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銳
(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烏魯木齊 830000)
?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在工程中實踐應用
曹 銳
(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烏魯木齊 830000)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適應變形能力、抗沖蝕能力、抗老化能力及整個心墻無須設置結構縫,且工藝簡單、質控容易、造價低,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基于此,筆者以Klsk水利樞紐為例,對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藝等技術進行探討。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水利樞紐;配比;施工
Klsk水利樞紐水庫總庫容24.19億m3,主壩最大壩高121.5m。樞紐由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溢流表孔、泄洪中孔、放水底孔、發電引水系統、電站廠房和瀝青混凝土心墻副壩組成。副壩位于主壩右岸Ⅳ級階地,包括1#副壩和2#副壩,1#副壩、2#副壩為1級建筑物,均為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心墻壩。心墻為垂直式,墻體軸線偏向上游,距壩軸線3.0m,厚度0.5m,等厚布置。1#副壩壩頂長度150.0m,最大壩高16.70m;2#副壩壩頂長度500.0m,最大壩高23.20m;1#副壩和2#副壩壩頂高程均為746.70m,壩頂寬度均為10m,副壩上游壩坡為1∶2,下游壩坡為1:1.7。上游采用C30F300混凝土護坡,下游壩坡采用混凝土網格梁護坡,護坡厚度0.3m。
2.1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材料
2.1.1 瀝青
瀝青混凝土由瀝青、骨料、填料、摻料和其它輔助材料組成。瀝青材料性能直接影響瀝青混凝土質量和瀝青本身的用量,本工程選擇克拉瑪依石油公司生產的90號(A級)石油瀝青,其延度達到140以上,性能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

表1 瀝青主要技術指標
2.1.2 骨料
粗骨料最大粒徑決定瀝青混凝土強度。粗骨料粒徑過大,易骨料分離,粒徑過小,變形增大。本工程經過試驗確定骨料的最大粒徑確定為19mm。
細骨料采用天然砂,水穩定性為6級,其技術性質見表2。

表2 天然砂技術性能指標
2.2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的配比
水工瀝青混凝土配合比中,通過試驗確定兩個主要參數。
1)碎石、砂、填料質量之和的百分比:本工程碎石52%,砂34%、水泥14%。
礦料級配則由公式1求得:

(1)
式中:di為某一篩孔尺寸,mm;Pi為粒徑為di的篩孔總通過率,%;P0.075為粒徑<0.075mm的篩孔通過率,%;Dmax為礦料最大粒徑,mm;n為級配指數,通常取值在0.34-0.42。
2)瀝青最優用量:瀝青用量不影響骨料的配比,本工程通過瀝青用量分組試驗(10%、11%、12%),確定瀝青最優用量為11%。該用量既能滿足澆筑施工的要求,又沒有分層離析現象,和易性良好。
2.3 瀝青混凝土試件馬歇爾試驗成果
馬歇爾試驗是瀝青混凝土最基本最重要的試驗方法,本工程設置試驗溫度20℃時,馬歇爾試驗成果結果見表3,試驗結果均達到技術要求。

表3 馬歇爾實驗成果統計表
根據以往的工程經驗,當瀝青混凝土的孔隙率<3%時,瀝青混凝土的滲透系數是<10-7cm/s的,可以認為是滴水不透的。本工程瀝青混凝土配比,測出孔隙率平均值為2%。
3.1 瀝青混凝土拌制
瀝青混凝土拌和系統采用LB-1000型瀝青拌和站。瀝青加熱后,溶化、脫水,經過處理后,繼續加熱至145℃-175℃,保持恒溫,恒溫時間最好在6h內。骨料加熱溫度控制在175℃-185℃。加熱好的骨料卸入攪拌鍋后直接加入稱量的填料(水泥)干拌15-30s,再加入熱瀝青濕拌40-60s,瀝青混凝土出機口溫度控制在155℃-175℃。
3.2 瀝青混凝土心墻澆筑關鍵技術
3.2.1 基座處理關鍵技術
本工程基礎開挖至巖石,基座混凝土厚1.5m。基座混凝土面鑿毛后,將表面清除干凈,保持清潔干燥。在清潔干燥的基座面上,涂刷冷底子油兩遍。等冷底子完全自然晾干后,涂抹1-2cm厚瀝青瑪蹄脂。冷底子油配合比為瀝青:汽油=3∶7,瀝青瑪蹄脂配合比:瀝青:礦粉:人工砂=1∶2∶2。
3.2.2 瀝青混凝土心墻工序及關鍵技術
瀝青混凝土心墻澆筑工序為:①心墻立模→②過渡帶填鋪→③過度帶碾壓→④瀝青混凝土入倉→⑤拆除模板→⑥檢驗合格→⑦下一道工序。
3.2.2.1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入倉
瀝青混凝土是半流態形態,運輸直接可以采用3.0m3裝載機運輸。入倉由裝載機與入倉漏斗配合入倉,人工平倉,無需振搗,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0.4m,施工工藝簡單,質控容易[1]。
3.2.2.2 層間結合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入倉溫度控制在140±5度,入倉后高溫會將下層瀝青混凝土表面融化,骨料下沉,部分骨料會進入到下層瀝青混凝土當中,達到層間結合的目的。現場通過瀝青混凝土心墻現場取樣,采用孔徑Φ100mm,目測芯樣表面無層間縫,骨料級配分布均勻、 密實、空隙少或無空隙。
每一升層瀝青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做好覆蓋保護措施,為下一升層提供清潔的基礎面,同時避免陽光照射可能對瀝青混凝土表面造成老化問題。
3.2.2.3 脫模
瀝青混凝土心墻采用尺寸為125cm×45cm×0.5cm鋼模板。工程初期,采用價格較高的脫模劑,可以正常脫模。當遇到鋼模板有油污、粉塵時,脫模劑會部分涂抹不均,造成鋼模板局部脫模困難。工程中先后試用過汽油、柴油等進行脫模,效果均不好。通過實踐,發現將牛皮紙填充在鋼模板與瀝青混凝土之間,30-45min后進行脫模,脫模效果很好,巧妙的解決了脫模困難問題,且造價低廉,適合在今后工程當中推廣使用。
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適應變形能力、抗沖蝕能力、抗老化能力及整個心墻無須設置結構縫,且工藝簡單、質控容易、造價低,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1]胡小虎.澆筑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施工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5):23-26.
1007-7596(2017)03-0124-02
2017-02-16
曹銳(1982-),男,陜西長武人,工程師。
TV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