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喜崇彬/文
物流中心裝卸解決方案與技術發展
——訪江蘇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張春江
本刊記者 喜崇彬/文
在物流活動中,組織裝卸搬運工作有一些基本的原則,這些也是規劃建設物流中心時需要遵循的。
現代物流的發展日益體系化,從只注重分散的物流功能,發展到越來越重視物流過程的整合。以物流作業中的裝卸配載操作為例,這本來就是貨物從倉儲到運輸之間的一個銜接環節,因此更是要依賴負責倉儲與負責運輸的兩個部分協調合作,才能夠高效完成裝卸配載操作。在物流中心規劃建設中,應該注意哪些環節以有效提高裝載效率?有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呢?為此,記者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江蘇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張春江進行深入解答。

張春江江蘇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
不同的客戶在物流中心存儲或配送的貨物的形態各不相同,這就要求物流服務企業針對客戶貨物形態的不同給出不同的裝卸搬運方案。
記者:一個物流中心能夠順暢出入貨,高效完成貨物的裝卸配載是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物流中心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中,如何保證裝卸效率?是否有一些普遍的規律或原則?
張春江:物流活動中,組織裝卸搬運工作有一些基本的原則,這些也是規劃建設物流中心時需要遵循的:
1.有效作業原則:指所進行的裝卸搬運作業是必不可少的,盡量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裝卸搬運,只做有用功,不做無用功,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響進行少消耗的裝卸。
2.集中作業原則:包括搬運場地的集中和作業對象的集中。前者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把作業量較小的分散作業場地適當集中,以利用裝卸搬運設備的配置及使用,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以及合理組織作業流程,提高作業效率;后者是把分散的零星貨物匯集成較大的集裝單元,以提高作業效率。
3.簡化流程原則:簡化裝卸搬運作業流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盡量實現作業流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性;二是盡量提高貨物放置的活載(可變載荷)程度。
4.安全作業原則:裝卸搬運作業流程中,不安全的因素比較多,必須確保作業安全,盡量減少事故。作業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設備安全。
5.系統優化原則:裝卸搬運作業組織的出發點是實現裝卸搬運的合理化,而合理化的目標是系統的整體優化,要充分發揮系統中各要素的功能,從作業質量、效率、安全、經濟等方面對裝卸搬運系統進行評價。
記者:不同的客戶(項目),對于物流中心裝卸環節是否有不同的要求?如何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張春江:不同的客戶在物流中心存儲或配送的貨物的形態各不相同,而在裝卸操作環節,貨車與倉庫要進行對接作業。這就要求物流服務企業針對客戶貨物形態的不同給出不同的裝卸搬運方案。主要的貨物形態有袋裝貨物、箱式貨物、大型單件貨物等等。

貨物整形機

皮帶伸縮機

同仁堂項目中皮帶伸縮機的應用

柔性機械手
在物流中心使用機械設備(如叉車)進行裝卸操作時,大部分需要以托盤為單元的裝卸搬運作業。托盤種類很多,代表性的有平托盤、箱式托盤。要根據貨物的不同形態(袋裝貨物、箱式貨物、大型單件貨物)選擇適用的托盤。
對于袋裝貨物及箱式貨物,一般會采用平托盤進行搬運。考慮到該類型尤其是袋裝貨物容易變形、塌縮,實際操作中會選擇采用貨物整形機在打托之前對貨物形態進行集中處理。在江蘇高科以前的項目中,我們曾給客戶提供了一種特性膠水的解決方案,這種膠水有著粘接力強、剝離力弱的特性,很好地保證了袋裝貨物的形態,尤其是在裝卸搬運環節確保貨物不會散落,避免了由此帶來的工作時間和人力投入的浪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對于大型單件貨物,如在軌道交通、汽車行業項目中的一些物料裝卸,由于貨物單元重量很大,外形很長,這時候我們往往會對客戶的實際貨物類型進行充分的實地考察,提出適用的解決方案。考慮到安全作業的原則,一般會采用箱式托盤作為搬運單元,使用雙工位、重型堆垛機進行搬運。
在貨物裝卸與收發貨區的對接環節,江蘇高科也會給客戶提供相應的裝卸平臺解決方案。裝卸平臺可以根據貨車貨箱高度進行調節,保證貨物出入自如,提高裝卸效率。
記者:有哪些具體設備或技術會直接影響一個物流中心的裝卸效率?如何選擇適用的技術設備?裝卸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張春江:近年來,裝卸搬運設備也在進行著變革,更多地使用自動化設備。目前人力作業的手動液壓叉車逐漸被電動托盤搬運車取代;越來越豐富的叉車屬具給不同種類的貨物裝卸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決方案。當然,這些技術會放到整個物流裝卸搬運系統當中進行整體考慮,每個技術的選擇都不是孤立的,都應該為物流系統整體功能的實現服務。
此外,裝卸技術朝著更加柔性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應該成為未來的技術研究重點。這里舉一個例子,近期國內已經有企業研制出軟體的機械手,這種機械手作業時可以敏捷地抓起各種形態的物體,通過智能算法的控制系統,達到成功抓取的目的,同時又不損傷物體本身,有著很強的通用性。雖然目前這種設備抓取的物體重量有限,但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柔性的裝卸作業技術今后會在物流中心得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