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俊
1999年,一位名為“riIke”的校友在復旦大學BBS上發帖:“很早以前有個朋友說,如果你看見有人在路上走著走著,忽然就自己唱起歌來,那人一定是復旦的。只有復旦才能培養出這樣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這樣的推斷毫無疑問是武斷的,但這一抹“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卻留在了每個復旦人的心里。自由的前提是安全,是深知無論身體還是精神,都有著一個供你堅守的高地。無用,則是一種縹緲又美麗的身形和心境,還捎上點精致的孤獨和放浪形骸。這樣的自由而無用,就是復旦在上海這座城市,游弋了百余年的靈魂。
在復旦,沒有人幫你答到
從第一次邁進這所校園起,我就體會到了這種自由而無用的氣質。
班級破冰會上,除了驚訝于同學們的多才多藝、身手不凡,更驚訝于小伙伴們不光來自五湖四海,甚至來自各個專業。數學、中文、電子、哲學、經濟、法學、刑司……如同霍格沃茨中的四大學院一般,復旦也將新生打亂,不論專業,隨機分入各個學院。這就意味著你的室友跟你的行程完全不同,錯過考試你都有可能全然不知,日常也難以托人幫忙答到。
在復旦的這幾年,班級里的文科生們成了我浪跡上海的最佳隊友。和不同專業的小伙伴們一起通宵玩狼人殺,七八個人擠在一間四人宿舍里玩游戲;一幫男生在KTV里齊唱《老男孩》,吼到破音;深夜齊聚在校園寬敞無人的大道上,瘋狂飆自行車競賽。這些鮮活的回憶,都暈染著復旦帶給我的這份自由情懷。
“見異思遷”太合情合理了
其實不光是班級制度彰顯著極大的自由風度,每一位學生的每一門課程,都是可以由本人自己安排的。
入學后,每個人都會收到一份官方推薦的選課計劃,但往往大部分學生都不會按計劃辦事。你可以自行調節專業課進度,把比較難的課程放到大四修,有利于前三年有一個好看的績點以便出國;也可以安排一個幾乎空白的大四,有利于準備考研或者參加工作。
轉專業制度也十分寬松,在入學的第二年,如果你感覺自己并不適合當前的專業,就可以申報自己中意的專業接受審核,成功后就可以順利轉入。我就見證了幾位仁兄從中文轉到物理,或是從經濟轉到哲學,想必他們也是感受到了自己內心壓制不住的那股自由靈魂吧……
剛入學就可以想法掙一個億
在復旦,同樣自由的還有“生意”。
學校里的超市、文印中心、舞廳、咖啡屋、書報亭等各類生活機構都全權由學生自主經營。我從大一就開始加入咖啡屋,從員工到中層到高層,最后擔任了總經理。從營業時間到產品定價,從新產品的研發到原料采購,從員工招聘到淘汰,所有的流程都是由我們的學生團隊把控執行。
對于我們的“生意”,學校都只是派一個老師來日常監督,多數時候放權給我們策馬奔騰。我一個室友擔任著一份學生報紙的主編,每周發行幾千份,從確定選題到印刷發行,從未有一個老師出來插手。這份報紙頗有當年魯迅“痛打落水狗”嬉笑怒罵的筆風,在學生當中十分受歡迎。罵得狠的時候,監督老師會把室友叫到辦公室,問他反映的是事實嗎,他每次都說“是”,老師就不多問,放他走人了。
有人說,自由而無用就是君子不器。也有人說,自由而無用就是散漫無為。無論如何,復旦用這樣的靈魂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每一個學子。自由讓我的思想無遠弗屆,而無用,讓我對這個世界的熱情又多了一點堅持的理由。復旦,永遠是我心中的烏托邦。
(閃閃摘自《課堂內外》 圖/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