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土地勘察規劃測繪院 陳軍平
關于開展橫店基礎數據“一張圖”建設的調研
□東陽市土地勘察規劃測繪院 陳軍平
國土資源部門主導建設的國土資源“一張圖”是以國土資源部門多源地理數據服務為依托,按照國土資源業務需求對地圖服務進行組合并為其提供數據基礎的綜合性平臺,為國土資源建設用地、土地資源整治、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數據支撐。本文結合東陽市橫店鎮基礎數據“一張圖”建設項目,尤其是基礎數據庫的建庫過程,為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及日后管理總結幾點經驗。
(一)“一張圖”建設實施方案
基礎數據“一張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土地資源數據庫建庫。土地資源數據庫的建立,主要是對國土資源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業務數據進行梳理分析,按照數據庫建庫標準對數據的坐標系、數學基礎、邏輯或物理拼接等方面進行轉換、整改和標準化處理。建庫過程包括基礎資料收集與預處理、外業核查與數據采集、內業數據處理與數據入庫三個步驟。
基礎資料收集與預處理。收集橫店鎮范圍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1∶500/1∶2000地形圖、遙感影像圖、村莊地籍調查數據以及國土資源管理有關業務數據等。綜合收集到的基礎資料,在室內標注每宗地的位置、范圍及權利人名字,繪制工作底圖。工作底圖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1980西安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
外業核查與數據采集。結合當年最新遙感影像和外業實地勘測進行外業核查,對于外業核查過程中發現的已有數據中未體現的地塊,需補充上圖,調查用地情況、地塊基本情況,在工作底圖分別勾繪范圍、標注編號,并填寫表格相關內容。
內業數據處理與數據入庫。將外業采集數據進行內業數字化處理,完善屬性數據,統一坐標系統,最終按照數據庫標準格式將數據導入基礎數據庫。
最終產生的土地資源數據庫中主要有基礎地理和土地資源管理兩大類數據,其中基礎地理數據包含遙感影像數據、行政區劃、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規劃和宗地數據;土地資源管理數據含歷年農轉用、供地、違法用地、不動產等數據。

▲圖 1 橫店鎮2013年、2016年遙感局部圖對比
(二)“一張圖”建設障礙挑戰
“一張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行政區劃調整引起的行政區劃不統一
2000年來隨著東陽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實行,橫店鎮先撤鎮設立街道,后又撤街道設立鎮。轄區內由原來95村、13居,經多次調整現今下轄10個社區、6個行政村。2006年將原南市街道的馬山前、富賢塘、五官塘、金馬、聯盟5個行政村調入橫店鎮管轄范圍,2007年開始代管南馬鎮的柏塔、官橋、荷棲澤、仁棠、路西、中興聯6個行政村。此外,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大量自然村甚至行政村合并的情況,從而導致部分征地范圍線與村界不符,需要實際人工確定征地界線,并對行政界線進行調整。
2.用地項目規模大帶來的龐大數據量
橫店鎮下轄行政區劃范圍擴大了121平方千米,相比2000年擴大了約24平方千米。2012年浙江省省委辦公廳下發《關于設立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提升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意見》(浙委辦〔2012〕76號),確定“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面積為365平方千米。在《意見》的指導下實驗區穩健發展,影響輻射周邊鎮鄉。近年來在影視旅游業和工業的共同推動下,橫店鎮經濟發展快速,房地產、工業等用地需求逐年擴大,市政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用地規模大。圖1中對比同一區塊2013年和2016年遙感影像可以明顯看出近年來橫店鎮的建設用地在不斷擴張,城鎮邊界逐漸外延。
統計2000年至2015年橫店鎮管轄范圍內企業用地情況,總用地面積2031.0669公頃,占橫店鎮管轄面積的16.79%。其中僅橫店集團就有已辦證項目155個,面積732.9425公頃;批而未供57個項目,面積86.2130公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橫店鎮內共有工業用地413宗,用地面積706.0018公頃,建筑占地面積410.7927公頃。其中281宗工業用地在橫店電子產業園區范圍內,用地面積479.0440公頃,占全部工業用地的67.85%。
可以看出,橫店鎮的用地特征為:用地總量大,工業用地占用比例高;電子產業園區用地和影視用地集約度較低;歷史用地布局分散且建筑容積率較低。
3.歷史用地項目數字化率低,數據格式多樣
與蓬勃的經濟與土地市場相比,現有土地資源管理相對落后,供地項目數據類型繁多,歷史征地多為紙質圖件。橫店鎮112個自然村共計約280張大圖紙、500余張小圖紙,需進行地圖矢量化工作。這些歷史紙質圖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為手繪圖紙,范圍、位置、坐標不精確,圖件比例尺多樣、坐標系統使用不規范,給數據的矢量化帶來了極大不便。已有的數字資料有.dwg、.shp等多種數據格式,這些數據屬性完整性不一、坐標系統(北京54坐標系、西安80坐標系和東陽地方坐標系)多樣,部分數據存在物理或邏輯錯誤。這些數據在整合入庫之前,需逐條進行數據檢查、數據整改、坐標轉換,符合入庫標準后分類型逐條或批量入庫。
4.資料存儲不規范
有的地塊經過多次轉讓,而歸檔資料沒有及時更新,導致歸檔資料與實際不符;部分合同上的征地范圍與圖紙中范圍不一致,需進行分析、判定、切割、合并等處理。
本次結合橫店鎮基礎數據“一張圖”建設項目,對橫店歷史供地項目等基礎數據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格式建立核心數據庫,規范數據管理體系,有利于國土資源的優化利用和科學管理。鑒于橫店鎮基礎數據“一張圖”建設項目經驗,對東陽市國土資源“一張圖”的建設與維護管理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圖 2 東陽市橫店鎮企業用地情況圖

▲圖 3 東陽市橫店鎮工業用地分布圖
(一)分解工作區域
“一張圖”數據庫是“一張圖”平臺的核心部分,包含全市18個鎮鄉街道的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礎地形、遙感、用地報批、違法用地、供地、土地開發整理等多源數據,數據分散、數量龐大。不同鎮鄉街道的數據存儲情況各不相同,在整合過程中,以鎮鄉街道為工作子區,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數據收集、檢查、整改。各工作子區完成數據整改工作之后將各子區數據分圖層拼接,并進行數據質量檢查,滿足質檢要求方可入庫。
(二)全程質量控制
“一張圖”數據庫建庫過程包括數據收集、紙質數據矢量化、數據整合、數據入庫等步驟,每個步驟都可能產生誤差,進而影響最終數據庫質量。因而每個環節完成之后都要進行質量檢查,避免誤差累積。質量檢查主要指數據建庫中數據內容、分層、結構、質量等符合統一標準,每個重要環節均要進行檢查控制與記錄,保證建庫過程可逆。
(三)分類型專業管理
“一張圖”建設涉及行政區劃、地形、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標準農田、永久基本農田及高標準基本農田等基礎數據,執法監察、用地審批、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等專題數據,日常管理產生的業務數據。不同類型數據的使用和維護涉及國土資源系統的各個部門,在“一張圖”的運行管理過程中需要根據各類用戶設定相應權限,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進行使用和管理,保證各類型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整個系統的連續性。
(四)持續更新
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規劃、建設用地審批等數據都是動態變化的數據,需要及時更新“一張圖”平臺的數據庫數據,使其滿足現勢性要求。更新后的數據應符合數據庫的統一標準,保持數據庫完整性、邏輯正確性和拓撲正確性。
(五)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國土資源數據,為保障國土資源數據的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備份機制,對“一張圖”核心數據庫進行實時備份、異地備份。同時,國土資源平臺所在網絡進行專網隔離,部署安全防護管理軟件,確保每臺PC終端的數據安全。
國土資源 “一張圖”建設是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石,全面梳理國土資源基礎數據、專題數據和業務數據,便于全面、快速、準確地掌握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和空間布局,實現“批、供、用、補、查”全程動態監管,向“以圖管地”的模式轉變。在同一系統下對土地、礦產、地災數據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是國土資源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