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健
(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
關于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設計的理解及探討
趙 健
(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從探測器選擇、消防模塊、消防聯動設計、防火門監控系統、消防線路敷設等方面,對比分析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新舊規范的不同之處,并探討了中小學校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場所,從而保證建筑消防安全。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探測器,防火門
2006年1月~6月份,經全國公安消防部門統計,全國共接報火災17.2萬起。從引發火災的直接原因看,因電氣引發的火災共48 392起,占總數的28.2%;因生活用火不慎引發的火災共31 045起,占18.1%。此外,吸煙引發的占5.2%,玩火引發的占4.1%,自燃引發的占2.9%,生產作業不慎引發的占2.6%,放火引發的占1.6%,雷擊靜電引發的占0.1%,原因不明確的占5.9%,其他原因引發的占28.3%,起火原因在查的占2.9%。經數據分析,我國火災的特點為:電氣火災是重大、較大火災的主要原因,而線路故障及絕緣老化是電氣火災的起因。然而,多數火災是在初期發現不及時造成的,因此,嚴格按照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GB 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設置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1)系統區別:在GB 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以下稱舊規)中規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保護對象應根據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在GB 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以下簡稱新規)中,保護對象不再分級,而是根據具體工程消防聯動需要及消控室設置情況分為:區域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住宅建筑根據保護對象的具體情況分為A類系統,B類系統,C類系統,D類系統。新規3.1.5條中明確了任一臺火災報警控制器聯接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設備總數和地址總數均不超3 200點,其中每一總線回路聯接設備總數不超200點;任一臺消防聯動控制器地址總數或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型)所控制的各類模塊總數不應超過1 600點,其中每一聯動總線回路聯接設備總數不超過100點。3.1.6條規定的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對象不應超過32點。其目的是維護系統工作的穩定性及通信效果,降低整體風險。對聯動總線與報警總線合用的系統,筆者理解總線回路所連接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設備總數和地址總數不超200點,其中聯動模塊點數不超過100點。對于住宅建筑,因其每層設置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設備很少,若每層設置一個短路隔離器,勢必提高了工程造價,以及帶來維護工作量,筆者認為可借鑒住宅的應急照明系統(《建筑設計防火規范》10.1.7規定應急照明支線不宜穿防火分區,但為了降低工程造價,設計人員往往3層~5層設置一個應急照明箱,業內也認可上述做法),在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對象不應超過32點的基礎上,可3層~5層設置一個總線短路隔離器。若現場總線部件自帶短路隔離功能,則不需要重復設置短路隔離器。以上觀點供設計人員參考。
2)探測器選擇區別:車庫按舊規范設計師一般選擇感溫探測器,新規范明確車庫選擇感煙探測器;因智能照明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新規范增加需要聯動熄滅“安全出口”標志燈的安全出口內側設置感溫探測器;新規5.4條明確了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的選擇場所。在施工圖設計時,一定要對探測器的選型做出準確的判斷。
3)新規明確了火災聲報警器和光報警器設置時的具體要求:聲報警器要求見新規6.5.2條,其主要作用是在火災發生后,發出易于辨析的呼嘯聲,以警示建筑中人員有火情,做出疏散的反應;火災光報警器在新規6.5.1中對設置位置做出規定:“火災光報警器應設置在每個樓層的樓梯口、消防電梯前室、建筑內部拐角等處的明顯部位,且不宜與安全出口指示標志燈具設置在同一面墻上。”火災聲報警器的主要作用是警示及引導聽覺障礙的人員,現場有火情,并利用眩光有效的指出疏散的關鍵部位,便于建筑中人員快速找到疏散口。不少設計人員將消防廣播與聲光報警器混為一談,GB 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4.8.7條集中報警系統和中心控制系統應設置消防應急廣播。(強)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8.4.2條高層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應設置具有語音功能的火災聲報警裝置或應急廣播。14X505—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圖示及JGJ 242—2011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14.2.3同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有的設計師認為建規高于火規,直接設置具有語音功能的火災聲報警裝置,筆者認為此處爭議應與圖審單位及當地消防部門溝通。
4)消防模塊的設置:新規不再允許消防模塊設置在配電(控制)柜(箱)內(6.8.2條),筆者認為理解此條規定相當有必要,消防模塊的工作電壓通常為24 V,但配電箱的電壓一般為220 V/380 V,高電壓級的配電設備對消防模塊的準確動作,信號反饋等產生干擾,導致系統故障或錯誤。
5)消防聯動設計:新規4.1.6規定“需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控制的消防設備,其聯動觸發信號應采用兩個獨立的報警信號的‘與’邏輯組合。”本條規定主要在不損害及時性的條件下,避免誤動作的發生,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新規4.3.1條規定當設置消火栓按鈕時,消火栓按鈕的動作信號應作為報警信號及啟動消火栓泵的聯動觸發信號,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控制消火栓泵的啟動。GB 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11.0.4條規定呼應了新規4.3.1條聯動控制方式。由此可見,有聯動控制的情況下,不再使用消火栓按鈕直接啟泵。在電氣未設置火災報警系統的小型公建中,給水專業設置消火栓,常常給電氣設計師帶來如何啟動消火栓泵的困擾,GB 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11.0.19條指出,消火栓按鈕不宜作為直接啟動消防水泵的開關,新規4.3.1條文解釋,當建筑物內無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消火栓按鈕用導線直接引至消防泵控制箱,啟動消防泵。由此,筆者認為電氣專業仍然需設置消火栓按鈕直接啟泵,且消火栓按鈕不應設在消火栓箱內。新思路:在水泵房增設壓力開關,由兩個壓力開關聯動消防水泵,也是增加消防水泵及時啟動的一種保障,以上思路僅是提議,還需相關專家研討決定。依據GB 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11.0.12條及11.0.14條在消火栓泵控制箱設置消防泵機械應急啟泵裝置及功率較大的消防水泵不要采用變頻或軟啟動。
6)防火門監控系統:防火門監控是為了火災時,確保敞開防火門的關閉以及它的密閉性完好,切實的起到阻火、耐火功能。圖1為某老年公寓局部的防火門監控系統,以供設計師參考。

7)消防線路敷設:依據GB 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11.2條、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10.1.10條、JGJ 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13.10條規定設計,筆者要提醒的是除上述規定,設計師往往忽略了管壁厚度,還需考慮JGJ 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8.3條規定。
依據GB 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設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框圖見圖2~圖4。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依據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8.4條規定及JGJ 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13.1.3條規定設計。筆者對中小學校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提出疑問,依據上述規范及GB 50099—2011中小學校設計規范、JGJ 310—2013教育建筑電氣設計規范,僅為建筑符合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8.4.113條時,才需要設置火災報警系統。筆者認為中小學校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還應根據建筑規模做出限制。如圖5所示某中學校建筑規模14 000 m2,但經設計師巧妙的劃分防火分區及加外窗后,建筑成功避開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因中小學生還處于心智發展階段,應急事件的處置沒有成年人合理,老師數量相對學生畢竟有限,筆者建議規模較大的學校建筑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希望設計及相關部門引起重視。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保證火災早期發現,及時撲救的重要措施。設計師應依據國家相關規范及標準進行設置。本文主要對GB 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與GB 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不同之處進行了對比,并作出了筆者的理解,探討中小學校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置問題。由于水平有限,若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同行指正。
[1] GB 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S].
[2] 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3] JGJ 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S].
[4] JGJ 310—2013,教育建筑電氣設計規范[S].
[5] GB 50099—2011,中小學校設計規范[S].
[6] GB 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S].
[7] JGJ 242—2011,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S].
[8] 14X505—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圖示[Z].
On understanding of fire automatic warning and linkage design
Zhao Jian
(Shanxi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Taiyuan 030001, China)
From the selection of detector, fire-fighting model, fire-fighting linkage design, monitoring system of fire-proof door, and pavement of fire-fighting line,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ew and old regulations of the fire automated warning system, and explores the layout fields for the automated warning system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so as to ensure the architectural fire-fighting safety.
fire, automated warning system, detector, fireproof door
1009-6825(2017)08-0015-03
2017-01-09
趙 健(1982- ),男,助理工程師
TU998.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