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各方面能否深入改革的關鍵所在。正是因為這樣,筆者從農村信用社為切入點,探討與省聯社的關系,筆者認為其深入發展,關鍵在于管轄與服務職能的進一步強化、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和有效聯動機制的建立。
關鍵詞:省聯社;農村信用社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已經進入到了最緊急的階段。對農村信用社改革而言,“改到深處是產權”,是一種產權的變更,也是一種利益的在調整和分配,本文主要對省聯社改革的未來發展模式進行相應的研究。
一、監督與管轄服務職能的進一步發展和強化
農村信用社,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為農業而存在,也正是因為農村才使得農村信用社具有了核心競爭力,這是因為農村是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雖然經濟取得了極大地發展,但是農村問題,依舊是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正是因為這樣,在省聯社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農村信用社一直會成為支農的主力軍,并且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其主力軍的地位依然不會動搖,尤其是對農村、農業行業領域的風險評估等具有這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對農村信用社來說,其商業化發展對我國的金融機構構不成極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卻產生著深遠地影響。對我國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其所面對的主要業務,是農村小法人,因而其監管難度之大,風險評估之難,要對農村進行金融投資和管理,只有有著多年的金融經驗的農村信用社才能完成,也只有農村信用社資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相關的重復投資,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其監督和管轄服務職能的發展完善,以及進一步強化是其最佳選擇。
二、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是其發展的重點
省聯社的進一步發展,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權到了省政府,其關鍵有著三個歷史遺留問題,因而對此處理,才是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管理權能否進一步下放,是即將面對的首要問題。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管轄權限已經下放到了省政府,但是能否進一步下放到市級行政單位或者是縣級,這是需要進一步面臨的問題。因為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來說,省級政府只能進行宏觀的規劃與引導,而只有地方行政單位才能對此進行踐行,因而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來說,地方行政單位的指導和管轄,將能更加發揮其基層作用。但是,對當前的管轄權限來說,省級行政單位能夠下放管轄權限,但是市縣級行政單位卻會因為種種的歷史遺留問題,而導致其拒絕接受。
其次,存款保險與信用社行業救助機制的完善以承擔風險管理責任。對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建立而言,雖然已經有著10年的討論,但是至今仍然沒有出臺的關鍵,就在于收入水平較低、投資渠道不足從而不能能承擔起風險管理的責任。而農村信用社如果強制實施其存款保險,則又會加重其經營負擔,因而我國應該建立起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的農村合作金融行業救助機制,因而所要進行的不過是省政府的前期扶持基金而已,而其關鍵在于同行業的救助機制,而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業務成熟,其關鍵在于相互聯保制的建立,即系統內其他機構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有鑒于此,我國省聯社的進一步發展,則需要省政府以國家信用來推行存款保險制度,使得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盡快的建立。
再次,錢從哪里來是農村信用社存量包袱問題解決的關鍵。目前關于這個問題的解決,主要有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地方各級政府、農村信用社股東、農村信用社自身、透支國家稅費和農村信用社機構之間的整合,對以上的所有問題解決,其關鍵在于農村信用社自身,而不是通過其他的途徑,正是因為這樣,筆者認為,其關鍵在于農村信用社自身的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在不進行大量外資整合的情況下,使得資源得以整合,從而使得問題得以解決,并且將成本降到最低。
事實上,在目前的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因為其合并動力不足,從而使得政府行政權力的加入,如果進行各方通過資產進行重組,將會導致信用社的向心力喪失,從而造成國企改革一樣的弊端,因而其發展,最為關鍵的是,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諸如相應的資金,然后在農村信用社內部來進行整合,使得各種職能得以完善。
三、構建行業管理和金融服務有機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
基于我國現在的整體金融環境,省聯社應以整合省內合作金融為改革方向,并通過行業管理與金融服務進行有機結合的途徑來實現。進而實現省聯社向著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農村合作銀行體系轉型,最終成為非營利性的合作銀行機構。這種非營利性的銀行機構具有兩個基本屬性:首先,在業務上對下層入股金融機構進行行業規范與管理,并為其提供金融服務。這種經營模式為保證其業務范圍的有效針對性,在業務上不進行對外的金融服務。其次,構建自上而下持股的產權結構。股東資格界定其所在轄內的信用合作組織之中。這兩種重要的屬性,即是省聯社成功轉型的標志,同時也是省聯社實現模式創新的必備條件。
自上而下的持股方式,不僅可以使轄內各級農村信用社保持其自身的獨立性,同時能夠有效地開展自上而下的金融服務。進而在行使行業管理職能的基礎上,實現各級農村信用社之間具有協調性和整體性的業務聯動。省聯社的這種發展模式,在我國未來的金融環境中具有一定的優越性,當國內金融環境的客觀條件發展成熟時,省聯社可以發展形成跨省合作、區域性聯合等高階合作金融體系。現行的地方農村金融監管機構、行業金融服務公司、農村商業銀行等發展模式雖然各具有一定優勢,但是也存在明顯的發展局限性。省聯社只有將這些形式進行取長補短,并著眼我國金融環境的長遠,向行業管理和金融服務兼具的模式發展,才能實現省聯社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晏國祥.省聯社向何處去[J].三農金融,2010(7).
[2]晏國祥.探尋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之路[J].三農金融,2012(6).
作者簡介:趙軒軒(1983-),女,甘肅武威人,碩士研究生,中級經濟師,主要從事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