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小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049-01
翻開小學語文教材,我們會被教材里生動形象的插圖深深打動。但是這些插圖資源,在一定的時候,被教學遺忘了。教師備課時從不關注課文插圖,課堂上用課件代替插圖,有的時候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下圖,而學生在預習時也沒有充分關注插圖,使得插圖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
其實,文本中的插圖對教學情境的創設,課文難點的突破,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的培養,朗讀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預設以及教學過程中,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課文的插圖這一實用、方便的資源成為被教學遺忘的角落,要學會合理引導學生,充分關注插圖,讓插圖成為孩子自主學習中最閃亮的綠葉。
一、利用插圖 突破教師自主教學的難點
案例一:《春筍》教學場景:
教師出示文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孩子們,溫暖的春天到了,一個個小春筍都搶著爭著冒出了地面。看,他們正咧著嘴笑著呢!”(學生也跟著笑起來。)教師繼續追問:“孩子們,可愛的春筍笑了,你們也笑了,為什么笑得這樣開心呀?”有的孩子說:“看到了美麗的春天。”師:“美麗的春天都有什么呀?”生回答:“我看到了春天里,公園里的花都開了,有很多顏色。”師:“還看到了什么呢?”生:大樹長出了新的嫩嫩的葉子,小草也偷偷地長出了地面……師:“是呀,你們這些可愛的小春筍也沖出了泥土,也不容易呀!孩子們,你們為了看到美麗的春天,遇到什么困難了嗎?”生:“一塊大石頭壓住我,我用了很大的勁,好不容易把他推開了。”生:“泥土蓋住了我,我一使勁,就出來了……”
思考:
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會因為文本插圖生動有趣而被吸引。但是,他們在自主看圖的時候,往往只是關注插圖的本身,不會將插圖與文本緊密聯系,缺乏一定的深度。基于這一點,教師所要做的是,有效利用學生對文本插圖的無意關注,利用插圖引發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為有效突破文本難點打好基礎。在教學《春筍》一文的時候,不光需要教師有效引導學生欣賞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景象,更需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悟到春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精神。這樣一來,文本對學生所要求的價值取向就在觀察文本插圖的過程中和諧落實了。
二、利用插圖 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
案例二:《清平月·村居》教學場景
在教學中,教師投影出示文本的插圖內容,引導學生觀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開始熱鬧起來,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結果,回答雜亂無章,毫無條理可言。教師見狀一句補充:“同學們剛才看得非常仔細。如果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相信所呈現給大家的肯定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于是,在靜思默想過后,孩子們紛紛舉起了手……
思考: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有助于引導學生對話文本,與文本主人公產生情感的共鳴,使得文字更加生動形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憑借課文插圖感悟文字的形象性和情感性,激發學生樂于表達的愿望,讓學生充分表達,可以靜思默想,可以寫寫說說,可以發散思維……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插圖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感悟文本、體會情感的過程,也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這一教學案例中,當教師開始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觀察插圖,看到了什么時,學生的回答沒有順序。因此教師立刻提醒孩子:觀察畫面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一來,觀察的要求提高了。
三、利用插圖 提高學生自主朗讀水平
案例三:《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場景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孩子們,靜靜地欣賞書上的這幅插圖,你看到了什么?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說出來與大家分享!有的學生說:“高爾基坐在椅子上欣賞兒子美麗的鮮花。”師:“的確,這些花在春風的吹拂下,真的惹人喜愛啊。你能用一些詞句描述一下眼前的花兒嗎?”(教師引導學生用優美的詞句贊美鮮花。)接著教師引導:這么美麗的花,小蜜蜂也被吸引來了。(讀讀課文第4小節)。教師追問:“看到了這么美麗的花,高爾基有說不出的高興。如果高爾基說出來,他會說什么?”學生有的說:“我的兒子真好,這樣懂得關心我。”有的說:“多虧了兒子,他給島上留下了美麗的風景!”……師再次引導:“是呀,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讓我們捧起書,輕聲讀讀第4、5小節。美的文字,需要我們美美地朗讀……:”
思考:
當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指導學生朗讀,但是很多的時候,40分鐘的時間內,看不到學生朗讀水平不斷提高的階梯。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并且在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到了高爾基和兒子之間濃濃的親情。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就會盡情釋放閱讀情感。如此的背景點燃了學生的朗讀熱情,朗讀訓練也水到渠成了。
總之,我們不能讓課文的插圖成為語文教學中被遺忘的角落。它是寶貴的教材資源,是孩子自主學習的綠葉。細細欣賞,用心品味,會為孩子語文學習抹上一道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