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汀
在寶萊塢大片《摔跤吧!爸爸》公映之前,也許并沒有太多人知道來自印度的摔跤冠軍吉妲和芭比妲姐妹。
吉妲·珀尕說:“(印度的)女性確實在改變,但是慢得令人抓狂。” “就拿我媽媽來說,”吉妲繼續說,像哈里亞納邦的大多數農村婦女一樣,她的母親一生都戴著頭巾或面紗。幾年前,兩姐妹剛出名時曾敦促母親摘掉面紗,她小心翼翼地答應了。

“沒有人效仿她。阿姨、女性親戚,還有村里的其他女人,沒有一個人有這個勇氣。實際上,村民們都在背后議論我母親,說她‘厚臉皮。但出言不遜是他們的事,而堅持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也是我們的自由。”吉妲說。
吉妲姐妹對壓迫印度女性的習俗十分憤慨,這并不奇怪。她們每天閱讀到的新聞不僅僅是強奸和性騷擾事件,還有丈夫為得到更多陪嫁財產而逼死妻子的惡劣行徑,不一而足。
遭遇村民白眼的女摔跤手
經過多年訓練,吉妲姐妹都在“摔跤”這個絕大多數運動員是男性的領域獲得了冠軍。寶萊塢將她們的經歷改編成了電影,上映三周就斬獲4100多萬英鎊的票房,成為寶萊塢最賣座電影。吉妲和妹妹芭比妲突然發現自己成為新型印度女人的模范代表。
英國《衛報》采訪了這兩位了不起的女性。在采訪中,她們自嘲說,電影 《摔跤吧!爸爸》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她們獲得前所未有的名氣。吉妲說:“我們覺得非常奇怪,讓我們出名的并不是我們的摔跤成就,而是關于我們的電影。”
《摔跤吧!爸爸》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印度電影巨星阿米爾·汗主演,講述了哈里亞納邦巴拉利村的兩名女孩吉妲和芭比妲如何成為世界級摔跤手的故事。22歲的吉妲在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上獲得了金牌,兩年后,她成為第一位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印度女子摔跤手。 24歲的芭比妲則在2014年英聯邦運動會上獲得了金牌。她們的妹妹瑞圖和珊吉塔也是摔跤手,瑞圖在2016年的英聯邦摔跤錦標賽上獲得金牌。不過,《摔跤吧!爸爸》講述的是吉妲和芭比妲如何成功的故事。
她們的成就來之不易。
必須知道,大多數印度女人是為了家庭需要被養大的:她們受到的教育并不完善(如果有機會受教育的話);其次是早婚,盡早成為母親以及湮沒在家務活里。吉妲和芭比妲,成長在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家中院子里有兩只母牛為她們提供牛奶。如果她們的父親是典型的哈里亞納邦父親,那她們的命運就是注定的。
然而,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不是普通的父親,他是一位性格非凡的前業余摔跤手。他一直想要一個兒子。面對只有四個女兒的“悲劇”,他選擇訓練她們摔跤。在哈里亞納邦,有一個臭名昭著的說法,“養育一個女兒就像給鄰居澆灌植物”,意思是,女兒長大成人后便會出嫁,這是為另一個家庭作貢獻。馬哈維亞有四個女兒,他覺得他簡直是在澆灌整個國家。但他拒絕被舊習俗打敗。他開始訓練吉妲和芭比妲,隨著訓練進展,由于村里缺乏適當的設施,他讓她們加入了索尼帕特附近的印度中心體育局。

他的勇氣引來了整個村莊的嘲弄。電影中關于這些成天遭受白眼和冷嘲熱諷的經歷著墨不多,只有寥寥幾個場景。比如女孩們跑過去的時候,村民們顯露出反感的眼神。實際上,村民們的敵意遠遠大于電影中所展示的場景,讓吉妲姐妹不堪回首。
“你真無恥,讓你的女兒們做摔跤手,”“希望蟲子吃光你的內臟,”“你在糟蹋你的女兒,”“沒人會娶她們,”“她們會變得野蠻,給你帶來恥辱。”這些辱罵都深深刻在她們心里。
吉妲補充說:“每個人都在等我們犯錯。”然而,他們并沒如愿以償,相反,女孩們開始贏得當地的比賽,在國家賽事中取勝。最終,在印度首次國際摔跤錦標賽中獲勝。珀尕姐妹的成功為其他女運動員鋪平了道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來自哈里亞納邦的另一位女摔跤手莎喀詩·馬利克在去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獲得了銅牌。
即便如此,吉妲和芭比妲在印度也并非家喻戶曉。印度人最喜愛的運動是板球,其他運動要想在民間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摔跤是排在底層的。
嚴厲的父親
吉妲姐妹從容地適應了她們的名譽,但根除舊習慣是很困難的。他們的父親禁止她們擁有女性氣質,所以她們都不懂穿衣打扮和化妝。在電影的一個場景中,馬哈維亞像執行儀式一般剪掉了女兒的黑色長發。后來吉妲獲準蓄發,但對于其他女兒,珀尕一直堅定不移地禁止她們留長發。
“父親說頭發會讓人分心。他說如果總想著頭發和時尚,那就放棄摔跤吧,”吉妲說。也許因為她是最年長的——在印度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有一個明確的等級制度——在接受采訪時,吉妲往往占主導地位,芭比妲則比較保守。
談論到父親時,她們是最活躍的。對于父親,她們好像既崇拜又害怕。
在電影中,馬哈維亞是一個杰出的人物,集父權專制與多愁善感于一身:他非常頑固,狂熱而堅定地認為他的女兒是優秀的。但他并不是一個怪獸。
“他太強硬,太嚴格了。但是我們知道如何與他相處。如果想讓他給我們買東西,我們就在做完一些艱苦的訓練之后提出請求。”芭比妲笑著說。
大多數電影為了達到效果而夸大了真實事件。吉妲姐妹們則說,《摔跤吧!爸爸》弱化了父親的生活方式。“他的訓練就像酷刑,沒有周末休息,甚至根本沒有休息日。我們曾經對母親抱怨,即使是機器也有休息的時候。如果被他抓到我們在家里爭論,他會非常生氣。‘你今天肯定沒練夠,因為如果你練夠了的話,你就沒力氣爭了。他從來不會放松。”芭比妲說。
2014年,阿米爾·汗在他的脫口秀節目《真相訪談》中采訪了吉妲和芭比妲,兩姐妹談到了父親將她們帶進摔跤世界的經歷。2000年,印度舉重選手卡娜姆·瑪勒什瓦利成為印度第一個獲得奧運獎牌的女運動員。馬哈維亞受到啟發,開始讓自己的女兒接觸摔跤運動。
除此之外,馬哈維亞還受到自己的教練拉姆的影響,拉姆幾年前就開始訓練女兒摔跤,并鼓勵他無視外界非議,堅持到底。
獲得成功后,很多父母去哈里亞納邦拜訪馬哈維亞一家,請他們幫助自己的女兒成為摔跤手。沒有機會上學的女孩正逐漸獲得學習摔跤的機會。
“是有一些變化發生,但都是很細小的變化,還很慢,”吉妲說,“我估計,我們村里大約85%到90%的女孩的生活仍和以前一樣受到種種約束。”
印度女性的處境

吉妲姐妹對印度女性的處境感到很痛苦。“只有當女人和他們的父母不再害怕社會的評論,情況才會真正好轉,”吉妲很肯定地說,“一旦我的父親決定了某件事,就不關心任何人的想法。我們家所有人都因為他對我們的訓練而咒罵他。我的爺爺奶奶說他是瘋子,但他不理會。”
她們都意識到了《摔跤吧!爸爸》所引發的爭論。這部電影在《女生規則》上映不久后就問世了,《女生規則》是由阿米塔布·巴赫坎主演的女權主義主題的電影,表達了印度女性有權按照自己愿望生活的觀點,獲得極高贊譽。
事實上,從2012年新德里輪奸案開始,關于印度女性的生活和社交方式、衣著及工作環境的激烈爭論就已經展開了。而最新成為眾矢之的的受害者是扎伊拉·瓦西姆,那個在電影中扮演吉妲的年輕女孩。阿米爾·汗選擇了來自克什米爾斯利那加的瓦西姆,她并非專業的女演員——導演想要新面孔。
突然出名的瓦西姆應邀與當地政客會面,隨即就被支持克什米爾從印度獨立出去的人嘲弄。無盡的謾罵迫使女孩在社交媒體上公開道歉,她表示她不想讓任何人“跟隨自己的腳步”。
吉妲和芭比妲對瓦西姆遭受的圍攻感到無比憤怒。“我想告訴她,她不需要請求寬恕,”吉妲說,“因為她沒做錯任何事情。”
事實上,盡管吉妲姐妹成功了,《摔跤吧!爸爸》和《女生規則》也大獲成功,但出現的種種爭議仍然證實了他們的觀點,即印度社會在允許女性為自己做主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吉妲她們是幸運的,擁有一個蔑視社會陋習并帶給她們不同生活的父親。她們在成長中曾經憎惡父親的專制令人筋疲力盡,也曾幻想穿著漂亮的衣服,佩戴精美首飾,發型可人,甚至能早點結婚。現在,她們看到了遵循這個傳統道路的表姐妹和朋友的生活之后,終于意識到自己的世界是多么廣闊和豐富。
去年11月,吉妲與另一個摔跤手帕萬·庫馬爾成婚,但她說,她將繼續她的職業生涯。芭比妲還沒有約會對象,父親表示結婚與否全由她自己決定。這種自由對印度大多數女性來說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大多數事情都可以歸結為簡單的真理,”吉妲說,“如果男人可以出去工作,度過美好的時光,為什么女人就不能享受生活?但是印度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改變。女人需要改變自己,而且她們需要的是強制性的改變。”
盡管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抵制和對抗,珀尕家的女孩們依然熱愛著摔跤帶來的一切——訓練帶來的傷痛,獲得突破和成就的喜悅,賽場上的搏斗,一天艱苦訓練后的倒頭就睡,從頭巾面紗中解放投入到運動衣褲的舒適感中,飲食控制帶來的煩憂……所有的一切都讓她們感到滿足與值得。
“就像一場冒險,”芭比妲說,“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我們知道,在我們村里或附近村里,沒有哪個女孩像我們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