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勃興
中國的崛起(下)
文/張勃興

這個問題是當今世界經濟理論界和一些國家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難題。數十年來,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無不被“中等收入陷阱”所困擾,一些國家經過多年努力,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收入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后,卻長期陷入徘徊停頓狀態,不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經濟學家們分析了戰后7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歷史,從中發現至今只有15個國家或地區跨過了這個陷阱,進入到發達國家(地區)行列。他們是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塞浦路斯、波蘭、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智利、烏拉圭和我國的香港和臺灣。
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為什么總是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是:(一)選擇經濟發展模式不當,他們選擇了依賴外向型發展經濟模式,國內市場狹小,消費水平低;(二)過度依賴資源,在世界市場價格大起大落的環境下,經濟發展不穩定,或者資源儲量有限,無法大規模持續開采,限制了進一步發展;(三)推行西方民主化模式的結果,使政治和社會秩序極不穩定;(四)經濟發展起來后,盲目學習高福利國家的做法,推行高工資、高福利政策。久之,財政無力承擔,而政黨之間為了爭選票又不敢輕易改變這種狀況,飲鴆止渴,越陷越深,難以為繼;(五)教育水平低,人才匱乏,國家和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活力;(六)忽視政府的調節作用,一味依賴市場機制配置資源,遇到國際經濟風波時缺乏抵抗力。
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15年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多美元。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如果能跨過11000美元這個坎,就可以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國家計劃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屆時人口以14億計算,人均可達到11000美元。所以肯定地說,我國可以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理由是:(1)政治經濟基礎好,長期維持了穩定的大好形勢,無論政治或經濟都是如此;(2)在體制上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改革日益深入,開放力度大,市場和政府的協調作用同時發揮;(3)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而且“十三五”末,人們的素質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4)正在推進的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轉型,為今后繼續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國家大力倡導創新驅動方略,為經濟和科技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所有這些都為排除阻力,保證更好地持續發展開辟新路子。
的確是這樣,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社會矛盾,比如干部隊伍中的腐敗問題、民眾之間貧富差距拉大問題、環境污染嚴重問題、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問題等等,這會不會影響繼續前進?下邊說說我的看法:
(一)干部隊伍中的腐敗情況確實嚴重,這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會有亡黨亡國之危險,多少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為此憂心忡忡。但同時也要看到,黨和政府對懲治腐敗的決心和力度都大大增強了,正在收到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看到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中,腐敗問題在一定時期內都會嚴重起來。亞當·斯密曾評述過英國在18世紀令人觸目驚心的腐敗問題。美國的一些學者也講述了美國同樣的問題。甚至連號稱最廉潔的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許多大公司都與政府高官保持著特殊關系。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社會財富急劇增長時,國家的法治與監管水平一時跟不上。對這種情況,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社會變化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不論是哪種文化,腐化問題在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發展階段都最為嚴重,這是國家在崛起過程中的一種‘陣痛’。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得到治愈。”
(二)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拉大,會不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應該說肯定會,所以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從歷史上看,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當年正是由于貧富差距懸殊,占人口50%以上的低收入者,僅占有全國財富的5%,而占人口20%的富裕者卻占有全國財富的45%,中產階級隊伍很小,影響了進一步發展。目前中國的情況雖然好于他們,但問題也比較突出,基尼系數從1981年的0.31擴大到2015年的0.42。中央已經高度關注,正在下大力氣加以解決,特別是進一步加大了扶貧工作的力度,貧困人口已從改革開放初的近七億人降到2015年的5400多萬人,計劃到2020年全部脫貧,實現全面小康,使社會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三)環境污染如此嚴重,會不會影響崛起?對這個問題要進行具體分析,首先要承認問題確實嚴重,就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說,我國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經常出現于一些大城市的霧霾,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但同時還要承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正在下大氣力進行治理,并收到了顯著成效。在這次巴黎保護環境峰會上,大家公認中國在這方面的成效顯著。另外,我們在談論污染嚴重的時候,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這就是每個國家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在一定時期環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英國倫敦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嚴重,加之又下了一場大霧,一周之內竟然有4000名肺病患者逝世。歐洲的母親河萊茵河曾因污染嚴重而一度被宣布為“死河”。日本東京、大阪曾一度被認定為不適宜居住的城市。如此等等,但是實踐證明,只要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高度關注,下大力氣加以治理,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四)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慢了,會不會影響繼續崛起?回答是不會。為什么?因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要經過若干個發展階段。從整體上講至少要經過總量增長型和質量增長型兩大發展階段。在前一階段GDP會迅速增長;而在后一階段主要是側重質量提高,發展速度會慢一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質量增長型發展階段,正在大力進行生產方式轉變,調整產業結構,產品升級等,所以經濟發展速度必然要放慢一些。
國內外經濟學家分析研究了日本、韓國、西班牙等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經驗,它們經過高速發展后普遍出現了發展速度下降情況,一般維持在7%左右。所以我們只要能夠保持中高發展速度就可以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已經從兩位數降到7%左右,以這樣的速度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嗎?回答也是肯定的。這是因為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指日可待,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實現現代化。僅就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是有著堅實基礎的,而且發展潛力很大。但是由于沒有具體指標進行衡量,我只好同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做個比較,最近,我用三個方案進行衡量。
第一個方案是,2015年美國的GDP為17.14萬億美元,中國為10.35萬億美元,占到美國經濟總量的60.38%。如果中國GDP以每年遞增6.5%、而美國照其計劃年遞增3.5%計算,預計到2031年美國GDP達到30.10萬億美元,中國將達到31.47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2049年中國GDP將達到85.87萬億美元,美國將達到59.92萬億美元。在人均方面,中國屆時以16億人口計算為53669美元。將成為世界最富裕國家行列成員之一。但是人均落后于美國近一倍。
第二個方案,中國GDP以年遞增6.5%,美國以年遞增2.5%計算,到2027年中國總量將達到23.91萬億美元,美國為22.51萬億美元,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屆時中國以14億人口計算,人均為17078美元,而美國以4億人口計算,人均為56275美元,高出中國39197美元。到2049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85.87萬億美元,美國為37.34萬億美元,中國以16億人口計算,人均為53668美元,美國以4.5億人口計算,人均為82977美元,高出中國29309美元。
第三個方案,中國以年遞增7%,美國則以其實際可能達到的年遞增2%計算,到2049年,中國經濟總量為90.16萬億美元,人均為56350美元,美國為33.63萬億美元,它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雖然不高,但移民輸入量很大,屆時以4.5億人口計算,人均為74733美元,兩國人均差距將縮小到18383美元,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將縮小。
多年來,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用匯率計算法進行評價,不能真實反映各國之間的發展水平,而應該采用購買力評價法。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是這樣做的,他們歷來都是用這種方法評價各國國力,對中國尤其是如此。國際著名經濟學家英國人安格斯·麥迪森用這種方法測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已于1992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9年超過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在內的12個老牌工業國家的經濟總量之和,并于2015年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見2009年8月1日《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態度,頭腦要永遠清醒,切不可盲目自滿,因為如果全面進行比較我們依然落后美國很多,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和軍事方面。
這里我還想順便說說中國在崛起中,能否與美國和平相處,會不會必然要發生一場戰爭?有人認為,新興崛起大國與既存守成大國之間必然會發生沖突,甚至可能發生戰爭。有人還引經據典地說,這是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大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說的,并把它概括為“修昔底德陷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其實,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在古希臘時確實發生過一場大戰,交戰雙方是以雅典城邦國為首的同盟者同以斯巴達城邦國為首的另一方同盟者。但是當時并不存在新興崛起大國挑戰既存守成大國這種事,可是后來人們以訛傳訛,時間久了就信以為真。修昔底德是雅典城邦人,他寫過一部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書,對這場戰爭的起因作了很客觀的分析,這是由于兩個城邦集團之間為了一些利益之爭,而經常發生沖突,最終引發了一場大戰爭,結果是兩敗俱傷。
既然“修昔底德陷阱”并不存在,那么它又是從何而來呢?有人考證,美國有個叫格雷厄姆·艾利森的人,曾擔任過國防部長的特別顧問,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竟然歪曲修昔底德的說法,杜撰出這個陷阱之說來,顯然他是為了投當權者之所好而進諫言,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我們雖然說他杜撰了這個名詞,歪曲了歷史,但并不是說在大國之間不存在矛盾。綜觀近代史,一切帝國主義總是妄圖稱霸世界,大英帝國就稱霸了二百多年。20世紀以來,美國繼承英國衣缽,運用同樣手段去打壓蘇聯和日本這兩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又把矛頭轉向了中國。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我們一定要秉承毛澤東、鄧小平的教導,永不爭霸,這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中國既沒有想法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的領導者地位”。所以美國盡可以放心,不要總是疑神疑鬼的。我們只要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壯大經濟實力,進一步促進社會進步,下大力氣強軍,使國防更加鞏固。這樣霸權主義者就不敢輕舉妄動,世界和平就更加有保障,我國才能夠長治久安!
中國為什么能夠崛起?除了上述分析外,我們還應該做更深層次的分析,從歷史淵源和民族性來看,這是由于中國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所形成的獨特政治、文化優勢所決定的,而這種優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使中華民族形成了獨特的政治文化觀念。其特點是目光比較遠大,思維方式更看重整體性。正是因為如此,一般來說,中國歷史上不少執政者和有識之士能夠把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放在突出位置。他們奉行儒家學說,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能夠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放在首位。
此外,我黨和廣大人民歷來講究實事求是,在推行改革開放中,遵循鄧小平教導,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探索符合國情的道路,不照搬西方的東西,也不采用蘇聯東歐改革的藥方。我看到過一份材料,是戈爾巴喬夫當政時的法律顧問瑞納·穆勒森寫的。他對戈氏與鄧小平做了分析認為:“戈爾巴喬夫只是一個天真的政客,而鄧小平則遠在他之上,是一位戰略家,這種差別是中國改革成功,而蘇聯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
我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政治力量強大,這股力量不受制于任何外部勢力影響,保證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以西方就難以撼動中國。中國崛起成功的經驗告訴人們,發展中國家必須凝聚國民對改革開放方向的共識,堅定維護國家的獨立,擺脫一切外部勢力的干擾,推行符合自己國家國情的政治改革方案,防止橙色革命勢力得勢。
總之,我國全體人民只要精誠團結,和睦相處,保持政治和社會長期穩定,堅持改革開放,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
(此文系作者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之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