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蓮(贛州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江西 贛州 341000)
聽力測試組合在嬰幼兒聽力評估中的應用
朱友蓮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探討聽力測試組合在嬰幼兒聽力評估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兩次耳聲發射聽力篩查未通過的疑似聽力障礙及家長發現對聲音敏感性差的360例(720耳)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嬰幼兒進行聲導抗(AIM)、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反應(ABR)、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多頻穩態誘發電位反應(ASSR)等相關客觀聽力檢查,統計患兒的聽力評估狀況。結果 360例(720耳)嬰幼兒中,出現聽力損失83例(141耳),聽力損失發生率為19.6%(141/720)。AIM測試檢出異常40耳,異常率5.6%(47/720),ABR測試檢出異常130耳,異常率18.1% (130/720),DPOAE測試檢出異常132耳,異常率18.3%(132/720),ASSR測試檢出異常133耳,異常率18.5%(133/720)。采取AIM測試的聽力異常檢出率與實際檢出率相比明顯較低(P<0.05)。其他檢測方法的聽力異常檢出率與實際狀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隨測試項目的增加,對聽力異常的檢出率呈現上升狀況。141耳中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133耳,占94.3%,傳導性聽力損失8耳,占5.7%。141耳ABR反應閾值狀況為:28耳正常,占19.9%;7耳輕度異常,占5.0%;27耳中度異常,占19.1%;21耳重度異常,占14.9%;58耳極重度異常,占41.1%。結論 臨床上采取多種聽力測試組合能提高嬰幼兒聽力損失檢出率,且采取ABR+DPOAE+AIM+ASSR聯合測試時能評估嬰幼兒聽力損失程度及性質狀況,在實際聽力評估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聽力測試組合;嬰幼兒;聽力評估
聽力障礙是嬰幼兒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者嬰幼兒的正常成長。聽力障礙具有可治性、康復性,加強對嬰幼兒聽力障礙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保證嬰幼兒聽力恢復的關鍵[1]。此次研究中探討多種聽力測試組合的聽力評估效果,以期提高臨床嬰幼兒聽力評估質量。以下進行具體報道。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接收的兩次耳聲發射聽力篩查未通過的疑似聽力障礙及家長發現對聲音敏感性差的360例(720耳)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中包括男孩213例,女孩147例;年齡3~14個月,平均年齡(5.4±1.3)個月。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根據實際體質量狀況口服0.3~0.5 mL水合氯醛溶液,于睡眠狀態下進行檢查,進行聽力測試前,需對患兒進行耳道清潔,使用電耳鏡檢查鼓膜狀況,于隔音屏蔽室進行聽力測試,保持室內噪聲<30 dB。對所有嬰幼兒進行聲導抗(AIM)、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反應(ABR)、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多頻穩態誘發電位反應(ASSR)測試,對于確診的患兒進行CT掃描及MRI檢查。
ABR和ASSR測試方法:使用Chart EP200(丹麥爾聽美公司)對患兒進行檢查,將記錄電極置于患兒前額發際,將地極置于患兒眉間,將參考地極置于乳突,保持極間電阻<5 kΩ,使用插人式氣導耳機(TIP-50)。ABR相關參數:刺激聲為短聲,疊加次數1 024次,濾波為100~3 000 Hz,刺激率為30.1次/s,分析時間為20 ms。ASSR測試時相關參數:刺激聲為0.5、1.0、2.0、4.0 kHz,調制聲經耳機給出,快速掃描。
DPOAE測試方法:使用耳聲發射儀Capella(丹麥爾聽美公司)進行檢測,使用兩個初始純音信號進行檢測,保持兩者強度差為10 dB,頻率范圍為0.5~8 kHz,在該頻率之間選取8個測試點,對各測試點的DPOAE幅值進行測試,以測試中6個信噪比>6 dB作為DPOAE通過。
AIM測試方法:使用中耳分析儀OTOflex100(丹麥爾聽美公司)進行測試,根據患兒實際狀況選擇合適探頭,密封于外耳道,繪出相應鼓室圖,對于8個月以下患兒采取1 000 Hz探測音,8個月以上給予226 Hz探測音。
影像學檢查:使用GE公司64排螺旋CT進行掃描,層厚1.25mm;MRI掃描層厚0.8 mm。
1.3 觀察指標 掃描結束后,統計不同測試方法的診斷效果及嬰幼兒聽力損失狀況。
嬰幼兒聽力正常相關參數:ABRV波反應閾≤30 dBnHL為正常;ASSR測試500、1 000、2 000、4 000 Hz平均反應閾≤30 dBnHL為正常;DPOAE測試4個信噪比>6 dB為正常;AIM測試:鼓室曲線為A型單峰或雙峰,峰值范圍為-100~100 daPa為正常[2]。
聽力損失評估:ABRV波反應閾>30 dBnHL為聽力損失,31~50 dBnHL為輕度異常;51~70 dBnHL為中度異常;71~90 dBnHL為重度異常;>90 dBnHL為極重度異常[3]。
1.4 統計學方法 上述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所有數據結果均采入到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確保錄入過程客觀真實,以95%為可信區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嬰幼兒聽力損失狀況 360例(720耳)嬰幼兒中,出現聽力損失83例(141耳),聽力損失發生率為19.6%(141/ 720)。聽力損失211耳中ABR正常但DPOAE異常27耳,占20.6%(27/141),耳廓外耳道畸形3耳,占2.1%(3/141)。單項檢查結果如下:AIM測試檢出異常40耳,異常率5.6%(47/ 720),ABR測試檢出異常130耳,異常率18.1%(130/720),DPOAE測試檢出異常132耳,異常率18.3%(132/720),ASSR測試檢出異常133耳,異常率18.5%(133/720)。采取AIM測試的聽力異常檢出率與實際檢出率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7.359,P<0.05)。其他檢測方法的聽力異常檢出率與實際狀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隨測試項目的增加,對聽力異常的檢出率也呈現上升狀況。見表1。

表1 360例患兒聽力異常檢出狀況統計
2.2 141耳聽力損失程度狀況 141耳中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133耳,占94.3%,傳導性聽力損失8耳,占5.7%。141耳ABR反應閾值狀況為:28耳正常,占19.9%;7耳輕度異常,占5.0%;27耳中度異常,占19.1%;21耳重度異常,占14.9%;58耳極重度異常,占41.1%。
2.3 影像學檢查 對確定為聽力損失的83例(141耳)患兒進行CT或MRI檢查,結果顯示,16例患兒存在內耳畸形,其余患兒未見異常狀況。
嬰幼兒中耳炎是嬰幼兒中常見疾病,隨著當前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對新生兒聽力篩查及評估的效果也正在逐漸提升,臨床對嬰幼兒中耳炎的診斷效果也有了顯著升高。臨床常可通過聽力測試相關指標輔助中耳炎的診斷。
此次研究中主要對聲導抗(AIM)、聽性腦干誘發電位反應(ABR)、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多頻穩態誘發電位反應(ASSR)四種測試方法的聽力評估效果進行評價,研究結果顯示,聽力測試組合項越多,其診斷效果越佳。AIM是指聲阻抗測試和導納測試,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測試患者中耳病變狀況[4-5]。ABR反應閾是對神經傳導功能進行評價,對于較高頻聽閾測驗效果更好,其對高頻聽力減退為主的感音神經性聾或其他類型形成的下降型曲線較為敏感,因此,進行聽閾評估時,其常常出現評估過重狀況[6]。此次研究中耳重度異常及以上患兒占56.0%,與該原因相符。采取ASSR測試時,其具備頻率特性,能檢測嬰幼兒殘余聽力狀況,對于中低頻聽力損失狀況更佳,其與ABR具有互補作用[7]。采取DPOAE檢測時,能較好地反映患者耳蝸基底膜不同部位功能狀態,有頻率特異性[8]。采取上述四種方法聯合測試時,不僅能了解患兒聽力損失部位,還能判定患兒聽力損失程度、性質,了解患兒殘余聽力等,因此診斷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采取多種聽力測試組合能提高嬰幼兒聽力損失檢出率,采取ABR+DPOAE+AIM+ASSR聯合測試時能評估嬰幼兒聽力損失程度及性質狀況,且其檢測過程具有無創性,操作簡單在實際聽力評估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1] 王素芳,韓富根.低齡嬰幼兒聽力異常83例診斷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7):1672.
[2] 付雙莉,史冬梅,袁維華,等.聽力測試組合在嬰幼兒聽力評估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4):148-148.
[3] 張東紅,王玉璟,馬秀嵐,等.聽性腦干反應與聽覺穩態反應對233例聽力復篩未通過嬰幼兒早期聽力測試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2):5113-5114.
[4] 文芳聰,劉欣,文培桂,等.耳聲發射在煤礦工人職業病聽力篩查中的使用[J].當代醫學,2015,21(29):65-66.
[5] 付雙莉,陳玲玲,李茜梅,等.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兒的聽功能綜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7):641-642.
[6] 黃麗輝,楊宜林,唐小青,等.嬰兒多種客觀聽力檢測方法的綜合評估[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3,10(2):97-100.
[7] 周穎.聽力水平測試的效度分析[J].飛天,2011,61(22): 125-127.
[8] 余紅,樊潔敏,程洪,等.聽力篩查陽性嬰兒的后續客觀聽力測試[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2735-27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