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祥 /文
物聯網技術和市場驅動創新應用
王繼祥 /文

2016年,物聯網邁向2.0時代,全球物聯網生態系統將加速構建。在我國,過去物聯網的發展一直由政府主導,新一屆政府也將物聯網作為重點產業打造。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云計算和物聯網發展,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規劃布局,發展物聯網開環應用”。隨著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的大力開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推進,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和市場的驅動,激發了我國物聯網市場的需求,推動了物聯網技術創新,帶動了中國物流行業物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國家權威部門出臺的“互聯網+物流”發展戰略,為物流行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創造了極為良好的發展環境,讓現代物流業成為物聯網應用最重要的行業之一。在這一背景下,2016年智慧物流產業鏈全面發展,形成設備、應用、平臺、數據產品服務多層級多維度發展態勢,形成了物聯網在智慧物流系統普及應用的巨大市場。
1.大數據為智慧物流賦能
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天網”與“地網”的互聯互通,可以使網購大數據通過在互聯網中集合、運算、分析、優化、運籌,再通過互聯網智慧分布到整個實體物流系統,實現對現實物流系統的管理、計劃與控制,實現大數據對現代物流體系的賦能。2016年物流行業大數據在電子商務物流方面的應用成為菜鳥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對緩解“雙11”物流配送高峰的壓力做出了巨大貢獻。
大數據為智慧物流賦能體現在很多方面。一是大數據預測,可以讓商家客戶實現物流先行,根據大數據預測結果提前按計劃布貨,按計劃優化配置物流資源,實現庫存前置,減少隨機和零散需求的配送壓力。二是物流大數據可以實時優化和運籌物流資源,引導物流公司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三是物流大數據可以為客戶快速智能補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讓客戶增加快速響應能力。
物聯網技術應用不僅僅是促進了大數據為智慧物流賦能,同時物聯網更會實時產生各種物流配送新的大數據,成為物流大數據的重要來源,成為實時分析物流需求、預測物流規模、判斷物流走向、分析客戶特征的重要技術手段。
2.物聯網技術推動了新銷售變革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中具有廣泛應用,在新零售領域,2016年物聯網應用有了巨大發展,不論國際還是國內,很多企業都推出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實體店技術,讓客戶可以在實體店實現自助體驗、自助取貨、自助結算或自助下單后門店配貨等功能。
在渠道變革方面,借助于物聯網監控、追蹤追溯等技術,2016年很多農牧漁業生產企業實現了從種植、養殖到餐桌的全網追溯購物體驗。客戶可以提前預定牛羊或大米,可以實時追蹤種植和養殖過程,并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監控。銷售模式有眾籌模式、購物卡模式、網上預訂模式等等。
在門店批發層面,京東新通路計劃在2016年也正式啟動。京東利用自己的智慧物流系統,整合全國零散的實體門店,為實體門店實現一站式網上采購批發、物流渠道統一配送、全稱追蹤監控的B2B新銷售渠道整合服務。
3.貨運互聯網技術繼續快速發展
2016年中國貨運行業受“互聯網+”戰略影響,進入實質應用與大發展階段。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車聯網系統,可以實現運輸透明化管理,實現貨運資源優化整合與最佳配置,提升貨物裝載率,降低貨物返程空載率,實現標準化的定點航班貨運管理,實現全面的聯網追蹤與追溯。
此外,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貨運資源、車輛資源信息、卡車司機和卡車后市場消費信息的全方位融合,為貨運行業實現貨運領域金融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
2016年貨運互聯網領域繼續成為資本關注熱點,匯通天下、易流科技、云鳥配送等公司都獲得了巨大發展。與此同時,很多基礎不牢、創新度不高的企業,紛紛陷入發展困境,進入倒閉關門階段,其結果將推動行業進一步整合發展。
4.倉儲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動物流智能裝備發展
隨著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系統應用,倉庫內揀選貨物的智能手持終端產品、引導揀選貨物的“電子標簽揀選系統”、倉庫監管的視頻監控聯網技術、自動識別與分揀技術,嵌入了智能控制與通訊模塊的物流機器人技術、嵌入了RFID的托盤與周轉箱、智能穿梭車與貨架系統等繼續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推動了倉儲設備互聯,促進了倉儲技術設備的智能化和網絡化。
在現代制造業物流領域,2016年隨著工業4.0技術發展,工業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對制造業物流中心的智能化發展提出了高要求。根據我們的調研,2016年中國制造業新建全自動化立體庫突破400座,大部分自動化立體庫均應用了物聯網技術,尤其是傳感器感知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應用最多。其中10%的自動化立體庫具備了較高智能,與生產線的信息系統聯網互通,物流中心的現代物流系統與制造系統無縫對接,實現了智能化和自動化,物聯網逐漸覆蓋企業供應鏈和物流全系統。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傳統物流設施設備的智能化與網絡化,這是實現物流設備互聯網的基礎;二是物流設備的自動化和標準化,這是實現物流作業互聯網的基礎;三是智能追溯系統應用,這是物流系統信息互聯互通的基礎;四是物流大數據推動物流資源整合與共享,這是實現優化配置物流資源的基礎。
在經過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后,2016年物流領域物聯網技術與裝備發展速度同前幾年相比略有降低,但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2016年在倉儲設施互聯網方面,視頻聯網監控技術發展較快,增長速度預計在18%左右;各類感知技術主要用于特定領域,增長速度在12%左右;倉儲設備互聯網的增長速度最快,應該在25%左右;倉儲信息化技術應用最廣泛,智能倉儲信息系統的應用增長在26%以上。
2016年物流系統自動與智能的作業方面,物流自動化技術發展最快,主要體現在自動化立體庫集成技術、自動輸送分揀技術設備、智能穿梭車與貨架系統、物流機器人搬運、無人機配送等方面。
在智能追溯領域,應用最普遍的物聯網感知技術是RFID技術,其次是GPS/GIS移動追蹤定位技術和智能手持終端產品。其中,在手持終端掃描設備領域,目前的創新方向一是小型化,向可穿戴智能技術方向發展;另一個方向是與手機結合,研發快遞人員的專用智能手機。
2016年中國冷鏈智能追溯發展得到了國家政策與資金支持,發展很快,其中食品和醫藥仍是主要的應用領域。此外,危險品追溯、疫苗追溯、貴重物品的追溯、古董產品的追溯、奢侈品追溯等領域也發展得很快。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的重視,這些領域的智能雙向追溯將獲得巨大發展。
綜合來看,2016年在物流技術與裝備領域,借助物聯網技術,物流設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作業得到了較快發展,這是目前智慧物流系統物流互聯網最實用的、應用最落地的智能技術領域。
進入2017年,隨著“互聯網+物流”快速發展,中國物流行業物聯網發展將繼續處于快速發展機遇期。
第一,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智能制造發展,將帶動制造業領域物流物聯網技術應用繼續保持快速發展;2016年國務院以及各部委陸續發布了多個“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要文件,如商務部發布了《商貿物流十三五發展規劃》和《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國家郵政局發布了《快遞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機器人十三五發展規劃》,工信部出臺了推動中國智能制造的許多文件等等,這對于中國物流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發展將具有巨大推動作用。隨著中國智能制造和電子商務發展,工業4.0、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物流領域的采購、倉儲、配送分揀、運輸、協同等環節的傳統供應鏈將重塑為高度智能化、服務化的智慧供應鏈,從而推動物流業物聯網快速發展。
2017年,在制造業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的自動化立體倉庫,以及自動輸送分揀系統、物流搬運機器人都將繼續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制造業物流系統將逐步通過物聯網全面聯網,實現智能化,與智能工廠銜接配套,成為工業互聯網的一部分。
第二,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領域,預計配送末端的智能終端自提貨柜、手持智能終端系統等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大型電商物流配送中心將繼續向高度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電商智能揀選系統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部分電商物流中心將使用物流機器人。在綜合電商大平臺的物流信息系統領域,大數據、云計算與物聯網融合,物流互聯網將成為引導電商物流配送、優化全國物流資源、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網的神經中樞,云倉儲系統將得到較大發展。
第三,在商貿物流領域,新銷售將快速發展,現代倉儲業將轉型升級,物聯網技術也將得到應用與推廣,預計智能穿梭車與貨架系統將獲得高速發展,帶托運輸和按托盤進行貨物的定位與追蹤快速增長,利用物聯網技術手段實現按整托盤交貨得到較多應用,智能周轉箱循環共用系統將發展得更快。
第四,2017年中國物流物聯網技術產品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智能追溯領域仍將保持快速發展,RFID、GPS、傳感技術、視頻技術、條碼技術等各項感知技術和自動識別技術都會獲得廣泛應用;物流技術裝備將全面向智能化、可視化方向發展,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極為廣闊,發展也方興未艾。
總之,2017年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但增長速度有小幅下降,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發展將更理性、更健康。
作者為《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常務副主編、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