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晉穎
摘要:近年來土地的流轉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土地流轉對于農業由傳統小農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科學化的現代農業轉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農業規模經營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風險。本文從河北省的農業保險發展路徑出發,分析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業保險發展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業規模經營;農業保險
中圖分類號:F842.6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2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指出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流轉產生新的農業經營主體,尤其是大型農業經營主體,所面臨的風險更為突出,對農業保險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河北省擁有9842.03萬畝耕地,水產養殖面積291萬畝,蔬菜、肉類、牛奶、禽蛋年均總產量均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是資源豐富的農業大省。河北省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在農業保險的發展與改革方面不斷做出新的努力。
一、土地流轉視角下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的新局面
1.河北省土地流轉對農業經營主體帶來的變化
2014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進一步鼓勵和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截至2016年底,河北省有86個縣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土地流轉率達到29.7%,大約2500萬畝的土地實現流轉,新興經營主體超過12.8萬家。全省2016年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為7479.2億元,同比增長7.9%,龍頭經營組織個數為2529個,同比增長16%,龍頭經營組織銷售額為4019.7億元,同比增長10.5%,多種形式的經營規模格局初步形成。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由農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組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更為集中,風險一旦發生所帶來的損失也更加嚴重,從而對農業保險的需求度提高。
2.河北省農業保險的成效顯著,發展較快。
2007年我國開始在一些地區陸續開展中央財政補貼農業保險保費的試點政策,河北省一直在積極嘗試農業保險,也取得一些成效。據《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報告(2015)》中的數據可知,農業保險的經辦機構從最初的2家增加到2015年的7家,2016年7月,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河北省第一家專業性質的農險經營機構。享受財政補貼的險種由最初的單一農產品小麥發展為2015年的14種,保費收入由 1.04 億元增加為 22.02 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 66.99%;保險金額由36.64 億元增長為 639.59 億元,增長了17倍多;保險賠款由 0.14 億元增長為 17.25 億元,在全國范圍內都比較靠前,為農業發展提供了保障。2015年再次大幅度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的保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小麥種植保險和玉米種植保險的覆蓋面比較廣。河北省農業保險的保障程度和覆蓋面不斷提高,緊貼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與農業受災損害程度基本相符,為省內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3.河北省農業保險結合省內實際情況進行模式創新
河北省地域面積廣闊,涉及130多個縣,各縣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業發展側重不同,各地在發展農業保險的過程中摸索出來一些具有先進代表性和突出業務的經辦經驗。課題組在實際調研過程中發現,定興縣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采用聯辦共保的模式,由縣政府和人保財險公司各占50%份額的比例進行聯辦共保,縣政府和保險公司都設立農業保險專用賬戶,保費、賠款都按相應比例分攤,風險自擔,具體業務經營管理由保險公司負責。阜平縣作為“金融扶貧示范縣”,農業保險的發展對該縣的扶貧效應較顯著。阜平縣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特點,在全國首次推行成本價格損失保險,尤其是對大棗、核桃等因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損失,減輕“谷賤傷農”的價格風險。阜平縣所采用的保險扶貧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二、土地流轉視角下河北省農業保險面臨的困難
1.河北省農業保險品種單一,缺乏特色險種
河北省開辦農業保險的時間雖然較早,但是目前險種有限。河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險種有玉米、小麥、棉花、水稻、花生等大田作物,養殖業險種涉及奶牛、能繁母豬和育肥豬等,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的險種都比較少,很少涉及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和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農作物。比如針對趙縣雪花梨、遷西板栗、涉縣花椒等特色農作物的保險產品較少,很多養殖戶希望將雞、鴨、羊等畜禽類的養殖風險也納入農業保險的保障范疇,很顯然河北省在這方面針對具體農產品的險種創新較少。地方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有限,而研發新險種對人力和財力都有要求,區域特色農業保險沒有中央財政補貼,導致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對開發新險種和特色險種動力不足。
2.土地流轉帶來的風險,目前農業保險難以化解
土地流轉有利于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規模經營組織,有效改變小農經濟分散經營的現狀,實現集約化、機械化的規模農業。但是農業的規模經營方式所帶來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加大,尤其遭受自然災害或者農產品價格下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面臨的損失風險非常大,目前河北省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險產品寥寥無幾。土地流轉背景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投入的資金量增加,需要貸款時,沒有相應的保險產品作為擔保,造成農業繼續擴大經營很困難,希望能有合適的農業保險來為農民生產提供擔保,化解融資風險。土地流轉過程中,由于承租方在面臨經營風險、自然災害時風險防范能力有限,無法支付土地租金,中途放棄經營而對農民造成的損失也急需提供保險保障。
3.農業保險的保費偏高,保險保障范圍和保障程度有限
據了解,2016年河北省農業保險的具體保額為小麥每畝500元,而保費為20元,分別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縣級財政進行補貼,農戶自己承擔20%的保費,即為每畝4元。雖然農民只承擔五分之一的保費,但是從保險費率的角度考慮,相比其他險種費率較高,這對于每畝凈利潤不高的農民來說也是一部分負擔,尤其是對種糧大戶來說保費更不能低估。目前河北省的農業保險主要針對物化成本損失,而上升的勞動力成本、漲價的農資成本,使得目前的保險金額難以彌補實際的損失。生產規模較大的農戶通常會考慮種植附加值較大的蔬菜、瓜果等,但是針對這些高附加值的農作物險種幾乎沒有,水產養殖業的險種更是沒有涉及,當前險種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吸引力不大。
4.農業保險查勘理賠難度大
土地流轉視角下,更多的大型農業經營主體發生損失,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查勘定損理賠的工作負擔十分沉重。農業風險不僅涉及復雜的自然災害,還面臨著農村監控通訊設施差的問題,加之分布在基層的農業保險業務機構存在不規范的工作情況,農險人員短缺,沒有先進的查勘定損技術,這都會影響農險理賠的效率和賠償金額的科學性,并且容易引發道德風險。
5.廣大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保險的認識不到位
在實際走訪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對于農業保險的政策不清楚,不知道政府補貼標準,賠償標準,甚至認為投保農業保險是負擔,是支持村干部的政績。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購買農業保險的動力是因為能夠享受國家財政補貼,而對于補貼政策之外的農業保險不關注,即使想轉移風險的農業大戶也沒有更好的途徑去了解其他農業保險。當前農民對于農業保險的認識會影響農業保險日后的需求。
三、土地流轉視角下河北省農業保險的發展建議
1.增加農業保險市場供給,發展特色農業保險
河北省要結合省內農業發展情況和農戶需求,設計出更多的農業保險產品。各地的特色農業要盡快納入農業保險的承保范疇,增加險種數量。保險公司在開發險種的時候要考慮到各地區的特色農產品、自然地理環境、主要災害種類、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積極研發新的農業保險產品。在開發農業保險的同時要注重畜禽類的保險,尤其是針對禽流感、鴨瘟、口蹄疫等養殖業高發的疾病風險,不斷為農戶和農業市場提供多樣化的保障。
2.規范土地流轉制度,嘗試推行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
土地流轉加快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潛在的風險,例如經營風險、融資風險等。要想解決此類問題,必須要規范土地流轉市場,河北省要盡快出臺一些具體而完善的土地流轉條例,供廣大農戶和承租方參考。為了保障新型農業大戶的利益,要加大險種的科研投入,努力開發適用于規模經營的大型農場的保險產品。對于融資難的問題可以參考阜平的做法“農業保險—擔保—貸款”的模式,提高大型農戶的融資能力。試推行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保險公司作為擔保方,向農民承諾,如果土地的承包商不按約定支付租金,則保險公司會彌補農民土地租金的賠償損失。
3.提高農業保險保障范圍和保障程度
雖然政策性農業保險享受國家財政補貼,可是農業保險費率相比其他類別險種依然較高,要不斷推進降低農業保險費率改革,減輕國家財政和農戶的保費負擔。農業保險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就要不斷滿足農戶需要,將農戶經營所面臨的新風險納入農險保障范疇內。市場風險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農產品價格波動,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可以有效應對降價對農戶造成的經濟損失。蘭州市對當地的高原夏菜、百合建立了相應的農業保險,保險金額制定時不僅參考標的生長期內的成本,還將各類生產要素成本考慮進去。河北省也可以借鑒其他地區開辦農業保險的經驗,將保險范圍從保險標的、保險責任等方面擴大,同時將人力資本納入農險保障范疇。
4.加強基層農業保險機構的建設,理賠工作科學化
農業保險一旦發生保險事故,所涉及到的自然災害、地理環境、損失情況都很復雜,如何科學的進行理賠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適當增加基層農業保險機構的數量,擴大網店分布量,鼓勵優秀人才到基層去工作,地方政府可以適當對基層農業保險工作人員進行補貼,定期對農險工作人員進行查勘定損的培訓。經營農業保險的機構也要向其他取得先進理賠工作經驗的機構學習,規范理賠程序,讓農險從承保環節到查勘定損、理賠環節都能夠提供專業、科學的服務。嘗試探索指數保險在理賠中的應用,利用降雨量、氣溫、風力等氣象指數來評估農業保險的損失。
5.農業保險的宣傳工作要深入實處
農業保險的覆蓋面要想進一步擴大,離不開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深層次認識。當前河北省部分農戶仍對農業保險不理解,認為這是一種負擔型的任務,基層工作人員要盡快消除農戶的誤區。通過引發農業保險宣傳手冊、農業保險知識下鄉講座,農險的保費收入、賠款支出、保險金額、承保情況等數據要定期公開,讓農業保險的運作更透明化,樹立農戶信心。保險公司對于農戶提出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解答,尤其是在賠償范圍和額度有爭議的時候更要向農戶進行說明,持續有效的宣傳工作有利于農業保險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君彥.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2.
[2]張燕媛,袁斌,陳超.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風險與農業保險[J].江西社會科學,,2016(2).
[3]馮文玲.淺論土地流轉與適度規模經營[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3).
[4]杜正茂.農地規模經營與農業保險的關系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0.
[5]杜興濤.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1).
[6]樊增強,張迎濤.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下農業保險發展路徑的現實選擇[J].當代經濟研究,2012(2).
作者簡介:劉 歡,女,河北金融學院助教,主要從事農業保險、社會保險研究。
晉 穎,女,河北金融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業保險研究。
基金項目:2015 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土地流轉背景下河北省農業保險模式創新研究”(HB15YJ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