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蒼術


摘刺古本店,絕對是眾多獨立書店里的一朵奇葩。它開在故宮邊上的胡同深處,主營沉淀了幾百年的西洋古書。店主張業宏,蜜蜂書店的創始人,書海沉浮12載,江湖人稱“蜂王”。在人人都說書店不景氣的年代,張業宏不僅開了書店,還專門開了這么一家小眾的書店。他的桀驁不馴和特立獨行,給摘刺帶來謎一樣的氣質。他希望摘刺在把關于美的生動內涵傳遞給大眾的同時,也能享受古典與時髦兼具的美。
收藏而開店
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業宏得到了一本全真復刻的《欽藏英皇全景大典》,精妙絕倫的印刷工藝,使他立刻為之折服。此后,他歷盡辛苦斥巨資收集齊了全15部《大典》,也由此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收集西洋古本的道路。這條道路,其實并不寂寞。國內和海外的一些學者和專家會專門為張業宏選書,也會把他們的藏書拿來分享。隨著張業宏收得的寶貝越來越多,他有了開古本書店的念頭。
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摘刺靜悄悄地開業了,沒有任何典禮也沒有任何儀式。但依舊不妨礙聞著書香尋來的人,一個接一個,每一位都是摘刺最好的讀者。有人在第一天就買走了《阿道夫希特勒照片集》,有人把《高層建筑手冊》中的一本以及《科隆新建筑》一起帶走,一切都發生在不到10個小時的時間以內。雖然,開店前的布店工作只有1天半時間,大家想象過100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但現場沒人在意,人們在意的只有書。
摘刺的藏書非常豐富,有年代久遠的羊皮長卷,也有獨一無二的大理石紋紙;能欣賞手版印刷栩栩如生的色彩,也能領略巴伐利亞人近乎完美的裝訂工藝;金箔與象牙鑲嵌的手制家族圣經,也許曾是西歐某貴胄之家的至寶;丟勒、倫勃朗、古斯塔夫·多雷等大師的各色版畫,則從萬里之外的圖書館遠渡重洋而來。自古騰堡時代以來,西方書籍制作的不同階段、各類風格的代表性作品,都能在“摘刺”那整整兩面書架墻上覓得真本。
閱讀的儀式
摘刺藏的許多書甚至可以稱為藝術品,非常漂亮,這些原本應該出現在博物館里或拍賣場上的書籍,如今卻被擺放在書店里。張業宏說,“我一直知道,所收的這些書最終是不屬于我的,我只是個二傳手。如今把它們帶回來,暫時留住,總有一天它們也會去向其他朋友的手中。我希望這些書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而不是束之高閣,落滿塵灰。”因此,摘刺特意在一樓設置了“巨匠圖書館”。
對于店里收藏的古董書籍,摘刺有自己的原則:限時付費翻閱、提供白色手套等。雖然難免會造成一定折損,但實際上古本書紙張的柔韌度非常好,不是今人所能想象,再被人翻閱100年都沒有問題。相比于擔心書本磨損,摘刺更希望這些珍貴的古書籍能被流轉、目睹、知曉。
“獨立書店對于個體閱讀習慣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區別于其他網絡途徑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溫度。獨立書店所有的出發點都以它為始,我們也相信,這是一條能走通的正確路徑,會給獨立書店帶來新的可能和生機。所以,現在對獨立書店存亡的判斷,以及紙媒是否會消亡,都為時過早。越是實體書店越需要定位精細,風格突出,內心叛逆。不叛逆的人做不了獨立書店。”也許是太過不羈,許多對西洋古籍不太了解的客人來摘刺,可買的書甚少。但不用擔心,二樓有自助的手沖咖啡提供,三樓的露臺可以讓人安安靜靜看上一整天的書,而不被打擾。
張業宏把看書玩出了新的高度。
摘刺選書不考慮銷量,只是衡量其作為實體書的美感、工藝以及對藝術的表達。張業宏對獨立書店的期待很高,越挫越勇,今年也在積極思考更多的項目,并打算開設分店。他說:“許多古舊書一輩子只能與它們見一次。”而這些書,能讓讀者體會到書的世界原來可以如此有趣和美麗。
它們穿越百年來到了摘刺,如一朵華麗而絢爛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