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勇 張帆
“第一書記”孫成剛
文/李勇 張帆

孫成剛和村里的孩子們在一起
他是兗礦人,卻被評為“梁山好人”;他不是在農村長大的,卻深受村民愛戴。他就是按照山東省委組織部要求,由兗礦集團派駐梁山縣小路口鎮后門王村實施精準幫扶的“第一書記”孫成剛。
自2015年2月進村以來,孫成剛撲下身子抓村務,針對扶貧脫困精準發力,帶領村民學科技、上項目、搞建設、促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受到村民的一致稱贊:“自從‘第一書記’來到我們村,村里可是變了樣,我們對以后的好日子更有盼頭了。”
“其實貧困村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窮,但是資源條件差,村民們的思想觀念相對落后,除了種地和出去打工,基本上沒有其他收入?!边M村第一天,孫成剛就下定決心,要當好致富“領頭羊”。
為盡快融入村里的生活和工作,他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村民,與幫扶工作隊一起堅持吃住在村里,學農家話,干農村活;同村班子成員定期交心,完善村內規章制度,建立村干部坐班輪值機制;深入每家每戶了解情況,向村民講解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定期開展村情民意大討論。
為走好精準扶貧第一步,他在全村建檔立卡,精準識別符合條件的貧困戶80戶共135人。當了解到多數貧困戶是因病致貧后,他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到貧困戶家中探望,帶去藥品和生活必需品,為他們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并幫著他們干農活,先從衣食住行上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借助政府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東風,他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出發點,著力改變村容村貌,對村莊進行綠化,規劃文化墻;為村里打灌溉機井42眼、飲水井1眼,村內所有街道鋪設為柏油路,在通往鄰村的主要道路上安裝路燈,方便村民夜晚外出;建設村民文化廣場和配套的老年活動中心,組織兩支廣場舞隊和一支秧歌隊,成立了后門王村文藝團,與周邊村莊搞聯誼比賽,極大地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
孫成剛樸實的形象、腳踏實地為民辦事的精神和行動,讓村民們看在眼里,慢慢地不再覺得他是一個派來的書記,而是把他當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家里人,當成自己的左鄰右舍,有什么好建議都主動給他提,有什么困難都主動找他反映,這也為他更好地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駐村之前,在山東省臨沂大學第二輪“第一書記”封閉學習期間,孫成剛就深刻意識到,精準扶貧不是為了解決一時之貧,而是要千萬百計尋得長久之法,切實幫助村班子理路子、解難題、辦實事,這樣才能真正走上脫貧致富路。
后門王村地理位置差,農作物基本上以小麥和玉米為主,很多沙化地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缺少產業項目,缺少致富帶頭人,缺少資金。于是,孫成剛在種植上琢磨起來。經過考察,既是中藥材,也是綠化環境的觀賞植物,喜歡在沙地生長的麥冬引起了他的注意,每畝地投入4000元,收益能達到8000元至10000元。他帶頭學習種植技術,和商家簽訂回收計劃,做了一畝地試驗田,看到效益不錯,果斷從省委組織部配給的專項扶貧資金中投入10萬元,以村集體的名義挑選2名黨員和10名貧困村民,種植了23畝麥冬,既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又增加了他們個人的收入。
發動全村種植麥冬初期,孫成剛腰椎間盤突出特別嚴重,村民王昭順看到他帶著止痛片、腰圍子,還冒著大雨挨家挨戶勸說,感動得主動找到他,拉著他的手說:“就沖你這份真心實意,就算種賠了,我也第一個報名?!?/p>
在了解到村里數年前建過銀耳大棚后,他又帶領村民搞起了大棚產業,采用專項扶貧資金建設弓形鋼管大棚,以每個棚每年2000元的價格租賃給村民。蔬菜弓形棚投資小、見效快、管理較方便,一個人能管理2到3個棚,且當年就能收回成本并有收益,所收大棚租賃費進入村集體收入,其中50%用于分紅,讓58名貧困村民受益。
“現在,孫書記快成我們梁山人了,能說地地道道的梁山話。你問他田間生產、村民瑣事,他沒有不知道的,有什么問題都幫著解決,能干得很呢!”樸實的村民毫不吝嗇地這樣贊美他。
真情感動心靈,付出總有回報。目前,孫成剛帶領工作隊實現脫貧48戶79人。出色的工作業績使他先后榮獲小路口鎮優秀幫扶干部、梁山縣“梁山好人”榮譽稱號,并入圍“濟寧好人”評選提名,他的先進事跡相繼被梁山縣電視臺、濟寧市電視臺跟蹤報道??墒菍τ谝呀?4歲、有著15年黨齡的孫成剛來說,內心始終有一根弦在緊繃著,用他的話說,就是“駐村時間越長,感覺身上的擔子越重,組織上對我們期望很高,我們現在做得還遠遠不夠,目前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還沒上,還有好多扶貧項目沒有做完”。
下一步,孫成剛打算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幫扶三者結合,積極爭取山東省扶貧資金,緊緊依靠兗礦集團公司,堅持“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原則,全力做好致富項目規劃;努力發動社會資源,最大限度爭取項目建設或實物援助;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一手抓脫貧,一手抓黨建,加強村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描繪和諧新農村的美麗藍圖。
“不斷提升村里的文化建設水平,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盡快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是扶貧工作隊的最終目標,我們決不能辜負組織的重托和村民的期望?!边@是孫成剛的心里話。
(作者單位:兗礦東華建設公司三十七處)

孫成剛帶動貧困戶搞蔬菜大棚種植

孫成剛利用自身在建筑施工方面的專長,著手規劃建設村內道路及排水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