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一、我國現行法律關于同工同酬的規定
關于同工同酬的問題,我國目前還沒有詳細的法律規定,但是在相關法律的個別條文中有所涉及。
(一)《憲法》中相關的規定
《憲法》中涉及同工同酬的只有第6條、第42條以及第48條。其中,第6條規定的按勞分配原則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第42條規定的國家有義務提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也只是一個含糊的表達,第48條雖然提及了同工同酬,但是其最終體現的是對婦女勞動權益的特殊保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憲法》對同工同酬問題沒有做出直接的規定。
(二)《勞動法》中的相關規定
《勞動法》中第3條賦予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第46條規定在按勞分配的過程當中,勞動者應當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秳趧臃ā返倪@些規定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但該規定也過于原則性,在實踐中難以操作。而且,勞務派遣合同比一般的勞動合同更為復雜,法律在具體的適用中更需要具體實施規則的保駕護航。
(三)《勞動合同法》中的相關規定
《勞動合同法》中真正關于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的規定只有三條。其中第61條、第63條規定了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的參照標準,第92條規定了相關的法律責任?!秳趧雍贤ā冯m然在上述兩部法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同工同酬的規定,并對同工同酬的標準設定了參照對象,但這些規定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二、我國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存在的法律問題
我國法律雖然規定被派遣的勞動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然而,這些規定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在實踐中難以操作。被派遣勞動者的這項權利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其在實踐中并未真正享有該權利。
(一)“同工同酬”的內涵不明確
“同工同酬”的概念已經出現在我國部分法律條文中,但是這些立法對于同工同酬的釋義都相對模糊、僵硬,在原則化規定的背后更是缺少相應的解釋、具體的實施規則等。在社會實踐中,用工雙方對同工同酬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雙方都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據理力爭。勞動者常常會擴大同工同酬的適用范圍,此時,不僅引起勞動者輕訴、亂訴、纏訴等混亂司法的行為,更加不利于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與此同時,用工單位也會采取變相手段剝奪勞動者此項權利,以至于勞動者的此項權利名有實無。
(二)缺乏明確的支付方式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工單位是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績效獎金等相關費用的支付主體,但是,該法并未規定明確的支付方式。在實踐中,用工單位通常會把被派遣勞動者的報酬、各項福利費用等支付給派遣單位,然后派遣單位再支付給每個勞動者。這種間接支付工資的方式不僅沒有法律依據,更是為勞務派遣單位提供了克扣勞動者工資的好時機。法律對于被派遣勞動者工資的支付方式沒有明文規定,用工單位到底該怎么支付成了待需解決的問題。
三、我國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的完善建議
在勞務派遣這種特殊的用工方式下,同工不同酬的案例時有發生,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勞動者平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也影響了我國勞動關系的和諧發展。因此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對確保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權利的真正實現顯得尤為重要。
(一)準確界定“同工同酬”的含義
1.“同工”的界定
在勞務派遣當中,“同工同酬”的適用應該有所限定,必須在同一用工單位,亦必須處于同一崗位。目前,學術界對這一問題已經基本上達成共識。但是,在同一個用工單位內部也會有很多不同的崗位分類,有時候名稱不同但實質卻相同。有時,用工單位為了節約成本,甚至故意改變崗位名稱,此時即變相剝奪了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由此,我們在界定“同工”時不能僅從崗位名稱來判斷,應該深入全面地分析崗位的實質分類?!巴黄髽I的崗位分類包括橫向劃分和縱向劃分:橫向劃分是指依據崗位內容和性質的不同所作的劃分,包括職門(大類)、職組(中類)、職系(小類);縱向劃分是依據崗位的難易程度、所需職業技能、責任大小所作的劃分,包括職級、職等的劃分?!雹谝虼嗽诖_定“同工”的情形時,應該同時兼顧這兩種分類方法,全面、系統地分析崗位多方面的內容。如果是和本單位的崗位進行比較,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以職級或者職等作為依據進行判斷。如果是在用工單位所在地比較,則只需要依據職等進行判斷,因為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崗位勞動者的報酬只是一個參考,不需要分太細。
2.“同酬”的界定
從上文的論述可知,“同工”是以崗位作為界定標準的,并未要求勞動者的勞動量和績效完全相同。因此,“同酬”的含義取決于“同工”的界定。在“同工”被界定為“本單位同類崗位”時,“同酬”就按照與本單位正式員工同樣的標準來確定;在“同工”被界定為“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相近崗位”時,“同酬”則要根據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的薪酬來確定。
(二)確定具體的支付方式
雖然《勞動合同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的報酬及其他費用由用工單位來支付,但是對于具體的支付方式并沒有明確要求。勞務派遣是一種特殊的用工方式,派遣方和實際用工方是相互分離的,權利義務相對復雜。我國未來立法應當明確規定支付方式,即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等相關費用均由用工單位直接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因為,在實踐中,由派遣單位轉交的支付方式,容易出現派遣單位拖欠、克扣、延遲支付被派遣勞動者工資的情況,這侵害了被派遣勞動者依法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直接規定由用工單位直接向勞動者本人支付,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被派遣勞動者自身權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黃樂平,朱茂林,楊永琦.新法下的勞務派遣操作實務與風險防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王全興,楊浩楠.試論勞務派遣中的同工同酬——兼評2012年<勞動合同法修正案>[J].蘇州大學學報,2013(3):65.
[3]郭曉勛,劉立民.勞務派遣用工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