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苑
【摘要】與普通學生相比留守學生具有一些個性化的特點,尤其是留守高中生,他們處于青春期,心理與身體正發生巨大變化,在缺少親情關愛的情況下,面臨著比普通高中生更多的心理問題與心理壓力。因此,學校應更加關注留守高中生,依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他們也能更好的成長與成才。本文就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留守高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10-02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很多農村富余勞動力為了增加家庭收入,紛紛進城打工,這就使得部分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他們普遍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及較多的心理問題。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留守高中生的數量呈現出逐年攀升趨勢。對于青春期的留守高中生來講,他們在難以得到親情關愛的情況下,更加敏感與無助,很多心理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而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主要場所,其有義務為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那么,如何對留守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用關愛彌補學生缺失的親情
對留守高中生來講,他們極度缺乏親情的溫暖,由于遠離父母,因此會將教師當成自己更親近的人,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留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與心理依賴應努力保持在“雙向”關系中,主動關心與了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況,從情感思想與心理需求等方面給他們細致而充足的關愛,以滿足他們的親情及溫暖的心理需求,從而較好地彌補他們在父母身上缺失的關懷。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為了使得留守高中生能夠在學校感受到更溫暖的親情,教師應格外關心留守學生,借助調查及訪談等形式全面了解留守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日等信息,然后投其所好地組織一些能迎合其興趣愛好的活動,并制作生日卡。比如,有的留守高中生喜歡且比較擅長打籃球,教師就可經常組織一些籃球運動會,讓他們很開心地參與這些活動;在節日組織學生在班級中包餃子、聚餐等,給留守高中生家的溫暖;在留守高中生生日的時候,讓全班同學為他們唱生日歌,并送去美好的祝福等。利用這一樁樁、一件件細小的事件,讓留守高中生可在學校感受到溫暖的家庭氣息及濃濃的親情味,最終使得他們學有所進、神有所依、心有所暖。
二、建立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室
針對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問題特點,學校應建立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室,讓這類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將自己的心理壓力與心理問題講出來,以釋放自己的壓力,并使得自己所遇到的心理問題能及時得以有效解決,從而輕裝上陣輕松學習。心理老師發現,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其實并不需要別人做什么,只需要認認真真、耐心地將自己遇到的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講出來,就能輕松好多,他們普遍覺得“傾聽”是最有效的治療壓力過大心理問題的方法與措施。究其原因,是因為耐心傾聽可讓受壓抑的人排解情緒、環節壓力,從而凈化內心,最終讓他們獲得掌握心情的主動權。因此,當留守高中生感到無助、自卑與惆悵的時候,教師應熱心勸慰、耐心傾聽,很湊效就可讓他們如釋重負、豁然開朗。另一方面,學校的心理咨詢室還可常態化地組織一些講座活動,讓學生了解不健康心理的具體表現是什么,并教會他們應如何應對等。因為留守高中生學業較重,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失眠、沮喪、急躁等問題,如果能讓他們及早了解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就可讓他們自覺采取措施排解不良情緒,從而自然恢復到正常狀態。對學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室來講,工作人員不應滿足于組織了幾次活動、解決了幾個學生的問題,而應該多對留守學生進行正面教育,以有效降低這些學生出現不良心理情況的幾率。
三、以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自信
留守高中生都屬于特殊的青春期,其內心深處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與自我評價意識,這是一種進步的現象,應該得到周圍人的肯定。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對留守高中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應正確引導他們對自己進行正確的、積極的評價,讓他們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有更明細的認識,從而可揚長避短更好地發展自我。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多種形式積極評價留守高中生的行為,針對他們的優點,教師應毫不吝嗇地贊賞與表彰,甚至為了讓留守高中生獲得更大自信心,他們的一個積極的舉動都可以成為教師積極評價他們的依據。比如,學生的服裝十分干凈、整潔等。為了讓留守高中生快速消除自卑感,心理教師甚至各科教師應為他們打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溫馨的學習環境,讓其他學生主動跟他們交朋友,使得他們真切感覺到班集體的溫暖與關愛。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建立互幫互助小組,激勵留守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與其他同學打成一片;給有一定特長的留守學生安排合適的職務,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給能力較低的留守學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也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密切他們與其他學生之間的關系。
總之,留守高中生是一個十分敏感與特殊的群體,他們在親情缺失、學業壓力大的情況下,更易于出現心理問題,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因此,學校作為教育學生的主要場所與主體,應以更大的責任感承擔其對留守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利用有效的教育途徑,及時消除他們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最終為他們健康成長與成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孟琴.青春期留守兒童性心理健康現狀及干預[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郭靜.社區心理學視角下城市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3]張丹,李雪蓉. 留守青少年(高中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淺析[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