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艷華 冉青 楊利霞 盧學峰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 鄭州 450014
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的超聲彈性成像與病理檢查結果對照分析
甄艷華 冉青 楊利霞 盧學峰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 鄭州 450014
目的 探討超聲彈性成像鑒別乳腺微小(≤10 mm)占位性病灶良惡性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01—2016-05間經手術治療105例患者的139個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所有患者均經常規超聲檢查和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并與術后的病理結果進行對照。結果 超聲彈性成像診斷惡性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率分別為89.1%(41/46)、90.3%(84/93)和89.9%(125/139)。常規超聲診斷惡性乳腺微小占位性病變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53.5%(23/43)、71.9%(69/96)、66.2%(92/139),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時超聲彈性成像對鑒別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的良惡性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 超聲彈性成像; 鑒別診斷
常規超聲(conventional ultrasound,CUS )可根據腫塊的二維聲像圖特征及血流特征進行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是臨床上乳腺病變的常用檢查手段之一。但對于一些微小(直徑≤10 mm)病灶,其聲像圖特點往往不典型,良惡性病灶聲像圖有交叉,鑒別診斷較為困難。超聲彈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 UE ) 由Ophir等[1]于1991年首次提出,根據不同組織的彈性系數不同,在加外力或交變振動后其應變也不同的原理,直觀地反映出被測體與周圍組織的硬度差別。其根據惡性病變相對于良性病變硬度更大的特點,通過探測腫塊的硬度來進行良惡性的鑒別診斷。選取2014-01—2016-05間經我院手術治療的105例(139個)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患者,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UE在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1.1 研究對象 本組105例女性患者均因乳痛、乳頭溢液、乳腺腫塊及常規體檢在我院行超聲檢查。發現乳腺微小占位性病灶并經手術病理證實。病灶直徑4.3~10.0 mm,平均6.97 mm。年齡16~72歲,平均45.6歲。超聲顯示為囊性病變者不在此組病例中。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HITACHI公司的HV-900、HV-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6~13 MHz。對病灶進行常規超聲檢查,記錄病灶的大小、形態、內部回聲、縱橫比以及彩色血流信號情況。然后切換至UE模式,探頭垂直于體表,加壓并進行輕微震動,壓力與壓放頻率綜合指標保持在3~4,圖像穩定2~3 s,感興趣區包括病灶和病灶周圍組織,感興趣區總面積≥病灶面積的2倍。
1.3 CUS診斷方法 采用兩級分類[2]判斷乳腺病灶良惡性。只要符合以下征象的一項即視為惡性: (1)病灶縱橫比≥1。(2)病灶內有微小鈣化。(3)邊緣毛刺征。(4)病灶周邊有高回聲厚暈。(5)后方回聲衰減。(6)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達到或超過RI>0.70,PSV(動脈峰值流速 )>20 cm/s。良性:病灶無以上征象且形態規則。
1.4 彈性成像評分方法及診斷標準 采用羅葆明改良的5分評分法[3]。1分:病灶整體或大部分顯示為綠色。2分:病灶顯示為中心呈藍色,周邊為綠色。3分:病灶范圍內顯示為綠色和藍色所占比例相近。4分:病灶整體為藍色或內部伴有少許綠色。5分:病灶及周圍組織均顯示為藍色,內部伴有或不伴有綠色。良惡性判定標準:≤3分為良性,≥4分為惡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理結果 139個病灶中,良性89例,其中乳腺纖維腺瘤35例、乳腺纖維腺病21例、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14例、乳腺增生癥13例、良性葉狀腫瘤4例、炎性病變2例。惡性50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33例、導管內癌11例、小葉原位癌3例、黏液癌2例、肉瘤1例。
2.2 CUS和UE診斷乳腺微小病灶惡性的效果 CUS診斷惡性乳腺微小病灶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為53.5%、71.9%、66.2%,見表1。UE以≤3分為良性、≥4分為惡性為標準,診斷乳腺腫塊惡性病灶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為89.1%、90.3%、89.9%,見表2。CUS與UE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9,P=0.000)。

表1 CUS與病理結果對照

表2 UE評分與病理結果對照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4],嚴重威脅婦女的身心健康。超聲作為一種無創、方便的檢查方法在乳腺癌的診斷中日益得到重視。乳腺癌篩查近年被公認為惡性腫瘤中最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防治措施[5-6]。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對患者的預后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對臨床無法觸及的乳腺小病灶的鑒別診斷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乳腺病變病理類型復雜,不同病理類型的腫塊聲像圖表現有一定的交叉重疊現象,特別是微小病灶。我們認為乳腺微小病灶早期生物學特征表現不明顯,二維聲像圖表現不典型,有時甚至聲像圖表現出多樣性。特別是惡性腫瘤常常表現出良性病變的聲像圖特征,并且大部分微小病灶并不能檢出明顯的血流信號。所以CUS對乳腺微小病灶的鑒別診斷困難。UE通過檢測施加外部壓力所致組織變形和扭曲的程度來反映被檢測組織的硬度,根據組織的硬度進行鑒別良惡性。只要腫物和周圍組織的硬度有差別,實時彈性成像就能表現出來。根據乳腺惡性病灶的硬度遠大于良性病灶的特點,UE對乳腺病變特別是微小病灶能夠彌補CUS診斷的不足,提高鑒別診斷水平。
我們對139個乳腺微小病灶進行UE檢查,以≥4分為預測惡性標準,UE診斷惡性乳腺微小病灶的敏感性為89.1%、特異性為90.3%、準確性為89.9%,顯著高于CUS的敏感性53.5%、特異性71.9%、準確性66.2%。對于CUS不能準確鑒別的微小病灶,UE能夠給予很好的鑒別(見圖1、圖2)。雖然UE對乳腺微小病灶良惡性鑒別有很高的準確性,但UE也有假陽性、假陰性的存在。當病灶內有出血、壞死時會出現假陰性,當病灶內有鈣化及間質細胞增生明顯時會出現假陽性。本組病例中有1例病灶為炎性病變纖維組織增生,UE誤診為惡性(見圖3)。當病灶位置過深(深度≥2 cm)、位置過淺(突出于皮膚)也會影響彈性評分。特殊病理類型腫瘤,如黏液癌、髓樣癌、淋巴瘤等本身的硬度小,會出現假陰性的情況。本組病例中有2例黏液癌UE誤診為良性(見圖4)。

圖1 彈性成像為1分病理為乳腺纖維腺病

圖2 彈性成像為4分病理為浸潤性導管癌

圖3 彈性成像為4分病理為乳腺炎性病變伴纖維組織增生

圖4 彈性成像為1分病理為黏液癌
由于良惡性組織間的彈性系數存在一定交叉重疊,UE評分為3分的病灶良惡性交叉更大。本組病例中UE評分為3分的病灶按照良惡性判定標準歸到良性病灶,26例3分病灶中有6例為惡性誤診為良性。所以對于UE評3分的病灶應慎重考慮、綜合分析。當乳腺病灶較小時,惡性病灶的內部不易發生液化壞死,良性病灶的內部也不易發生鈣化。因此UE檢查出現假陰性結果或者假陽性結果的概率會很小[7]。總之,UE可通過評估腫塊的硬度,為鑒別其良惡性提供更多信息,優于CUS的診斷,可有效提高乳腺微小病灶的診斷水平,對乳腺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乳腺癌病死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Ophir J, Cespedes I, PonnekantiH, et al. Elastography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 [J]. Ultrasonic Imaging, 1991, 13(2): 111-134.
[2] Lazarus E.BI-RADS lexicon for US and mammography: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J].Radiology, 2006, 239(2):385 -391.
[3] 羅葆明,歐冰,智慧,等.改良超聲彈性成像評分標準在乳腺腫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 2006,12(5): 396-398.
[4] 鄒衛.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56例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6):37-38.
[5] 徐光煒,胡永昇,闞秀.中國10萬婦女乳腺癌篩查初探[J].中國腫瘤,2010,19(9):565-568.
[6]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 (2011版)[J].中國癌癥雜志,2011,21(5):365-417.
[7] 廖福苑.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小病灶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外醫療,2012,30:170-171.
(收稿 2016-12-0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with pathology in minute breast neoplasm
ZhenYanhua,RanQing,YangLixia,LuXuefeng.
DepartmentofUltrasound,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14,China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ic elastography for identifying minute malignant breast neoplasms. Methods Totally 105 patients with 139 small breast neoplasms first underwent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Then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was performed. The ultrasonographic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 findings.Results Taking the elasticity score 4~5 as malignant standar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was 89.1% (41/46), specificity was 90.3% (84/93), and accuracy was 89.9% (125/139).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was 53.5% (23/43), specificity was 71.9% (69/96), and accuracy was 66.2% (92/139).Conclusion 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s a promising imaging technique that can assis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minute breast neoplasm.
Minute breast neoplasm;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R445.1
B
1077-8991(2017)03-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