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 革 王 賓
齊魯石化氯堿減肥敢下狠手
○ 文/劉 革 王 賓
齊魯石化氯堿廠關停5套低效裝置,堅持“瘦身健體、降本增效”,闖出了一條扭虧脫困的新路。
時隔5年之后,齊魯石化氯堿廠重新實現盈利。2016年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廠盈利2378萬元,成為齊魯石化當年生產經營最大的亮點之一。
在此之前,長期的虧損讓氯堿廠備受壓力,成為齊魯石化扭虧脫困的重點單位。早在2014年,齊魯石化就制定目標,希望氯堿廠“2015正貢獻,2016不虧損”,現在,它們順利扭虧脫困。
“我們決定不了市場,但我們能決定自己怎么干。裝置多不一定好,人多不一定好,效益好對企業、對職工才是真的好。轉變觀念,瘦身健體降本增效,讓企業運行更高效。這是扭虧脫困的關鍵。”氯堿廠黨委副書記綦勇說。
前些年的虧損,讓氯堿廠干部職工心慌。但實際上,氯堿廠曾經有耀眼的輝煌。在中國石化下屬的眾多企業中,用乙烯法生產聚氯乙烯的,唯有齊魯石化氯堿廠。該廠建成初期,無論是設備水平,還是生產規模,在國內都是首屈一指。最好的時候,他們一套不大的環氧氯丙烷裝置,一年就能有幾個億的利潤,在行業內,是名副其實的旗艦型企業。
但是這些年來,市場對氯堿廠有點殘酷,一直飽受民營企業電石法聚氯乙烯的劇烈沖擊,行情一路下行。中國氯堿工業協會數據披露,2013年~2015年,乙烯法聚氯乙烯幾乎全線虧損,國內聚氯乙烯產能關停超過240萬噸,相當一部分企業轉行或者倒閉。直到去年,隨著國內環保能源政策的不斷收緊,電石法聚氯乙烯發展受到限制,乙烯法聚氯乙烯終于有了“回暖”跡象。但可惜的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與此無緣,
與此不同的是,齊魯氯堿廠用自己的努力,抓住了此次市場機遇。“市場不好的時候,虧得比別人少,市場好的時候賺的比別人多。這拼的還是企業內功。”齊魯石化財務處財務管理科科負責人宋昊說。
事實上確實如此。對氯堿廠來說,扭虧脫困有市場向好的影響,但更多的是艱苦努力換來的結果。2014年3月13日,齊魯石化在氯堿廠召開“扭虧脫困”現場辦公會,針對2013年開始出現的嚴重虧損,從外因內因全面進行分析總結,明確提出“嚴格管理、打好基礎,多措并舉、全力減虧,解放思想、轉型發展”的工作理念。緊接著,成立了由公司分管領導親任組長的工作組,組織了廠領導、機關管理人員、班組長、職工代表四個層面座談會,講形勢、明方向、定對策、鼓士氣,為全廠深入開展“扭虧脫困”營造了濃厚氛圍。
“全廠的生產排產、物料走向設計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要有賬可算,全力提質增效。”氯堿廠副廠長仇志勇說。對當時的氯堿廠來說,增效的主攻方向在生產負荷優化、燒堿裝置運行優化、聚氯乙烯分牌號優化和原鹽庫存優化四個方面。他們制定41個生產經營優化項目,持續滾動推進,累計增效達到2.74億元。
最大的亮點,還在于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上。2013年8月開始,齊魯石化氯堿廠原有的8套生產裝置,陸續關停或拆除5套。“淘汰落后產能,關停一條生產線并不難,難就難在不是簡單地停下來,而是要停出效益、停出效率,真正的瘦身健體。”綦勇說。陸續關停5套裝置,對齊魯石化來說,優化了乙烯、丙烯資源的配置,換回可觀經濟效益;對氯堿廠來說,優化了裝置結構,資產適時核銷減值,大幅降低了折舊費用,可謂一舉兩得。
裝置少了,但是生產經濟運行水平更高了。“保留的裝置,或者是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市場認可度高效益好,或者是有利于新產品開發,能夠優化產品結構的,為效益提升提供有利條件。”副廠長仇志勇說。
2014開始,該廠根據聚氯乙烯產品市場走勢,利用現有裝置開發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短短一年時間相繼投產數個新產品。其中,可氯化聚氯乙烯填補了國內空白,當年增效過千萬元。“2014年至今,可氯化聚氯乙烯產量逐年提升,基本上做到了全產全銷,成為齊魯科技創新的代表性產品。”副總工程師蔡振華說。據介紹,氯堿廠2016年新產品同比增產12000噸,成為效益提升的主要增長點。
在這個基礎上,氯堿廠把管理的重點,放在了降本減費提質增效上,通過強化管理,全面壓減修理費、“三劑”和非生產性費用,定期開展費用專題分析、定期通報,從源頭上從嚴從緊控制費用支出,可控費用大幅度降低。在近三年的挖潛增效額中,降本減費都能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比例,全廠2016年發生費用總額同比降低9%。
不僅如此,他們主動介入生產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領域。“采用聯合、產銷聯動既是公司的要求,更是我們的迫切需求,最經濟對我們最有利。”仇志勇說。該廠通過與物資供應部門緊密配合,實現原鹽、硫酸、包裝袋等原輔材料比價降價,每年減少采購成本過百萬元。2016年采用聯合降本近千萬元。與此同時,他們積極溝通影響銷售部門,推動燒堿和聚氯乙烯產品穩價推價,全年效益達到1680萬元。
隨著5套裝置的關停,氯堿廠人員結構配置的問題顯現。全廠職工當時近2000人,怎么辦?停工裝置的職工如何安置?職工利益如何保證?職工的價值如何體現?這些問題成了氯堿廠領導班子乃至公司領導關心的問題。
在齊魯石化的統籌協調下,氯堿廠與煉油廠、熱電廠、科魯爾等存在缺員問題的兄弟單位主動接洽,嘗試人員的整體劃轉和優化。這在齊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有敢于壯士斷腕的勇氣,才有走出困境的能力。 供圖/齊魯石化氯堿廠黨群科
對涉及到的氯堿廠職工來說,這相當于一次“遷徙”:已經熟悉的環境將要離開,已經熟練的技術將要放棄,已經養成的習慣將要改變,更重要的,生活的節奏都要因此受到一些影響。大家能接受嗎?氯堿廠領導班子連續開會研究,“要保證扭虧脫困的大局,也要保證職工的利益,一定要實現職工轉崗發展和氯堿生存發展的雙贏”。
隨后,從廠、車間兩級展開了全面細致的思想引導工作,講大局、謀長遠,通過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這次齊魯石化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力資源優化工作,得到順利進行。
2013年至今,氯堿廠在公司范圍內優化安排職工1000多人,曾經2000余人的員工隊伍,優化縮減為800余人。讓人欣慰的是,在此期間,無一人上訪。走的人高興,留下的人安心,全廠降低人工成本數千萬元。“我覺得,職工的這種奉獻精神,不管是留下的還是轉崗的,都是在參與創效、努力創效。”黨委工作科負責人鄭關峰說。
“這些年,全廠干部職工牢牢樹立大局意識、效益意識,真正做到不計較個人得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扭虧脫困的工作中,不光有拼搏,甚至還有個人利益的奉獻,讓人感動。扭虧脫困,不光讓效益得到提升,更讓干部職工隊伍得到了鍛煉。”綦勇說。
“我愛氯堿,所以我離開,我愛齊魯,所以我要在煉廠繼續奉獻齊魯,只要有齊魯石化這個大家庭在我們就有主心骨,我們就要好好干。”2014年從氯堿廠轉到煉油廠工作的青年職工王興說。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