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河南漯河市郾城區委老干部局局長朱巧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張濤
捧出一顆“女兒心”
——記河南漯河市郾城區委老干部局局長朱巧月
文/張濤

她是一名教師的女兒,為人謙和,勤勞善良,父輩的美德印證在她的一言一行中。
她更是100多位離休干部的“女兒”,噓寒問暖,無微不至,用實際行動塑造了老干部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她就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朱巧月。從事老干部工作七年來,她懷著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老干部的無限愛戴,滿腔熱忱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任勞任怨,切實做到了讓黨和政府放心,讓老干部滿意。郾城區委老干部局先后被評為省、市老干部工作先進集體,省級衛生單位、市級文明單位。
2010年4月,朱巧月離開工作十多年的紀檢工作崗位,調任老干部局局長。在外人看來,一位女同志到了個清閑單位,可以好好歇歇了。朱巧月卻不這樣認為,她經常告誡自己和身邊的同事:“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老干部工作不是中心,但緊連中心;不是大局,卻牽動大局。老干部工作者必須看得起自己工作的崗位,對得住自己服務的對象,有為才有位”。
在朱巧月的辦公桌上,始終擺放著兩樣東西:一份離休干部花名冊,一本老干部工作政策匯編。對老干部“一周一電話,一月一走訪”,成為她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每位老干部的家庭住址、身體狀況、子女孫輩工作學習情況,她都爛熟于心。中央和省市出臺的每一項涉老政策,各級領導對于老干部工作的指示批示,她都了如指掌。這一點,令局里一些從事20多年老干部工作的“老人”都自愧弗如。
朱巧月的真,體現在很多方面。多年來,離退休干部閱讀文件、聽報告、參加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等制度,在郾城區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每次老干部座談會前,她都積極向區領導匯報,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安排老干部在會前查閱政府工作報告,參觀重點項目、民生工程建設,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有直觀的了解,確保座談會談真、談深、談實,不走過場。會后,她還要親自梳理老干部反映的意見建議,與區委辦一起督導相關單位整改情況,并及時向老干部反饋。
郾城區離休干部平均年齡已經85歲,其中不少老干部行動不便,耳聾眼花,加之個別單位領導認知缺位,部分老干部黨支部一度流于形式。在朱巧月的奔走呼吁下,郾城區委印發了《郾城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2015-2017年工作規劃》,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把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納入黨建工作總體規劃,做到與在職人員黨組織建設工作同部署、同規劃、同考核。2016年,郾城區委離退休干部黨工委正式成立,指導各鎮(街道)各單位根據離退休干部黨員隊伍和活動方式、居住形式等變化情況,靈活設置黨組織,探索形成社區、單位、社團、網絡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和屬地就近管理模式。通過以會代訓、經驗交流、參觀學習等形式,切實加強支部建設和黨員管理,真正把32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成為團結、凝聚、組織廣大離退休干部黨員的戰斗堡壘。
朱巧月常說:“我們所從事的工作,無一不是老干部的生活瑣事,但就是這些小事,處處體現黨的溫暖、時時牽動領導心思、事事關系和諧穩定。這就要求我們要努力做到:腦勤多思考、眼勤多察看、嘴勤多詢問、腿勤多上門。”
隨著老齡化的快速到來,正處于高年齡、高發病期的離休干部身體逐漸衰弱,加之有的離休干部由于家庭遇到一些特殊問題,給他們的晚年生活造成新的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朱巧月主動向區領導建議,建立郾城區離休干部困難幫扶制度。區財政每年拿出3萬元,用于特殊困難離休干部資金、物資救助,或為其購買護理照料、精神慰藉等有償服務。三年來,先后幫扶34名困難離休干部解決燃眉之急,重樹生活信心。
每年的老干部外出考察,朱巧月都要認真制定預案,精心設計線路,親自帶隊做好服務工作。2014年的一次外出考察中,退休干部趙成栓突然發病,朱巧月安排局里其他同志帶隊繼續剩下的行程,自己則陪同老人住進了醫院。由于病來得急,趙成栓情緒波動很大,動不動就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每當這個時候,朱巧月都會俯下身子,和風細雨地為老人做心理疏導,鼓勵老人放下心理負擔,配合醫生治療。擔心醫院的伙食不合老人胃口,朱巧月每天跑遍大街小巷,變著花樣給老人買來各種各樣的可口飯菜,連哄帶勸地喂給老人吃。在朱巧月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半個月后康復出院。出院那天,趙成栓拉著朱巧月的手,激動地說:“我這次多虧了你,就是親女兒也不過如此。”
廣西農墾局離休干部焦道成,是郾城區的一名異地托管老干部。由于身份的特殊性,焦道成過去不太愿和老干部局打交道,擔心會被另眼看待。一次,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朱巧月反映離休干部特需經費落實問題。朱巧月當即給廣西方面打去電話,幫老人溝通協調。由于廣西、河南兩地政策有差異,期間又經過多次電話、郵件、傳真交流,終于解決了老人的一塊心病。自此,焦道成把老干部局當成了第二個家,沒事就愛來坐坐,和工作人員聊聊天。
柔弱的外表之下,朱巧月有著一顆堅忍不拔的心。凡是上面出臺的老干部政策,她都不折不扣地執行。凡是有益于老干部的事情,她都一門心思地完成。
郾城是林業大區,全區有6萬畝林蔭地,如何把林下閑置的土地變廢為寶成為現實問題。2009年,區老發協的孫全安等幾名老干部通過考察調研,提出引進魔芋開發利用林蔭地的設想。朱巧月就任老干部局局長后,覺得這是個好辦法,積極幫助老干部種植推廣魔芋。老干部想擴大試驗田,朱巧月親自跑農業部門,為其協調場地;需要買魔芋種子時,朱巧月自掏腰包為老干部墊資。她和老干部們一起研究土質、氣候和水肥等栽培條件,不辭勞苦蹲守田間地頭除草施肥、覆蓋地膜,呵護魔芋幼苗一天天長大。第一年1:5,第二年1:7,第三年1:9,播種量與收獲量逐年攀升,最大的一顆魔芋重達12.6斤。試種成功后,她又跑前跑后忙活魔芋栽培現場會、技術講座,推廣老干部的種植經驗,帶動廣大農戶參與種植。
目前,漯河市三區兩縣魔芋種植面積達到4000多畝,并輻射周口、新鄉、濮陽等周邊地區。按照畝產鮮魔芋5000斤,每斤2.3元市場價計算,每畝產值可以達到1萬多元。在朱巧月的建議下,區老發協還牽頭成立了魔芋生產合作社,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儲藏銷售等一條龍服務,孫全安本人還在城區開起了專賣店,加工銷售魔芋豆腐、腰花、粉絲等制品。郾城區老發協引種推廣魔芋的故事,先后被中國老年報、中國林業等媒體報道。2014年3月,河南衛視《金色夢舞臺》欄目組專程趕赴郾城,拍攝相關專題節目。
老干部看病實行的是定點醫療。過去,郾城區離休干部只有區人民醫院一家定點醫院,醫院既負責看病,又負責報銷。老干部感到很不方便,同時醫藥費支出也連年增高。經過思考后,朱巧月在向區領導請示匯報后,決定改革現行就醫報銷體制,擴展定點醫院范圍,實行看病報銷分離。聽說后,有人勸她:“別改了,老干部方不方便是他們的事情,再說,省下來的醫藥費又落不到你個人腰包”。朱巧月卻嚴肅地說:“老干部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財政的每一分錢都要花到刀刃上”。
改革涉及財政、衛生、社保等多個部門,朱巧月多次找相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為了學習經驗,她帶領工作人員跑遍漯河三區兩縣,學習兄弟單位的管理辦法,反復比較拿出最后方案。在定點醫院的選擇上,她冒著酷暑,親自一家醫院一家醫院跑,查看醫院的軟硬件設施,觀察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通過改革,如今郾城區離休干部定點醫院擴展至五家,老干部看病后由老干部局負責審核報銷,既方便了老干部就近看病,又避免了醫院“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確保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朱巧月就是這樣,為老干部捧出一顆“女兒心”,不計個人得與失。原先區紀委的同事們都說,朱巧月到老干部局幾年來明顯消瘦了、憔悴了。朱巧月的女兒也在抱怨:媽媽很少有空幫自己帶孩子。不過,當看到老干部一張張笑臉,朱巧月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