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飛
如東縣交通運輸局
【摘 要】城鄉公交一體化是解決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的實事工程,結合目前面臨的困境,提出如東縣加快發展城鄉公交一體化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城鄉公交; 發展困境; 應對措施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對緩解交通阻塞、轉變交通發展方式、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城鄉公交一體化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選擇,是解決城鄉居民“最后一公里”公交出行問題的實事工程。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逐步實現城鄉交通基本服務均等是如東縣交通運輸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
一、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現狀
2012年底,《如東縣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啟動了我縣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城市公交拓展、鎮村公交試點,城鄉三級客運線路網絡形成,一體化服務水平和社會認可度不斷提升。
(一)取得的成績
1.城鄉客運覆蓋基本滿足要求。我縣擁有客車128輛5667座,客運線路47條,基本達到縣城縱橫全覆蓋,縣城通達所有鎮(區),鎮(區)全覆蓋率達90%。2013年以來累計運送旅客2409.37萬人次。基本保障城鄉居民的公共交通需求,實現 “人便其行,行有所乘”。
2.客運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配套完善。已建城鄉客運站亭144個、在建站亭81個,站牌959只,鎮村公交回車場4個。洋口客運站、渭河路臨時回流場充電樁已建成。新建了小洋口客運站、洋口港客運站、河口客運站、兵房客運站,新客運總站已全面啟動建設。
3. 公交公益性逐年得到顯現。校園專線特色接送解決了學生出行難、家長接送難的問題;城市公交對70周歲以上老人、殘疾軍人等五種人實行免費;在南通市縣(市)區范圍內率先啟動了“江蘇交通一卡通”,刷“普通卡”享受優惠,持“長壽卡”免費乘坐,目前正在組織優撫卡的發放。
4.客運行業形象全面得到提升。車型、標識、服裝、服務標準“四統一”給全社會煥然一新的感覺,提升了行業形象。
(二)面臨的困境
對照交通運輸部和江蘇省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我縣還存在種種問題制約了城鄉客運一體化的發展。
1.車輛運力不足導致覆蓋不廣。我縣城市萬人公交車擁有量為1.5標臺,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2.9%。對照江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體系(2013年修訂)城市萬人公交車≥15標臺,實現程度至少應達到80%的要求,差距較大。現有運力嚴重不足,一些建成公路未通班線,班次時間間隔長,對此,群眾不滿意,訴求不斷。
2.基礎設施滯后造成轉換不暢。目前城區無公交回車場和首末站,臨時租用的場地和協議停放場地隨時面臨被收回的囧境;城市公交線網基礎薄弱,城鄉公交覆蓋力度不夠;無公交專用車道導致交通擁堵。縣城以外的鎮(區)除新建的客運站外其他客運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導致沒有換乘節點,有的車輛只能臨時停在路邊,存在安全隱患。
3. 公交虧損嚴重制約公交服務發展。目前分類定額補貼遠不能彌補縣內公交連年的虧損。受經濟效益的影響公交的公益性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群眾呼吁制定優惠乘車政策降低票價。機動運力和駕駛員儲備不足,當車輛發生故障、保養、檢測等只能停班。
4.慣有出行習慣限制公交發展速度。如東地理位置偏僻,城市框架小,道路窄,本地人口為主,流動人口少,城鄉居民習慣以摩托車、自行車、電瓶車等為出行工具。加之受人力三輪車、“黑車”的沖擊,城鄉客運縣內班線規模、效益得不到保障,陷入了“客源減少-效益下降-減車降虧-間隔拉長-客源進一步減少”的惡性循環。
二、需要解決的問題
江蘇省委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目標對公共客運發展提出新的要求:《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在“推進公眾出行服務現代化”中提出積極發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交,推進“公交都市”建設;以公交基本公共服務為導向,提升農村客運均等化服務水平。發展公交成為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向,需要探索符合地方條件與市民需求的公交發展模式。
如東城鄉公交底子薄,發展阻力大,但依然存在巨大潛在的需求。 “十三五”時期是如東交通運輸發展向運輸服務提升的加速轉換期,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便捷、高速、舒適的客運交通需求日趨明顯,城鄉居民對城鄉均等化運輸服務訴求更加強烈,公共交通優先發展亟需落實。
三、應對措施
樹立公交優先的理念,積極探索推進,全力打造縣內“全域公交”,形成城市、城鎮、鎮村三級公交網絡貫通融合,路、站、運配套設施齊全的公共交通體系,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的轉型升級。
1.科學編制公交規劃,加快公交配套設施建設。
按照城市的發展規模和功能布局,科學編制城鄉公交一體化,城市公交、城鎮客運、鎮村公交三級客運及相關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合理規劃公交樞紐站、回車場、農村客運站、公交換乘站等公交基礎設施,形成城、鎮、村三級客運站網絡體系。
加快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公交換乘樞紐、調度中心、回車場、首末站、港灣式停靠站、農村客運站、加氣和充電站等設施建設。全面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做好農橋拓寬改造以及安保、綠化工程,為鎮村公交運行提供通暢、安全、優美的道路通行條件。
2.調整優化公交網絡,推進智能公交系統建設。
根據省政府《關于進一步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加大公交車輛投放,對縣內客運實行全域公交和公交票價,加強新老城區公交銜接,提高老城區通達深度,減少覆蓋盲區;合理布局、全面開通城鎮公交,提高輻射程度;加密城鄉公交線路,實現新建公路全覆蓋,鎮村公交實現節點運輸。加快發展鎮村公交,合理安排營運線路、營運時間,合理設置首末站、候車亭、線路牌等配套設施,科學設置換乘站點,強化城鄉客運線路銜接。
實施公交“一卡通”工程,建設公交智能調度中心和公交出行信息服務查詢系統,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各中心鎮客運站建成一批公交電子站牌等出行服務信息設施。開發公交APP軟件,實時查詢線路信息、到站信息、公共自行車信息、出租車服務信息等,在公交車上安裝車載移動支付終端,通過APP掃碼上車,讓市民可以享受合理規劃行程、節省候車時間、方便支付費用等便捷服務,提高服務效率。
3.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完善公交財政補貼機制。
公交公司要不斷完善公交服務管理體系,明確崗位職責,嚴格崗前培訓,統一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服務品質,為群眾提供“安全、便捷、舒適、低價”的公共交通服務。要進一步細化考核辦法,加大考核力度,加強日常考核,將服務質量與勞動報酬掛鉤,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營造良好的公交出行環境。
完善公交補貼機制,對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除上級專項補貼外,財政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按規劃、設計、建設、驗收、補貼的“五統一”模式實施,確保鎮(區)客運站場覆蓋率100%。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合理界定企業成本,經營補貼;對公交企業虧損實行兜底補貼,按照“年初預算、季初預撥、年底核算”的辦法,做到公交補貼優先審計撥付,保障公交事業發展。
4.加大公交惠民力度,努力引導市民公交出行。
制訂“社會可承受,財政可承擔,企業可承載”的多層次,差別化的公共交通票價體系,逐步實行城鄉客運公交化票價運行,鼓勵居民辦理公交卡,同時推行刷卡優惠、長壽卡及優撫卡優惠政策,增強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宣傳和引導公共交通和綠色出行,努力營造全社會認同、支持和踐行公交優先的氛圍;社會民眾要倡導綠色出行,文明出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優選公交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