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鄭 丹
觀 察
煉化獨領風騷又一年
○ 文/本刊記者 鄭 丹

●2016年因為油價走低,投資壓縮,三大公司這樣的建設場面有所減少。 攝影/王 進
2016年,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利潤兩降一增,營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冷暖各異。
日前,國內三大石油公司2016年年報出爐。三大公司營收同比去年全部下降,利潤則兩降一增。中石油和中海油凈利降幅較大,盈利創出近十年的最低水平。中國石化成為唯一凈利潤正增長的公司。
年報顯示,2016年,中石化實現營收1.93萬億元,同比下滑4.4%;凈利潤為464.16億元,同比增長逾四成,已逐漸恢復并接近2014年盈利時的水平。中石油實現營收1.62萬億元,同比下滑6.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9億元,同比下滑近八成。中海油營收下降14.52%至1464.9億元;凈利潤為6.37億元,同比下降97%。
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表示:“從三家公司年報中可以感受到,這一輪油價下跌周期的影響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過去。雖然油價已經顯現出明顯的止跌企穩勢頭,但對公司的經營業績而言還是有很大的拖累。相比之下,中海油上游權重最大,所以凈利表現最差。”
三大石油公司年報顯示,2016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營業額4124.84億元,實現經營利潤31.48億元。從數字看,該板塊營業額與經營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3.2%和90%。中石化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經營收入為1159億元,同比降低16.4%,經營虧損增加至366億元。中海油油氣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7.2%至1213億元。
業績發布后,中海油董事長楊華直言:我們也是要看天吃飯的。”中石油也表示:公司利潤降低主要原因是受原油、天然氣、成品油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盡管中石油去年勘探生產業務整體操作成本下降了10%,但實現油價下降超過了20%,導致勘探生產經營利潤大幅下降;而在天然氣業務上,銷售的進口中亞天然氣、LNG、緬氣也一直在虧損。
去年,布倫特國際原油均價在44美元/桶上下。而如此低的油價無法撐起石油公司上游的業績。高健指出:“國際油價長期低位運行,持續沖擊石油企業上游收益。特別是中石油和中海油,上游板塊權重偏大,導致公司整體業績表現欠佳。”
盡管躲不開低油價的黏滯,三大石油公司去年在上游板塊仍然有所作為。
中海油年報顯示,公司去年扎實推進勘探、開發和生產等各項工作。勘探投資保持合理比例,以較高的工作量保障中長期可持續發展。雖然受低油價影響,公司剔除經濟修正的儲量替代率依然達到145%。截至2016年底,公司凈證實儲量達38.8億桶油當量。此外,公司在進一步削減資本支出的情況下,全年完成油氣凈產量476.9百萬桶油當量,圓滿完成了年初設定的油氣產量目標。計劃于2016年投產的4個新項目,墾利10-4油田、番禺11-5油田、潿洲6-9/6-10油田綜合調整和恩平18-1油田均于年內陸續投產。
中石油去年國內勘探突出獲取規模效益儲量,強化預探和精細勘探,油氣資源基礎進一步夯實。在三大石油公司中,中石油去年產量下降幅度最小。中石油在年報中披露,公司去年國內業務實現原油產量7.638億桶,同比下降5.3%;可銷售天然氣產量30,083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3.6%;油氣當量產量12.653億桶,同比下降1.9%。海外業務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013億桶,同比下降1.1%,占公司油氣當量產量13.7%。
雖然勘探及開發是中石化業務中唯一的虧損板塊,但去年中石化在控成本、補短板上也有相當成效。中石化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油氣當量產量431.29百萬桶,同比下降8.6%,其中,原油產量同比下降13.2%,天然氣產量同比增加4.3%。
2016年,在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同比下跌的不利情況下,中石油和中海油還通過積極推行降本增效,使上游經營成本有所下降。兩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中石油去年堅持低成本戰略,加強成本費用管理,油氣操作成本同比下降10.1%,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31.48億元。中海油一直把提質增效作為應對行業周期的關鍵,去年桶油主要成本為34.67美元/桶油當量,同比下降12.9%。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執行副主任、副教授金鐳指出:“面對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中石油和中海油去年將工作重點放在降本增效上。一方面是壓縮產能,放棄一些高成本開采項目;另一方面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單位開采效率。中石油主要是加大了天然氣和管道業務的拓展,力圖在清潔能源方面取得突破性發展;中海油則在銷售和煉化方面投入較多,再有就是從中長期出發加大了優質項目的勘探和開發力度。”
去年,中石化依靠一體化優勢取得耀眼業績,煉化板塊有效彌補了上游虧損,奏響了公司全年盈利和凈利潤正增長的主題曲。
中石化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煉油板塊盈利大增,成品油銷售和化工板塊盈利穩步增長。煉油業務全年實現經營收益563億元,大幅增長168.5%。煉油毛利為471.9元/噸,同比增長153.8元/噸。
一體化優勢發威,使中石化業績一枝獨秀。正如中石化在公司年報中所說:一體化的業務結構使各業務板塊之間可產生較強的協同效應,能夠持續提高企業資源的深度利用和綜合利用效率,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
在金鐳看來,“中石化業績一枝獨秀屬于預期中的結果。在油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下游煉化產業的原料成本顯著降低,而成品油的需求仍然保持旺盛,這對于中石化這樣重下游的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高健認為:“在國際油價下跌周期中,企穩回升階段煉化板塊將優先受益。這兩年中石化煉化板塊的表現正好驗證了這一點。在油價因素之外,去年三大公司的業績表現主要取決于板塊分布和一體化程度。一體化程度越強,在當前形勢下穩定性越高。中石化就是如此。”
過去的一年,中石化在優化產品結構方面可圈可點。中國石化董事長王玉普表示:“一年來,本公司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一體化優勢,揚長補短,不斷增加對社會石油石化產品服務的有效供給,實現了經濟效益和資產效率的較大提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認為,“中石化下屬煉化企業及時調整下游產品結構,靠產品差異化滿足低油價下的市場需求,體現了供給側改革優化產能、減少同質競爭、加強產品競爭力的成果。”另外,中石化擁有貼近市場的區位優勢,公司成品油和化工產品經銷量逐年提高。據祝昉介紹,中石化鎮海煉化等企業對下游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非常敏銳,能夠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更新產品牌號,滿足市場對不同產品的需求。上海石化則針對瓶蓋料、專用料、輸液管這些非大宗同質化產品組織生產,提供差異化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搶占以前由進口產品壟斷的國內市場份額。
另外,政策利好也助了中石化煉化板塊一臂之力。東方證券首席石化分析師趙辰分析認為,2014年施行新的成品油定價規則和優質優價政策后,中石化的煉油毛利率大幅改善。2015年和2016年的毛利率都超過了30%,抵扣掉消費稅的真實毛利率也有13%。
據悉,中石化今年仍將主動應對市場變化,聚焦降本增效和提質升級。
在業內專家看來,中石化的煉化業務未來將往集群化、一體化、基地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去年,中石化宣布將在“十三五”期間投資2000億元打造茂湛、鎮海、上海和南京4個世界級煉化基地,就是利用煉化板塊的重新整合來打造成本優勢。一體化和集群化都是降本的有效辦法。這種調整也順應了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要求。
2016年,中石油的煉油與化工板塊突出市場導向和效益原則,同時,強化成本費用控制,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好于上年同期,成為低油價下公司盈利的重要支撐。中石油年報顯示,煉油與化工板塊去年實現經營利潤390.26億元,同比增利341.43億元。其中,煉油業務受益于優化運行、毛利上升,實現經營利潤275.65億元,同比增利228.75億元;化工業務抓住化工市場好轉的契機,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增加厚利產品銷量,實現經營利潤114.61億元,增利112.68億元。
低油價下煉化一體化的優勢不言而喻。那么,中石油和中海油是否有必要加強煉化板塊的力量呢?金鐳認為:“這兩家公司可以適當加強煉化板塊的投入。但由于它們主業本身就與中石化存在差異,因此不適宜本末導致,將重心放到下游煉化板塊。中石油和中海油還是需要突出自身優勢,重點優化上游業務內容,通過降本增效和優勢區塊的開發來提升競爭力。”
在低油價下又度過了一年,今年的石油公司前景將會如何,成為年報發布后避不開的心事。
中國石油石化聯合會在發布的《2016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報告》中預測,今年國際原油市場或將出現供需拐點,油價大概率將繼續回升。預計全年布倫特油價將在50~65美元/桶間運行,每桶均價在55美元左右。
高健指出:“如果今年的油價水平能夠達到均價55美元/桶,三大公司的總體業績將會有明顯改善,尤其是上游板塊。”但在他看來,“今年全球宏觀形勢表現不及去年。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趨緊,流動性收縮會影響到大宗商品表現。如果下半年OPEC減產協議沒有被延長,國際油價存在下探40美元/桶的可能性。如果油價仍維持在40美元/桶,三大公司的業績會進一步下滑,更大的投入將換不來明顯的回報。”
據隆眾資訊統計,今年一季度布倫特國際原油均價為54.61美元/桶,比去年同期上漲54.75%。得益于油價回暖,國內石油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實現“開門紅”。
日前,中石油發布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報,預計期內凈利潤將達到50億~60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扭虧為盈。此前,中石化在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中稱,預計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50%左右(去年同期為61.85億元)。
祝昉表示,在國際油價已經恢復到50美元/桶左右時,石油公司業績會比之前好看一些,但不一定會有大幅度好轉。因為在他看來,雖然今年開年形勢非常好,但往后可能會有回調,而且還存在著影響油價和市場的不確定因素。所以,他對石油公司今年的業績保持謹慎樂觀。


●因為業務各有側重,三大公司2016年業績各有涼熱。


供圖/沈志軍 CFP
盡管國際油價前景未明,但根據年報披露,三大石油公司今年都將增加資本開支。中石化計劃支出1102億元,較去年增長337億元,其中勘探及開發板塊增加183億元,煉油板塊增加85億元,化工板塊增加63億元;中海油的開支將增至600億~700億元,是公司自2014以來首次上調資本支出;中石油支出的預測值為1913億元,預計各板塊均會有所增加。
業內專家指出,在國際油價走低之時,削減開支成為全球石油企業的共同選擇。但國際油價如果持續低迷下去,是不是仍然縮減開支要視公司的發展需要而定。高健則指出,增加開支表明三大石油企業對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估計資本支出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游勘探和開發板塊。
年報發布后,三大石油公司表示今年仍將堅定信心,把握機遇,力求可持續發展。金鐳指出,考慮到最近油氣改革方案即將出臺,所以期待三大石油公司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主動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積極推進油氣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對外合作和開放。國家要求放開的領域和環節必須充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國家要求管制的地方需要厘清具體的運營模式和管制邊界。實現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改革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