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楓
工人老爸育出航天員兒子
文/紅楓

陳冬(右)與戰(zhàn)友景海鵬整裝待發(fā)
2016年10月17日早上7時49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圓滿成功,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指揮大廳一片歡騰,而在河南洛陽一戶叫陳樹林的退休工人家里,也傳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陳樹林是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的父親,雖然他只是普通工人,卻有著獨特的家教智慧。正是在他影響下,兒子走上軍旅生涯,并成為一位讓世人矚目的航天員。陳冬能取得今天成績,與工人老爸的辛勤哺育分不開——
1978年,河南洛陽銅加工廠(現中鋁銅業(yè)洛陽公司)職工陳樹林迎來次子陳冬出生。二兒子出生時,大兒子陳波已4歲。因此,陳樹林特別希望二胎能生個閨女,雖然兒女雙全的愿望未能實現,但看著肉嘟嘟、小手亂舞的兒子,他依然開心不已。
一天天長大的陳冬機靈、可愛,陳樹林和妻子干脆把他當女兒來養(yǎng)。頭發(fā)長了不剪,還給兒子扎兩個小辮,給他穿花衣服。陳冬每天蹦蹦跳跳,在父母面前撒嬌賣萌,讓爸媽彌補了沒有女兒的些許遺憾。
陳冬長到三歲,穿著花衣服的他受到同齡小伙伴嘲笑,有了性別意識的他在父母面前有了不滿,陳樹林這才給兒子恢復男孩子裝扮。
陳樹林夫婦都是普通工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沒什么高深理論,只相信言傳身教對兒子的潛移默化作用。
陳樹林正直、守信,樂于助人。工友家有了困難,盡管自己不富裕,他在幫助別人時總是不遺余力。有時,剛發(fā)到手的工資還沒焐熱,轉手就借了出去。
父親樂于助人的品性感染著陳冬。上幼兒園時,他就喜歡幫助別人,有好吃的總不忘與別人分享。一次,親戚來串門,帶來一袋高級糖果,陳冬揣在小書包里,說帶給小朋友嘗嘗。陳樹林逗兒子:“這么好的糖果,很多人都沒吃過,你舍得分給小朋友?”陳冬歪著頭認真地說:“正因為小朋友沒吃過,才讓他們嘗嘗,我一個人吃,只是我高興,嘗的人多,高興的人也多!”兒子的話說得陳樹林連連點頭。
陳冬的仗義和樂于助人讓他得到小伙伴信賴和擁戴。每逢休息日,來找陳冬玩的孩子絡繹不絕,陳樹林當年住的房子并不寬綽,孩子們經常把房子擠得滿滿當當,陳樹林和妻子不但不煩,還提醒兒子招待好小朋友。如果哪個孩子父母下班晚,或者不在家,陳樹林夫婦就留孩子在家吃飯。正因為陳樹林夫婦熱情好客,讓陳冬在孩子中間的人氣越來越高,被鄰居公認為“孩子王”。
升入初中,由于學校是廠里子弟中學,和陳冬同班的小學同學不少,班里選舉班長,陳冬以高票當選,這讓班主任姚志強十分詫異,以為班里有拉幫結派現象,他找到陳冬一起升入初中的小學同學一了解,孩子們異口同聲:“老師,我們都服氣陳冬,我們打心眼里想讓他當班長!”姚志強半信半疑,想不到此后相處中,他被陳冬的人品及魄力打動,初中、高中六年的班長一職,一直由陳冬擔任。
陳樹林學歷不高,兒子升入初中,文化課他無法輔導,身為父親,他在孩子面前不強勢,懂得恰到好處地向兒子“示弱”。陳樹林對兒子說:“冬冬,在學習方面,爸沒法輔導你,爸只要求你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不懂的地方多找老師請教!”
老爸的話陳冬記在心里。陳樹林知道,廠子弟學校無論師資、學習氛圍,都不如市上中學。因此,他對兒子學習成績非常關注。初中階段,陳冬學習成績一路領先,業(yè)余時間喜歡踢足球、游泳。陳樹林從不反對兒子體育鍛煉,前提條件必須完成功課才能進行。
陳樹林平時較為細心,兒子的作業(yè)他每天檢查。他檢查作業(yè)的方式很特別,如果陳冬每次作業(yè)“×”號多,字跡工整,意味著兒子沒領會內容,需要下功夫;如果“×”號多,字體潦草,說明兒子近段時間浮躁,需要敲打。在細心的父親面前,陳冬自然不敢懈怠。
讓陳樹林欣慰的是,由于兒子平時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加上他天資聰穎,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數理化成績更是出色。
張欽老師教過陳冬三年物理,他記憶中,當年的陳冬是遇到問題愛鉆研、勤學好問,有探索精神的孩子。一次,陳冬跑來向老師請教,問他失重是啥感覺?張欽解答,就是人浮起來的感覺,具體啥感覺,他也說不清,到太空中才能體會到。

陳樹林(中)與鄰居們觀看神舟十一號飛船發(fā)射盛況
2016年10月16日,當張欽老師得知陳冬入選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時,激動地說:“沒想到,陳冬真的有機會去太空感受失重了!”
陳冬懂事后,陳樹林經常給兒子講“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喜歡看戰(zhàn)爭題材故事片,每次看這類電影都帶上陳冬,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上甘嶺》《地道戰(zhàn)》等影片,陳冬經常看得熱血沸騰。
在陳樹林影響下,陳冬成了軍迷,尤其喜歡看軍事方面雜志,對艦船、戰(zhàn)斗機等方面知識超過老爸。陳冬升入高中,陳樹林問起兒子將來打算,陳冬毫不猶豫地說:“我將來想考軍校,考不上軍校就去當兵。”
進入高二,陳冬報考軍校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后來能考取飛行員,與恩師姚志強當年的鼓勵密切相關。在姚志強任教班上,高二時有名往屆復讀生被選中成為飛行學員,這更加激勵了原本就有飛行夢的同學,其中包括陳冬。身為帶陳冬5年的班主任,姚志強了解陳冬的心思與夢想,鼓勵他爭取實現飛行夢。
兒子明確報考飛行員志向,陳樹林知道,飛行員對身體素質要求特高,就時時督促兒子鍛煉身體與學習并重。平時,陳冬學習時,看到兒子疲倦,陳樹林就叫上兒子玩單杠、跑步。父子倆比賽看誰俯臥撐、仰臥起坐做得多。
陳樹林對兒子身體素質不太擔心,憂慮的是兒子視力,他有過報名參軍經歷,知道部隊對視力要求高,他買來視力檢測表,經常在家給兒子檢測,每次檢測,陳冬視力都在1.0左右,這個視力在報考飛行員方面,接近臨界點。因此,兒子平時學習,他很注意兒子坐姿,并督促他經常做眼保健操。
1996年11月,軍隊院校招收飛行員工作進行到前期體檢,陳樹林陪兒子先期在洛陽進行初檢,陳冬順利過關。陳樹林提醒兒子,招飛有三次體檢,一次比一次嚴格,切不可掉以輕心。
1997年3月,陳樹林陪兒子到鄭州,參加空軍招飛第二次體檢,再次順利過關。兩次體檢過關,陳樹林對兒子當飛行員愿望有了很大期待,鼓勵兒子好好進行文化課準備,同時要保護好視力。
當年6月,陳樹林陪兒子到山東濟南參加體檢。沒想到,進行完所有體檢,陳冬憂心忡忡對父親說,視力出了點問題。
(2)外網門戶。主要實現對外門戶的信息發(fā)布與展示,包括集團信息,組織架構、新聞公告等,實現門戶信息的動態(tài)發(fā)布。
擔憂的事還是發(fā)生了,陳樹林心里沉甸甸的,想到平時對兒子的提醒,他不愿責怪兒子,寬慰他:“可能沒太大事,7月就要高考了(2003年后,每年高考改在6月進行),文化課成績好就行!”嘴上雖這么說,陳樹林心里卻緊張起來。
由于陳冬是學習尖子,又擔任學生會干部,學校領導對他的高考錄取十分關心。背負大家期望,陳冬拋棄一切雜念,學習格外努力。高考結束,他對文化課成績充滿信心,考出620多分優(yōu)異成績,遠遠超過河南省劃定的一本錄取分數線。
當年8月,長春飛行學院招生組來到洛陽,陳樹林和兒子學校領導見到招生同志,看了陳冬高考成績,負責招生的同志很驚訝,說從沒看到報考他們學校的學生考出這么高成績。招生組找到陳冬最后一次體檢報告,由于體檢由兩位醫(yī)生簽字,視力檢查表上一位醫(yī)生結論是1.0,另位醫(yī)生結論是0.9,最終為保險起見,給陳冬體檢報告結論為:視力0.9,這與合格體檢視力標準差0.1。
飛行學院不愿放過好苗子,負責人說,孩子考分這么高,肯定是高考復習強度大影響視力,是暫時的,到學校好好注意,就恢復過來了。就這樣,招生組最后沒有因為這0.1的差距將陳冬拒之門外。
塵埃落定,陳樹林一直懸著的心落到實處。
坐落于吉林長春市東南湖大路的空軍航空大學,就是曾經的長春飛行學院,曾是許多懷揣飛行夢的學子向往的地方。1997年9月,陳冬在父親陪同下到學校報到,踏上他實現飛天夢的漫漫征程。
陳冬清楚,成為萬里挑一的飛行員,并不意味著飛行夢想能實現。飛行學員淘汰率7成以上,學員要在四年時間里完成近百門課程,不僅學習高數、物理、軍事理論等課程,還要經歷各種各樣體能訓練。
陳冬入學后,為了訓練平衡能力,學校要求每人要學會輪滑,完成3000米才算及格;為了保證跳傘落地,每位學員還要練習蛙泳,連游400米以上才能達到優(yōu)秀標準。而這兩個項目對于在中學就是體育尖子的陳冬來說,構不成任何障礙。
要成為一名飛行員,力量和體能訓練更是日常必備。跑步每天必須進行,1萬米長跑如家常便飯,引體向上、臂屈伸連做20個以上才能達到要求。陳冬訓練刻苦,平時經常加練,他的耐力和毅力在學員中數一數二。
飛行學員要有一定抗眩暈能力,平時要經常練習旋梯和固定滾輪,大學期間必須完成兩次800米高空跳傘,及心理對戰(zhàn)、野外生存等多種訓練。這些科目中,陳冬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優(yōu)秀。更讓學員們佩服的是,陳冬理論功底相當扎實,是不折不扣的學霸,大學畢業(yè)時,他的各科成績都達到優(yōu)秀標準,順利成為飛行員。
由于飛行員訓練十分嚴格,那時沒有電話,寫信就成了陳樹林和兒子聯系的惟一方式。陳樹林了解兒子,相信兒子,他在信里鼓勵兒子,堅信他能正視困難、勇往直前。
上軍校期間,陳冬只回過兩次家,一次是大一暑假,一次是二年級春節(jié),陳樹林只能把對兒子的思念傾注在家信里。由于父愛的含蓄,他很少在信里吐露感情,只是叮囑兒子注意營養(yǎng),問他錢夠不夠花,說家里一切都好,讓兒子不要掛念。
成為一名正式飛行員,陳冬刻苦訓練,飛行天賦逐漸顯現。憑著過硬駕駛技術及綜合素質,他被提拔為空軍某團飛行大隊大隊長,成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2009年5月,國家進行第二批航天員選拔,陳冬以過硬綜合素質成為7名航天員中5名男航天員之一。
軍校畢業(yè),陳冬回家次數不多。每次兒子回家,陳樹林哪兒也不去,只想靜靜地陪兒子。陳冬喜歡家鄉(xiāng)小吃,陳樹林就給兒子做洛陽牛肉湯、羊肉湯、胡辣湯,看兒子喝了一碗又一碗,陳樹林很滿足。
2011年,陳冬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為減輕兒子、兒媳壓力,陳樹林長年在北京看護孫子。他清楚兒子工作的保密性質,從沒去過兒子單位,更沒見過陳冬訓練情況,也從不問兒子工作方面問題。
2016年國慶節(jié)期間,陳樹林從北京回到洛陽。16日上午,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新聞發(fā)布會召開,他才知道兒子成為此次執(zhí)行航天任務的兩名航天員之一。得知消息的鄰居趕來道賀,抱怨陳樹林口風緊。陳樹林一臉嚴肅:“這事國家沒正式公布,我咋敢跟別人隨便說呢!”其實,看著兒子為國家執(zhí)行重要任務,陳樹林一直把這份榮耀和驕傲藏在心里。
陳樹林牽掛著執(zhí)行飛天任務的兒子,兒子也牽掛著老家的父母。飛船起飛前一天,一名中年人帶著營養(yǎng)品前來拜訪,是陳冬不放心父母,專門打電話拜托同學過來照顧父母。16日中午,陳冬趁吃飯間隙,給父親打來電話,囑咐父親注意身體,末了才說自己正式成為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樹林平靜地囑咐兒子:“冬冬,我們全家都為你感到驕傲,別牽掛家里,相信你能出色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
神舟十一號順利飛天,陳樹林從電視和網絡中時刻關注兒子和戰(zhàn)友。陳樹林有個心愿,就是兒子圓滿完成任務,能帶妻兒回洛陽過年,一家人好好聚聚,自己給兒子親手做碗老家牛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