本沒有財產可以執行。于是供應商向公安局報案,稱中間商和不良企業合伙詐騙,但公安經偵卻認為,各方簽訂的合同都是真實有效的,合同也正常履行了一部分,只是沒有按約定足額付款而已,供應商提供的其他材料也不足以證明中間商和不良企業合伙詐騙,所以不予以立案。
至此,供應商遭遇重大損失,即使N年以后收回貨款,算上時間價值,供應商也成了最大輸家。
我詳細了解了這個案例的細節,把業務開始的每一步鋪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分析,發現了以下問題:
一是供應商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沒有采取避險的措施。供應商因為掙錢心切,屈從了不良企業的不合理要求。如果供應商和中間商簽訂合同時,要求不良企業出具書面保證,從付給中間商的貨款中抽出屬于供應商的資金直接支付供應商,或者要求不良企業進行擔保,就能完全避免風險。可惜供應商輕信了不良企業和供應商,缺乏足夠的風險認識,沒有采取避險措施,沒有把不良企業拴進業務,把貨款回收的軟肋完全暴露給對方,后悔莫及。
二是供應商沒有及時止損。即使因為不良企業太強勢,供應商無法取得擔保,只要發一次貨收一次錢,不見鬼子不拉線,即使有損失也不至于太大。可是因為掙錢心切,業務開始后,在中間商已經出現貨款拖欠的情況下,供應商還在繼續供貨,導致欠付貨款逐步增加,最后僥幸心理碰到了殘酷現實,導致重大損失。
三是覺得有關法律還不夠健全。騙子們(或者說老賴們)很好地利用了一些法律漏洞,讓供應商有口難言。法院雖然給了供應商公道,但沒能保護供應商利益,更沒讓騙子受到懲處。
終于明白供應商為什么被騙了。回想起來,和所有被騙的人們一樣,供應商也是犯了貪圖便宜和心懷僥幸的錯誤,所以才被人利用上了當。以前總覺得這些事離我們太遠,也不怎么關心,可現在身邊的人就遇上了,聽他講述的時候讓人唏噓不已。再想起最近好幾起學生被騙陷入高利貸的新聞,可見這些陷阱離我們還真是不遠啊,說不準什么時候自己就遇上了。學習一些經濟和法律知識保護自己吧,這真是“江湖套路深,萬事要小心”啊。
作者簡介:劉騏嘉(2000-),男,漢族,四川宜賓縣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高新校區)2015級6班在校學生(理科),希望將來從事經濟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