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丁建云, 武春生, 姚丹丹, 崔建臣, 王 松, 段永恒, 谷培云
(1.北京市植物保護站, 北京 100029;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北京 100101; 3. 北京市平谷區植物保護站, 北京 101200; 4. 北京市延慶區植物保護站, 北京 102100)
中國鱗翅目夜蛾科三新記錄種及草螟科一新記錄種記述
張建華1, 丁建云1, 武春生2, 姚丹丹1, 崔建臣1, 王 松3, 段永恒1, 谷培云4
(1.北京市植物保護站, 北京 100029;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北京 100101; 3. 北京市平谷區植物保護站, 北京 101200; 4. 北京市延慶區植物保護站, 北京 102100)
本文于2013年和2014年在北京市的農業植物疫情監測點,利用黑光燈誘集到大量蛾類昆蟲。經對部分誘集昆蟲制作標本并進行種類鑒定,發現中國新記錄蛾類昆蟲4種,包括夜蛾科3種及草螟科1種:鑒定為帕委夜蛾AthetispallidipennisSugi、蒲裳夜蛾CatocalapuellaLeech、蒙逸夜蛾CaradrinamontanaBremer、邊薄翅螟Evergestislimbata(Linnaeus)。該4種昆蟲在北京的發現為中國昆蟲分類學研究增加了新材料。
中國新記錄種; 帕委夜蛾; 蒲裳夜蛾; 蒙逸夜蛾; 邊薄翅螟
農業部于2012年啟動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項目,在該項目執行過程中,北京市植保站在北京12個涉農區縣建立了60個植物疫情監測點。各監測點配備了黑光燈等昆蟲誘集設備,于每年的4月1日至10月30日每晚開燈誘集昆蟲。本文作者將2013年至2014年誘集的部分蛾類昆蟲制成標本,并進行分類鑒定,發現夜蛾科3種和草螟科1種為中國新記錄種,分別鑒定為帕委夜蛾AthetispallidipennisSugi、蒲裳夜蛾CatocalapuellaLeech、黃褐多須夜蛾Polypogontarsicrinata(Bryk)、蒙逸夜蛾CaradrinamontanaBremer、邊薄翅螟Evergestislimbata(Linnaeus)。現將這4種昆蟲形態記述如下。
本研究所使用的標本材料來自北京12個涉農區縣的60個植物疫情監測點。
1.1 標本的采集
在60個植物疫情監測點分別設置佳多牌自動蟲情測報燈(JDAO-Ⅲ)一盞,4月1日至10月31日開燈誘集昆蟲。自動蟲情測報燈采用365 nm、20 W黑光燈為光源誘集昆蟲;光控開關控制,進入夜間自動開燈工作,白天自動關燈待機;黑光燈利用遠紅外線殺死誘集到的昆蟲,殺死率大于98%,蟲體完整率大于95%;集蟲器為8位自動旋轉,每天誘集的蟲體獨立存放在一個集蟲器內。監測點監測人員每周收集誘集到的昆蟲,逐天標記誘集地點和日期,進入實驗室制作標本。
1.2 標本保存和制作
將誘集到的干化昆蟲經初步挑選后,逐個放在玻璃回軟缸內,寫誘集信息(時間、地點、海拔等)標簽粘貼在回軟缸壁,蓋嚴缸蓋。干化昆蟲經回軟18-24 h后,針插展翅。展翅時應注意保證翅面以及頭部觸角、下唇須、下顎須等結構的完整性。打印采集信息標簽,插在標本下方,插入標本盒中供鑒定使用。
1.3 外生殖器標本的制作
將需要解剖的標本進行編號,并將編號插在標本下方。用剪刀將需制作外生殖器標本的蛾類腹部端部(雄蛾約為腹部長度的1/3,雌蛾約為腹部長度的1/2)剪下,放入盛有10% NaOH或KOH溶液的小試管中浸泡12~24 h,或者水浴煮沸至腹部半透明(時間根據不同蟲體的骨化程度不同而異)。在解剖鏡下用小毛刷把腹部與外生殖器不必要的肌肉、脂肪清除掉,用水洗凈,將洗凈后的外生殖器與腹部表皮結構放入1∶1的95%乙醇與甘油的混合溶液中觀察保存。該方法的優點在于可以隨時觀察外生殖器的立體結構,但缺點是不利于保存,容易導致外生殖器結構的丟失或損壞,且需要隨時添加乙醇和甘油以防止干燥。除此之外,制成玻片是一個相對有效的保存方法,將解剖好的外生殖器滴加番紅或卡拉唑黑,然后依次用70%、95%和100%的乙醇洗脫2~5 min,隨后放入二甲苯中整形固定,最后在載玻片上滴一滴二甲苯,將外生殖器與腹部表皮放入,在解剖鏡(ZEISS, Discovery.V12)下整姿后滴上加拿大樹膠,用蓋玻片封片。玻片上標上與標本對應的解剖號和采集信息,以便玻片與針插標本相互對應。該方法缺點在于沒有立體結構,優點在于不易丟失和損壞,且查看方便。
1.4 成蟲照片
成蟲照片用NIKON D7000單反相機拍攝。
1.5 術語
參照文獻資料[1-7]進行鑒定。研究中的術語參照文獻[1]和[7]。
經過比較形態學研究,共鑒定出蛾類420多種,其中135種為北京新記錄種,4種為中國新記錄種。3種夜蛾和1種草螟在北京的發現為中國昆蟲分類研究增加了新的材料,除4種中國新記錄種保存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外,其余全部標本保存在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現將中國新記錄種簡要描述如下,供讀者參考。
2.1 帕委夜蛾AthetispallidipennisSugi(圖1a~b,圖2a)
體長15 mm左右,翅展29 mm左右。雄蛾前翅黃褐色,各橫線明顯,暗黃褐色;內線細,大部分直;中線暗褐色,較寬;中室端有1個白點(雄蛾明顯,雌蛾不明顯或消失);外線細,稍弧形彎;亞端線較寬,微波狀,暗褐色,其外緣淺黃褐色。后翅淺黃褐色,端部顏色較暗。本種前翅的內線和外線十分明顯,很容易與雙委夜蛾Athetisdissimilis(Hampson)和二點委夜蛾Athetislepigone(Moschler)相區別,而前翅有2個黑點是二點委夜蛾最顯著的識別特征。
采集記錄:北京市懷柔區湯河口鎮湯河口村,1♂,2014-7-4,解剖號WU0306。
國外分布于日本、韓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2.2 蒲裳夜蛾CatocalapuellaLeech(圖1c~d,圖2b)
體長17 mm左右,翅展45 mm左右。雌蛾頭部與胸部褐灰色;翅基片邊緣有黑紋。前翅褐灰色,散布有黑褐細點,基線黑色;內線黑色,微波浪形外斜;腎紋灰黃色,中有黑圈,有不完整的黑邊,前、后端開放,前方有一黑色斜紋;外線黑色,自前緣脈后外斜,在M1脈折向后,在M2~ Cu1脈間彎成半圓形,在腎紋后回返,在A脈處成一外凸齒;亞端線灰色,細鋸齒形;端線由一列黑點組成。后翅黃色,亞中褶有黑棕散紋;中帶黑棕色外彎;端帶黑棕色,內緣細鋸齒形,外緣嵌1列小黃斑。腹部深黃棕色。本種前翅外線在中室外呈弧形外凸是顯著的識別特征,本屬其他種類通常都呈雙齒狀突出。
采集記錄:北京市懷柔區寶山寺鎮寶山村,1♀,2013-8-1, 解剖號WU0520。
國外分布于韓國和朝鮮。
2.3 蒙逸夜蛾CaradrinamontanaBremer(圖1e~f,圖2c)
雄蛾體長12 mm左右,翅展32 mm左右。頭、胸赭褐色。前翅灰黃雜褐色,基線、內線和外線均為斷續的黑點列,環紋不顯,腎紋窄,黑褐色;亞端線灰白色微波浪形。后翅褐白,翅脈暗色;端線黑褐色。腹部灰褐色。逸夜蛾屬Caradrina在中國已經記載8種,本種腎紋不圍白點,線紋由小點組成。
采集記錄:北京市懷柔區寶山寺鎮寶山村,1♂,2013-8-22,解剖號WU0309。
國外主要分布于韓國、俄羅斯、蒙古、印度、巴基斯坦、歐洲、北美。
2.4 邊薄翅螟Evergestislimbata(Linnaeus)(圖1g~h,圖2d)
雄蛾翅展23 mm左右。頭部黃褐色。觸角褐色摻雜黃色。前翅暗黃色,內線黃褐色不清晰;中室端斑方框狀;外線暗褐色;中室端到外線的中央有1黃褐色方斑相連;外線以外的翅端區密布暗褐色鱗片;后翅污白色,外線褐色,外線以外的區域暗褐色。薄翅螟屬Evergestis在中國只記載1種,茴香薄翅螟E.extimalis(Scopoli),其前翅黃白色,外緣的暗斑呈塊狀而不是完整的寬橫帶。
采集記錄: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果各莊村,1♂,2013-8-17, 解剖號WU0523。
國外主要分布于歐洲。
備注:因無外生殖器特征比較,本種僅根據外形鑒定。

圖1 4種中國新記錄種成蟲形態Fig.1 The adult morphology of four new record species from China
[1] 陳一心. 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十六卷:鱗翅目夜蛾科[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 1-1596.
[2] 虞國躍. 北京蛾類圖譜[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 1-478.
[3] Barlow H 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ths of south east Asia[M]. The Malayan Nature Society, Kuala Lumpur & E.W. Classey, Faringdon, Oxon U.K.,1982: 1-305.
[4] Inoue H, Sugi S, Kuroko H, et al. Moths of Japan Volume 1 [M]. Tokyo: Kodansha, 1982: 1-966.
[5] Kononenko V S, Ahn S B, Ronkay L.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Noctuidae in Korea (Lepidoptera)[M]. Insects of Korea Series 3,1998: 1-507.
[6] Kononenko V, Han Huilin. Atlas genitalia of Noctuidae in Korea (Lepidoptera)[M]. Insects of Korea Series 11, 2007: 1-461.
[7] Parenti U. A guide to the Microlepidoptera of Europe [M]. Museo Regionale di Scienze Naturali Torino Guide, 2000: 1-426.
(責任編輯:楊明麗)
Three new record species of Noctuidae and one new record species ofCrambidae from China (Lepidoptera)
Zhang Jianhua1, Ding Jianyun1, Wu Chunsheng2, Yao Dandan1,Cui Jianchen1, Wang Song3, Duan Yongheng1, Gu Peiyun4
(1. Beij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2.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Pinggu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of Beijing, Beijing 101200, China;4. Yanqing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of Beijing, Beijing 102100, China)
Lots of moths were collected by light trap in the agricultural plant quarantine monitoring stations of Beijing from 2013 to 2014. Four new record species of China were found, of which three species belong to Noctuidae and one species to Crambidae, namelyAthetispallidipennisSugi,CatocalapuellaLeech,CaradrinamontanaBremer andEvergestislimbataLinnaeus,respectively. The discovery in Beijing adds new data for Chinese fauna research.
new record species from China;Athetispallidipennis;Catocalapuella;Caradrinamontana;Evergestislimbata
2016-07-13
2016-08-24
農業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項目
S 433.4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7.03.034
聯系方式 E-mail:25917257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