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忠
對農村經濟審計的思考
■黎建忠
當下,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下,懲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作為審計部門,實施好農村經濟審計就是一項查處貪污腐敗、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工作。然而農村經濟審計有著它獨特的地方,面臨著諸多現象,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本著服務群眾的宗旨進行具體審計。
農村經濟;審計;財務管理
1.順應黨中央懲治腐敗政策。
近年來,黨中央一直在傳達著一個信息,要不斷地懲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村級干部的腐敗問題,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提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黨中央將把懲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長抓不懈。
2.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國家財政資金量向農村傾斜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農村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又存在諸多問題。部分農村干部利用職權優親厚友、虛報冒領、假公肥私、擠占挪用用于農村建設和農民福利的資金,極大地傷害了農民群眾的利益,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強農村審計工作,及時發現資金分配、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對策,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不被侵害,提高農村資金的使用效率,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3.有利于財務公開。
目前,很多農村地區財務不公開或半公開的,農民財務意識薄弱,村委干部自行對自己的財務進行管理,沒有審核監督環節。部分農村公開的財務,實際財務與公開的財務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一部分存在造假現象。開展好農村審計工作,對農村財務進行監督管理,使財務公開作為村委工作中的必備事務,這樣就可以讓當地的村民了解農村經濟管理狀況,提高民主意識、自我管理意識,增強村民間的凝聚力。
1.適用于農村審計的法規不完善。
國家雖頒發了《審計法》,但主要審計對象是國家行政、企事業單位。針對農村地區的審計一般沿用部門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較多,各法規間條款交叉,甚至沖突,往往造成在具體審計工作中針對某個問題依據何項法規無所適從,處理處罰更是各執一詞,這樣的現狀,對于審計部門執法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鄉鎮、村級財務混亂。

由于農民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監督意識不高,缺乏相關的會計和審計知識,不可能對村委各項工作進行有力的監督和制約,造成農村地區財務混亂。按照《審計法》規定,被審計單位須向審計人員提供財務票據、會計財務等反映單位財務運行情況的相關資料,但是由于農村地區條件有限,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財務不齊全、資金使用不合理和財務人員頻繁變更的現象,導致農村審計工作無法正常有序進行。
3.被審計的意識差。
在農村地區,一些農民不知道審計是何物,對審計不理解、不配合。村級干部對于財務沒有系統的認識,更不會去有效地管理。自覺接受審計監督的意識差,造成財務管理資料損壞或丟失,甚至于不做賬,只在小本子上做些簡單記錄。當被審計時,相關負責人外出、拒絕提供相關資料或人為破壞財務檔案等事情時有發生,這樣大大增加了審計的難度,審計工作無法有效進行,審計工作也失去了強制性。
1.加強農村審計法規建設。
在國家加快對農村審計的立法,將農村審計納入我國審計組織體系的同時,審計部門應當在《審計法》、部門法規和地方性規定等規章的基礎上,對審計依據進行分門別類,梳理總結,形成一套可依據、可操作的農村審計法規匯編,使農村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有效地指導農村審計工作。
2.強化農村經濟財務管理。
在法律層面,制定出全國性的農村審計條例和與之相配套的審計取證、報告、財務檔案管理等辦法,進一步明確農村經濟審計的定性問題。審計部門也可從實際出發,制定相應的審計實施細則和相關辦法,從制度上對審計程序、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審計要求等方面作出更加明確的規定,規范農村財務管理行為。同時對農村財務進行有條件的輪審檢查制度,充分發揮農村審計工作的監督作用。
3.加大審計宣傳力度。
通過各種形式向廣大農民宣傳審計,讓他們知道審計、理解審計、相信審計,進而有利于審計工作的開展。農民群眾在認識審計的基礎上,提升自身財務管理能力,發揮對村級財務的監督作用,促進村級財務的公平、公開、有序、有效使用。
4.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而嚴格執行審計程序是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關鍵。只有嚴格執行審計程序,針對農村實際,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采取適用的審計方法實施審計,才能收集到真實可靠的審計證據,對審計事項進行準確評估。因此,要規范農村審計工作程序,嚴格按照規定開展工作,做到依法行政,規范有序。
5.加大審計執法力度,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審計過程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高度重視追究違法亂紀人員責任的工作,該查處的要堅決查處,以保證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同時又要加大審計公開透明度,讓群眾了解審計處理結果,通過加大對審計成果的宣傳,引入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擴大審計影響;同時要堅持審計決定跟蹤檢查,實行問題整改制度和審計回訪制度,確保查出的問題得到解決,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得到采納。
農村經濟審計工作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完善和整理好與農村審計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辦法,強化審計程序的實施;審計和業務對口管理部門通過有效辦法來增強農民群眾對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堅持財務公開透明,農民積極參與,自主有效監督;宣傳好審計,讓廣大群眾理解審計、幫助審計;加大對審計結果的應用和審計報告的整改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這樣方能使農村經濟現狀得到有效改善,大大提高審計的工作實效,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提升農村經濟發展。
[1]韓鳳蓮.淺談如何加強農村經濟審計[J].農民致富之友,2010,(8).
[2]楊祖勛,付春雷.加強農村經濟審計工作[J].學習月刊,2007,(18).
(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