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培嚴
【文題】
親情,就是親人之間的感情,是母愛、父愛、手足之情;是親人之間的互愛牽掛,是長者對幼者的疼愛,當然,也是兒孫對長輩的孝敬之情。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親人精心的呵護,親人正確的引導,親人關注的目光,親人全力的支持……這些濃濃的親情時時包圍著我們,滋潤著我們,使我們不斷成長。
親情的故事太多太多,無法說盡,但在你的記憶中,總有那么幾個片斷或瞬間擊中你,讓你感動,讓你感悟到親情之愛、親情之偉大。
請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
【點撥】
親情類的作文經常采用回憶的方式來寫,而寫好回憶性記敘文,既需要合理的形式,更需要真摯的感情。
1.最常用的“三段式”。這類作文大多從眼前寫起,引出回憶,然后深情回憶過去的事情,最后結束回憶,抒發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開頭這樣引入回憶:“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寫出了回憶的人物和緣由,點明題意,確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之后便進入具體回憶,最后表達深切的思念之情。有時也可不用導入,開頭直接進入回憶。
2.要有一個具體的寄托物作為回憶的線索。回憶作文容易出現內容散亂的毛病,不利于感情的集中表達。最好尋找一個合適的寄托物,以此作為敘事的線索,牽引出相關材料,使作文內容緊湊,感情易于表達。例如朱自清先生寫父親,選擇了“背影”,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我們寫親情也可以借助一件玩具、一樣美食、一種花草等具體事物來組材,既有利于回憶,也有利于抒情。
3.要帶著真情去回憶。親情類作文應該以情動人,要想讓讀者感動,自己應該先受感動。最好是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如果缺少生活的體驗,只是去借用別人文章中的故事,那是無病呻吟、矯揉造作,是不可能讓讀者感動的。例如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寫母親“責罰我說錯了話”“舔我的眼睛”,這是胡適先生親身經歷,是別的母親一般不會做的事,讀來耳目一新,感人至深。因此,我們平時要對親情有所體驗,從生活小事上用心體會,有了真實的體驗,作文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4.要使用質樸、真摯的語言來回憶。朱自清先生寫《春》,用的是詩一樣的語言,寫《背影》,用的是口語一樣真摯的語言,不同題材,語言風格不同。親情類作文,往往以質樸取勝,回憶時要善于抓住鮮活的細節來表現親情,泛泛的抒情是沒有什么表現力的。
(尚慶學擬題并指導)
我陪奶奶吃晚飯
風,微翹起尾巴,勾起湖面的陣陣漣漪。落日灑一抹余暉,湖面便蕩起波光粼粼的碎花,宛若碎金點點,動人心弦。
思緒隨發絲飄舞,我深陷回憶的旋渦。①
那日的天氣一如往日的美好,我推著車走在去奶奶家的路上,心里卻憤憤不平:“吃個晚飯還要去陪,我還有好多作業沒寫呢。”②
終于到了,大門卻緊鎖。冰冷的鎖,放射著刺眼的光,我無奈地嘆了口氣。四處望了望,轉身來到門口的一塊石頭上坐下了。③
在這個尋常的春日里,一個女孩坐在石頭上,面色焦急。
“咦,這是……”我無聊地四處看著,卻發現石頭后面歪歪扭扭的幾個字,像一個個小蝌蚪一樣:“石頭下有鑰匙。”這不是我寫的字嗎?還在啊。默默讀著,內心有點詫異。
小時候,我常來奶奶家。奶奶怕我來時沒人在家,便讓我做個記號,她把鑰匙放在那里,便于我找到鑰匙自己開門。④
想到這里,我心里不禁好奇起來,這里會不會還有鑰匙?我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來看望奶奶了,奶奶不可能還把鑰匙放在這里。
心里這樣想著,手卻禁不住去用力掀石頭。啊!石頭底下真的有一把我曾經熟悉的鑰匙,在潮濕的土地上,一把銹跡斑斑的鑰匙靜靜躺在那里,無聲地訴說著一種真誠的期待和思念。我的眼眶濕潤了。⑤
在這個尋常的春日里,一個淚流滿面的女孩靜靜地坐在石頭上,若有所思。⑥
不知過了多久,我站起來,四處張望,一個身影陡然映入眼簾:“奶奶!”我禁不住脫口而喊。
我跑上前去,揚起笑臉:“奶奶,我來看您了。”
奶奶滿臉歡喜,笑道:“好,好,快回家。”
“奶奶,您摘這么多菜做什么?”
“給你吃呀,這些菜很新鮮,都是你愛吃的。”
奶奶的話像一束陽光,照得我心里暖暖的,很溫馨。
一頓尋常的晚飯,沒有什么山珍海味,我卻吃得格外香甜。
回家的時候,月亮已經升起來了,那么沉靜,像我小時候聽奶奶哼唱的童謠,引起我無盡的思念。⑦
①風、湖面、落日,三種景物構成一幅唯美的畫面,既交代了時間,又引發美好回憶。
②不愿陪奶奶吃飯,為下文作第一次鋪墊。
③不見奶奶,為下文作第二次鋪墊。
④無聊中的發現,使作文進入正題,小作者開始講述關于鑰匙的故事,向讀者交代了其中緣由。
⑤鑰匙“銹跡斑斑”,表明小作者已經很久沒使用它了,可想而知,疼愛孫女的奶奶內心有多失望與期盼。
⑥與上文的焦急相對比。至此,小作者的情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出作文的中心。
⑦與開頭的景物描寫相呼應,情景交融,畫龍點睛。
總評
小作者的敘事很有層次,先是不想去奶奶家,去了之后又吃了個閉門羹,后來意外發現了鑰匙,之后交代了奶奶不在家的原因,最后深受感動。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寫得有起有伏,親切感人。文中兩次提到“在這個尋常的春日里”,第一次描寫自己內心焦急,第二次描寫自己內心感動,前后照應,突出了中心。小作者的語言簡潔流暢,耐人尋味,給人留下許多想象、思考的空間:春天是尋常的,故事是不尋常的;鑰匙是尋常的,期待是不尋常的;蔬菜是尋常的,親情是不尋常的。
(尚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