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濱
(新疆額河建管局,烏魯木齊 830000)
?
水利工程隧洞施工排水處理淺析
李彥濱
(新疆額河建管局,烏魯木齊 830000)
在我國的水利工程當中,對于利用地下空間的工程越來越廣泛,建設出了很多隧洞工程,在隧洞工程當中,所處的地理環境是相當復雜的,因此需要對隧洞工程的技術進行不斷的研究。在隧洞工程當中,排水處理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內容,可以對其施工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文章對水利工程隧洞施工之前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分析;并以實例對隧洞施工排水處理的技術措施和方法進行了研究。
水利工程;隧洞施工;排水方案;排水處理
在我國的水利工程當中,對于利用地下空間的工程越來越廣泛,建設出了很多隧洞工程,在隧洞工程當中,所處的地理環境是相當復雜的,因此需要對隧洞工程的技術進行不斷的研究。在隧洞工程當中,排水處理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內容,可以對其施工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需要對隧洞工程的排水處理措施進行分析,從根本上提升隧洞工程的整體質量。
在隧洞施工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根據現場的情況來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首先需要對隧洞現場的情況特點進行有效的分析,其中包括地質以及水文特點等情況進行全面的勘查,并且根據勘查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并且做好施工設計圖紙,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相應的材料以及設備的運輸方案。另外還要根據施工需要的不同,來安排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管理,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當中的有序進行;其次還要根據好的施工設計的要求,來對相關的施工材料進行配備,確保施工工期可以順利進行。最后在施工之前以及施工的過程當中還要對隧洞當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做出相應的預防工作,保證隧洞施工的安全進行,提升隧洞工程的整體質量。
在對隧洞的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對隧洞的頂部、洞口以及輔助坑口的地方做出相關的排水工作,從而有效的防止地表水下滲或者沖刷的現象。在施工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對隧洞當中出現的出水位置、水質成分以及出水量等做出相關的分析,根據其分析結果做出記錄,為隧洞的有效排水施工提出一個真實可靠的數據資料和基礎。另外還需要對隧道洞口以及輔助坑口的地表水當中出現滲透現象較為嚴重的位置采取及時的處理排水工作,從上到下進行順坡排水,利用抽水機來對排水的水量進行處理。
3.1 工程概況
在本文當中以某流域調水工程的某段輸水隧洞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來進行分析,雙三2#勘探試驗洞支洞全長為1711m、主洞施工長度1847.16m,縱斷面設計為200m長12.5%的陡坡+20m長3%的緩坡,綜合縱坡11.30%,坡度設置(除了主洞SD21+031.16至SD22+363.16里程段施工為順坡排水)均為反坡。開挖斷面型式為城門洞型,陡坡斷面尺寸6.2m×6.9m(寬×高),緩坡設置錯車道,斷面尺寸8.7m×6.9m(寬×高)。進洞口洞底開挖高程為893.892m,地下水位892.000m。
設計勘探洞0+000-0+103段洞壁下半部有滲水和滴水現象。截止2015年11月20日已施工至0+118處,在施工過程中首次揭露地下水位置為0+043.7處隧洞底板線左區域,現場測量水流量為12m3/h,隨著施工進尺的不斷向前推移,隧洞底板已出現多處涌水現象,現總流量已達到35m3/h。
3.2 隧洞內地下水的處理方式
3.2.1 堵水方案
目前地下水以股狀分多處流出,以出水點為圓心半徑5m范圍內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鉆孔注漿方式進行堵水。具體施作工序如下:
1)清理出水點周圍浮碴,準確定位各股水的出處,確定股水眼孔徑及周圍巖層節理、裂隙發育情況,并作明顯標記(以1#、2#、3#等標示)。
2)鉆孔。采用4m長Φ42小導管作為注漿管,圍繞涌水點為中心,呈圓形區域設置。鉆孔采用Φ60鉆頭,間距100cm×100cm呈梅花形布設,與隧洞底板面約14°打設。原則上按“先外后內”的施工順序,即先鉆注外圈孔,后鉆內圈孔。注漿孔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注漿孔布置圖
3)注漿
首先必須先進行鉆孔沖洗工作,鉆孔沖洗的目的是清除鉆孔中的殘留巖粉、巖石裂隙中所填充的黏土等雜質,沖孔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注漿質量的好壞。沖孔方式采用壓力驟升驟降的放水方式,沖洗結束的標準為:出水管的水潔凈后再延續10min,總沖洗時間≥30min。
注漿時,先施作周邊孔洞,注漿速度應適中,不宜太快。注漿壓力視具體情況控制在0.2-0.5MP。按隔孔注漿方式,每次隔1-2個孔,然后逐步趨近,后序孔作為前期孔的檢查孔。待四周凝結后,對出水點進行注漿封閉。封閉出水點時根據實際出水壓力及時調整水玻璃摻量。
注漿結束后,通過整理施工中的各種原始記錄,對結合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對注漿質量進行分析。注漿效果檢查采用鉆孔檢查法。鉆孔檢查法:一個注漿段的全部注漿孔注漿完成后,在主要出水點附近設置不少于1個檢查孔,檢查孔應無流水。
3.2.2 排水方案
3.2.2.1 施工段排水方案
雙三2#勘探試驗洞綜合縱坡11.30%的下坡,排水是一個首要解決的施工問題。結合本隧洞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施工過程中宜逐級設固定集水坑、移動潛污泵排水。鑒于施工現場涌水情況,采用隧洞進深逐級抽水泵排水方案。在排水方案當中,可以分為2種方式類別進行有效的排水,從而達到隧道工程的有效排水,提升其隧道工程施工的建設質量。
1)現階段排水:目前洞內已揭露涌水量約為35m3/h,在0+050左側邊墻處設置一座固定式集水坑、在0+100m和施工掌子面處分別設置臨時集水坑,兩處集水坑高差6.25m,故選用D35-25K8污水泵,標準揚程為200m,每處配置兩臺。
兩集水坑之間路面的散水采用橫溝形式自然匯集至高程較低的集水坑內,利用潛污水泵將水抽送至洞外左側排水溝,由排水溝流入距離洞口100m處的污水凈化池,等沉淀達標后再次排放。
2)長期性排水:隨著隧洞施工進尺的不斷向前推移,洞內每隔220m在隧洞左側邊墻處設置一座固定式集水坑,用水集中處加設固定集水坑。掌子面設臨時集水坑,使水流至臨時集水坑處匯集,用潛污水泵抽到臨近的固定集水坑內,兩個固定式集水坑之間路面的散水采用橫溝形式自然匯集至高程較低的集水坑內,利用潛污水泵將水逐級送至洞外左側排水溝,由排水溝流入距離洞口100m處的污水凈化池,等沉淀達標后再次排放。
兩處固定集水坑高差24.86m,選用D35-25K8污水泵,鑒于隧洞最大涌水量尚未探明,水泵每處配置3臺(一臺備用)。
3)施工排水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施工排水方案示意見圖
3.2.2.2 排水水泵、水管配置原則
在進行施工的過程當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對設備設施進行配置,從而使得排水工程的施工質量可以符合設計的要求。主要可以分為以下5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水泵:必須同時有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和備用水泵的總能力應達到最大涌水量的1.2倍。備用水泵的能力應與工作水泵能力相同。
2)水管: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達到最大涌水量1.2倍。
3)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以及檢修水泵相適應,并保證能夠同時開動工作和備用水泵。
4)排水管路:需要根據隧洞內水流量情況,結合選配的抽水設備,長期性施工排水采用兩套φ108管路,一套日常使用,一套檢修備用。
5)隧洞工程的排水設置:在隧洞內左側,每隔220m處設置一座固定式集水坑(4m×1.5m×1m),可根據隧洞內實際涌水情況予以適當加密。洞外明挖段左側設置排水溝,距離洞口100m處設(20m×10m×2.5m)沉淀池。
綜上所述,隧洞工程當中的排水處理措施是水利工程的重點項目,因此在各級各部門單位當中需要對其施工技術的重要性保持高度的重視,嚴格的按照施工的相關標準,有效開展水利工程的隧洞排水處理施工,加強其技術的不斷創新,促進我國的水利工程可以獲得高效的發展,最終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
[1]李艷杰,趙晶濤.水利工程防排水技術的研究分析[J].城市地理,2015(18):194.
[2]張銀來.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18(05):91.
[3]楊代齊.試論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術[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10):137-138.
[4]翟向東,鄭都星.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術的相關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10):135-136.
1007-7596(2017)03-0126-03
2017-02-21
李彥濱(1981-),男,新疆烏魯木齊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
TV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