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軍民
虢國墓出土青銅器金文書法賞析
□ 辛軍民

圖1 虢季銅鼎

圖2 虢季銅鼎銘文拓片
《左傳·僖公五年》載:“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杜預注:“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薄稘h書·地理志》云:“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從上述文獻記載可知,武王滅商后,封文王兩個弟弟即虢仲、虢叔于東、西二虢。后西虢于公元前760年東遷到三門峽地區,史稱“北虢”。
然而,在古文獻中所載的虢國青銅器金文著述器物基本上出于陜西省寶雞市,即西虢之器。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虢季子白盤金文,其書法譎詭多變、字體俊逸疏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20世紀90年代,在三門峽上村嶺發現的虢國墓地出土了一批帶有銘文的青銅器,不僅有力證實了西虢東遷和春秋初年虢國與多國聯姻的史實,而且這些青銅器上的金文書法藝術性極高,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這里擇取了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部分青銅器上銘文(即金文)精品,供讀者鑒賞。
1.虢季銅鼎及銘文(圖1、圖2)
通高34.6、口徑39.6、腹徑36.6、腹深18.6厘米。口微斂,寬卷沿,斜方唇,附耳與口沿之間連以二個小橫梁,淺半球形腹,圜底,蹄足中段較細,下端逐漸外展而寬大,內側有一道縱向凹槽??谘叵嘛椧恢蹸形平目竊曲紋,腹部飾三周垂鱗紋,在兩種紋樣之間界以一道淺凹槽,耳的內外側面均飾有珠重環紋。內壁有豎款銘文18字。銘文為:
虢季作寶鼎,季氏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銘文大意為:虢季做寶鼎,季氏子孫永遠保存享用。該銘文整體為豎向長方形,整體線條細膩規整,銘文四縱四橫,排列整齊劃一,字體整體偏長,大小均勻,只有個別筆畫較多的字占面積大一些,但是其整體較為長大圓潤,體現出一種理性規范的優雅美。
2.虢季銅鬲及銘文(圖3、圖4)
高13.1、口徑17.6、腹深8.2厘米。鬲矮體,寬平折沿,薄方唇,短束頸,腹外鼓,斷面呈橢三角形,平襠,矮蹄足下端肥大,內側有一道豎向凹槽。腹部與足相對處各有一個豎向扉棱。腹部一周飾三組兩兩相隨的S形長鼻曲體龍紋,皆以凸細線雷紋襯作地紋。頸部內側呈順時針方向鑄銘文一周16字。銘文為:
虢季作寶鬲,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銘文大意為:虢季做寶鬲,其子孫永遠保存享用。銘文橫向布排,點畫方圓、線條曲折粗細統一,結字大小隨形就字,一任自然,體現出一種濃郁的酣暢淋漓之美。
3.國子碩父銅鬲及銘文(圖5、圖6)
高13.4、口徑18、腹深7.7厘米。器身較矮,寬平折沿,方唇,短束頸,鼓腹,斷面呈橢三角形,平襠,蹄足矮而粗壯,足內側有淺凹槽,足與腹相對應處各有一道豎向扁扉棱。腹部飾三組曲體長鼻龍紋,龍凸目且有桃形耳,長鼻斷為三截,其中垂于身后者似鳳鳥冠部紋樣,紋樣間隙填細雷紋作為地紋。頸部內側呈逆時針方向鑄有一周銘文計24字。銘文為:
虢仲之嗣國子碩父作季嬴羞鬲,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銘文大意是:被立為虢國國君繼承人的虢石父在其尚為貴族大學學生的時候為其妻季嬴做此銅鬲,并希望其子子孫孫世代用它來祭祀祖先。銘文橫向布排,字間距整齊,筆畫細膩,筆記清晰,筆劃轉折處圓潤,結字大小隨形就字,體現出濃郁的篆字之風。

圖4 虢季銅鬲銘文拓片

圖5 國子碩父銅鬲

圖6 國子碩父銅鬲銘文拓片
4.虢碩父銅簠及銘文(圖7、圖8、圖9)
通高19、口長30.6、寶用享。
蓋底銘文的內容、款式、字數均與器底相同,只是“萬”字后面的一字為“年”字。按:旅,為祭名。這樣,銅簠銘文大意就是:已當虢國國君的虢石父自作祭器銅簠,希望其子子孫孫世代用它來祭祀他的祖先。整體布局為長方形,字距、行距規整,線條圓潤,結字開合斂放,縱橫有距,古樸大方。
5.豐白銅簠及銘文(圖10、圖11、圖12)
通高20.5、口長31.6、寬26、腹深7.3厘米。器蓋與器身相同,均為長方形,敞口,窄平折沿,厚方唇,斜直壁下收,兩側腹壁上寬25.2、腹深5.8厘米。器身敞口,窄平折沿,尖唇,斜直壁下收,腹壁兩側有一對龍首耳,龍吐舌下彎呈半環形,龍首雙角僅以淺刻紋示意,平底,矩形圈足四邊的中部各有一個近半圓形豁口??谘赝鈬c圈足周圍各飾一周C形平目竊曲紋,每一腹壁上各飾一組背向相對的S形雙首龍紋。底部鑄有銘文三行17字。銘文為:
虢碩父作旅簠,其萬年子子孫孫永有一對半環形龍首耳,平底,圈足??谘叵嘛椧恢蹸形無目竊曲紋,腹壁四面各飾一組曲體龍紋,圈足飾一周S形無目竊曲紋,蓋頂與器底飾連體蟠夔紋,中心獸目突起。蓋、器底部銘文相同,均為豎款排列,計三行14字。銘文為:
豐伯盄父作簠,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圖7 虢碩父銅簠

圖8 虢碩父銅簠銘文

圖9 虢碩父銅簠銘文拓片

圖10 豐白銅簠

圖11 豐白銅簠銘文

圖12 豐白銅簠銘文拓片
西周時期,奴隸主貴族一夫多妻,嫁女時有一種叫“媵”(陪嫁)的制度,不僅有媵女,還有媵臣、媵物?!蹲髠鳌烦晒四贻d:“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薄洞呵铩す騻鳌非f公十九年載:“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叢?!奔匆粐夼?,同姓國媵嫁。由此可見,豐伯簠極有可能是姞姓豐國為女兒孟姞所作陪嫁之器。該器銘文長方形布局,文字劃整統一,字間距較大,行間距較小。字體線條細長優美,筆畫清晰簡潔,不拖泥帶水,筆畫的轉折遒勁,個別字體有隸書之始風,字體流暢、秀美,富有藝術魅力,不愧為一件古代藝術珍品。
6.孟姞銅盨及銘文(圖13、圖14、圖15)

圖13 孟銅盨

圖14 孟銅盨銘文

圖15 孟銅盨銘文拓片
通高20.4、口長23.2、寬18.4、腹深10.2厘米。蓋口呈橢長方形,蓋面向上隆起,頂部有四個扁體扉棱支鈕。器身子口內斂,薄方唇,腹壁略外鼓,兩側有一對龍首耳,龍舌向下向內彎曲作半環形,底近平,圈足的前后兩邊中部各有一個橫梯形豁口。蓋頂中部飾夔龍紋,中心獸目突起,支鈕兩側飾云紋,蓋緣與器口沿各飾一周無珠重環紋,蓋面與器腹各飾數周瓦垅紋,圈足上飾一周垂磷紋,器底飾斜網格紋。在器內底部鑄有銘文四行33字。銘文為:
意為:單叔奐父為孟姞作銅盨,讓她用此盛粱、稻、糯米等做成的食物供嘉賓們享用。有了食物就能夠萬年無疆、萬壽無疆,子子孫孫們可以永遠使用它。因為當時為婦女所做的器不是給女兒就是給夫人,單國貴族只能葬當地,因而從銘文可知這件銅盨是單國貴族為女兒嫁到虢國所做的陪嫁,并且這些銘文為研究西周婚姻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也為虢國與其它諸侯國的關系提供了實證。銘文布局整體為長方形,整篇銘文精細明凈,起止爽利,運線輕盈平實,字體精整,筆劃橫折撇捺完整規矩,但在其筆畫的轉角處卻不失圓潤。其章法宏大爛漫,而又空靈自然,字體布局雄渾茂密是一篇難得有金文書法之意的篆文作品。
7.虢季銅編鐘及銘文(圖16、圖17、圖18、圖19)
高56.6、銑間31.4、鼓間23.3、甬高19.5厘米。鐘身呈合瓦形,橫斷面呈梭形。上有長甬,中空,與鐘腔相通,內實范土。橫端平齊,部分鐘衡有所殘損,且裸露范土。甬下端有旋,如箍形,旋上正面有斜方形環鈕。平舞。鉦部兩側的篆間各設三排九個柱狀枚。于口上拱,銑部下闊。鐘腔內壁銼磨有數量不等的縱向調音槽,少者有二道,多者有八道。鐘身正面紋樣大致相同,旋上飾一周簡易S形凸目竊曲紋,舞部飾四組雙龍首竊曲紋,篆帶飾C形竊曲紋,枚、篆、鉦、鼓之間隔以凸起的界格欄線,正鼓部飾一組相背對稱的長鼻去體龍紋。在鐘的正面均鑄有九行51字。銘文為:
隹十月初吉丁亥,虢季作為協鐘。其音□準,用義其家,用與其邦。虢季作寶,用享追(以上為鉦部銘文)孝于其皇考,用旂萬壽,用樂用享,季氏受福無彊。(以上為左鼓部銘文)
銘文大意為:某年十月初丁亥日,虢季做這套編鐘來祭祀虢國宗廟里的先祖和諸神,并向他們祈福,以保佑季氏一族諸事吉宜,保家興邦。而諸事吉宜,振興虢國則是本篇鐘銘的要義所在。銘文末尾又言鑄造此套編鐘的目的不僅是用來祭祀其先父(皇考),祈求長壽、宏福,而且還用于娛樂活動,即“用樂用享”。其銘文整體分為兩塊,鉦部銘文整體形廓為梯形,上小下大,左鼓部銘文整體布局為長方形,整篇銘文布局規整,行列清晰,字體線條精細明凈,起止爽利,運線輕盈平實,使轉圓潤,筆畫長短虛實靈動。橫折撇捺較為圓潤無骨,篆書風格典型,不愧為篆書的上乘之作。

圖16 虢季銅編鐘

圖17 虢季銅編鐘銘文拓片

圖18 虢季銅編鐘左鼓部銘文

圖19 虢季銅編鐘鉦部銘文
虢國墓地出土的這幾篇金文作品相當程度延續了西周的金文風格,但又有些改變,筆畫更加工整勻稱,筆勢圓整。線條比金文更有力,線條化達到樸實的程度。開始文字抽象化,形體趨于方正。
“孟姞盨”和“豐白簠”金文體態堂皇大度、圓活奔放,古茂遒樸而有逸氣。有的結體對稱平正,有的字則參差錯落,近于小篆而又沒有小篆的拘謹。在章法布局上,雖字字獨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間的偃仰向背關系、其筆力之強勁在金文中極為突出。這兩篇金文體現了春秋早期中原地區的金文新體的規模:圓瘦勻一,屈曲擺動的線條,更加方正化的字形,式樣的優美等這些特點更加突出美化大篆的成熟。由此看出,王室衰微帶來了影響黃河流域各諸侯國書法風氣的改易。
(責任編輯:牧風)
Guoguo mudi chutu de qingtongqi jinwen shufa shangxi
Xin ju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