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中
小金庫存在的原因與治理
■楊懷中

2014年 7月份財政部和審計署聯合發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然而“小金庫”現象還是難以消除。2017年4月湖北省紀委網站通報12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件,主要包括私設“小金庫”買車,違規接待等,共計14人被處分。據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分析,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在內,以寬泛口徑計算,每年“小金庫”資金總額或在1000億元以上。數據顯示,經過近年專項治理,“小金庫”的數量及金額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但是,“小金庫”問題仍然大量存在。
1.利益驅動是形成“小金庫”的內在動力。從市場經濟運行來看,利益是市場機制的根本驅動力。就個人而言,利益驅動激發了每個人對利益的追求。單位領導常常為了維護自己小集團的利益,偏離正常的經營目標、授意、指使和強令會計人員篡改會計數據,做假賬、轉移國家資產,偷稅漏稅,設賬外賬等行為形成“小金庫”,用于單位經費開支和發放職工獎金和福利等,甚至貪污私分、侵吞公款,實現個人私利。例如:2014年至2017年,廣東省A市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支隊長馬良授意通過虛報民警協警差旅補助、協警培訓費、大型活動補助和扣發民警協警高強訓練補助、協警伙食補助等方式,套取財政資金213.26萬元,長期存放在私人銀行賬戶,作為單位小金庫使用。
2.制度不健全,給“小金庫”等形成帶來了可乘之機。由于制度的缺失與監管不到位,部分人員在利益的驅動下,就會利用職權剝離國有資產供少數人占有和使用,進而形成小金庫。
(1)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小金庫”治理檢查雖然經歷了多次,每次專項治理時中央和相關部門均出臺文件規定,明確目標要求,處理處罰意見等內容,這些政策規定重點是反映一段時間內存在問題,并不能作為“小金庫”清理檢查常規法律法規。
(2)財政資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圍繞建立公財政著的目標,我國在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國庫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購、政府收支分類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財政預算制度的重大改革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上述預算制度改革仍不到位,改革的深度和成效在中央部門和地方部門之間的表現還很不均衡。另外,現行的財經法規、經費管理制度需經一步配套完善。
3.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管理松散,主要表現在:
(1)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不扎實。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授權高度集中,一把手獨斷專行、凌駕內控的審批現象為的設立“小金庫”提供了條件。其次是財務控制程序不健全。許多單位的費用報銷程序是先審批在審核,會計人員無權參與單位業務的重要決策,弱化了事前監督。
(2)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財務人員工作獨立性差,素質有待提高。
1.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從制度上遏制“小金庫 ”這種行為。
2.組織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加強日常管理。定期組織單位班子成員以及財務人員學習黨風廉政教育。
3.建立賬戶監管機制。嚴禁單位賬外多頭開設賬戶、出租出借賬戶;嚴禁違規提取現金、公款私存私放。
4.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完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部門預算和部門決算向單位職工公開;將平時日常預算、執行和決算信息向職工公示,通過加強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遏制“小金庫”行為發生。
(作者單位:江西日報社計劃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