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偉+龔雪
摘要: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區域之間的生產生活水平、自然條件、資源概況、區域地理位置、產業運作結構等多方面均存有較大的差別。所以,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經濟發展戰略的著重點和其在國民經濟所處的位置[1]。本文以德陽6個市縣域為例,研究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概況及其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縣域經濟;縣域規劃;經濟發展;德陽市;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一、德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德陽處在成都平原東北部。是成渝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和省會成都市經濟區內重要的增長極。同時,德陽還是四川省重點規劃在建百萬人口城市。在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方面都有良好的優勢。在其所擁有的自流灌區的情況下,造就了糧、棉、油、豬、蠶、菸優良生產,并創建了蔬菜、生豬、家禽等優質農副產品基地,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農業品牌,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工業方面,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一批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裝制造企業等均在德陽,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的基地。在2016年,德陽第二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3%,對其貢獻率高達58.7%,充分發揮了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第三產業在2016年增值了556.5億元,相對2015年來說提高了9%,拉動了全市經濟的發展。
二、德陽市縣域經濟實例分析:
據2015年四川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在市、區生產總值排名中,德陽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全省第三,為1513.9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為199.33億元、900.13億元、414.5億元。與2013年相比,三次產業同比增長分別為2.5%,7.8%,和12%,由此可見,第一產業增速緩慢,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通過對德陽全市六個縣(市)2015年經濟綜合指數進行了計算,得出縣(市)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位居全市一位的是旌陽區,其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456億元,同比增長4.3%,處于最后一位的是羅江縣,在六個縣(市)中,中江縣的第一產業占據全市第一產業38%,旌陽區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占據全市的29.2%和33.3%。同去年相比,綿竹市的第一產業增速最大,達到了7.4%,在第二產業中,羅江縣同比增長4.5%,而德陽市旌陽區同比下降3.4%,第三產業中,各縣(市)均呈現出較大的增長,其中羅江縣達到了24.2%。總體來看,各縣(市)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長緩慢,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各縣經濟實力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從三次產業增加值來看,從2001年開始,當年第一產業產值64.5億元,增長速度為2.4%,一直到2015年的產值208.2億元,增長速度4.4%,德陽市這15年來,第一產業產值保持小幅度的增長,增長速度除去08年受到地震影響,而呈負增長外,其余年度均波動增長;同樣,第二、三產業也呈現相似的增長態勢,其中第二產業產值由2001年的112.4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903.3億元,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第三產業產值也由2001年的84.4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414.5億元,也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通過對比德陽各縣產業結構比例,發現德陽市的第三產業發展比重較低,發展還不夠。德陽市農業發展緩慢,在產值和增幅上落后于二三產業,2008年受到地震影響對第一產業影響更大。由此可見,德陽市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的帶動,德陽是以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一三產業在比較緩慢的增長。
三、推進德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德陽市是以工業為主導的方向發展,并且工業在地區經濟中的比例會越來越重。但是,伴著社會的發展,第三產業生長勢頭不可阻擋,也會成為地區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下面就對德陽市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縣域經濟的發展依賴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2],根據德陽市縣域的經濟發展現狀,縣域的產業結構是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所以加快第一、三產業的發展。
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更是縣域經濟的基礎,自從08年地震以后,第一產業的發展更是緩慢,所以必須加強和鞏固農業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將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多樣化,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成長。糧食生產是基礎,現代農業、林業和畜牧業是重點,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建立優良的糧油、蔬菜、生豬等主導產業基地,鞏固發展區域性特色產業,如小家禽、水果、干果、中藥材等,建立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布局和專業化生產模式。強化耕地質量建設。從多功能的角度充分開發農業。
3.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打造城市商務區、特色商業街,做好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大型會展專業公司促進會展經濟發展。加強旅游設施建設,打造文化旅游、鄉村旅游、古鎮旅游、花卉旅游,突出旅游特色。
4.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色生態家園,實施嚴格的保護制度,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環境質量。強化節能減排意識,資源高效使用,強化生態環保環節。
5.重點打造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二重重工業園和廣漢石油裝備工業園及相關配套產業園區,加快裝備制造企業的集群發展。推動傳統機械生產行業向高附加值環節轉變;引導化工行業向清潔高效生產方向發展;加快完善集中度較高的現代裝備制造業產業體系,建成具有較高知名度和重要影響力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
6.縣域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合理的空間布局結構[3],城鎮化是農業產業化,工業現代化和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認真編制,實施縣域規劃,加強城鎮體系的空間結構,規模結構。對實現縣域空間的有序,集約使用,實現城鎮化,城鄉協調發展的目標,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任權.安徽省縣域經濟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D].安徽:安徽大學,2008.
[2]徐向澤.額爾吉納縣域經濟發展研究[D].北京:中央名族大學,2013.
[3]熊耀平.縣域經濟發展理論、模式與戰略[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李佳偉(1994-),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3S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