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富
王夫之說:“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绷⒁猓褪轻槍陀^事物或問題,直接提出自己的見解或主張,并闡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態度。作文的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題。
古人云:“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之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之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第一次、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都不用,要力避老生常談、人云亦云,這樣求新、求高、求深,才能引人入勝。
那么高中作文如何多角度立意呢?具體方法如下:
一是根據作者的思想立場進行多角度立意。
立場可分為三種,一是正面(贊同),二是反面(反對),三是折中(辯證)。
例如,2016年3月北京市豐臺區一模作文題:
近日,有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將中小學基礎教育學制年限由目前的12年縮短為10年,取消“小升初”考試,讓孩子坐上直通車,在一貫制學校愉快學習,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即將結束12年基礎教育的學生,這一提案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或思考?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立意導引:從材料來看,內容為基礎教育改革,我們不難從中提煉出核心要點:方案的改革內容是縮短學制、取消考試;方案的目的是愉快學習、健康成長等。對此方案,不同的考生可以有不同的立場,一是肯定支持(正面贊同);二是反對批駁(反面反對);三是具體分析這一方案的合理可行之處和不合理、不可行之處(折中辯證)。每個立意都聯系現實進行論證,即可寫出一篇立意鮮明、說理充分的文章。
二是運用發散性思維進行多角度立意。
發散思維又稱為輻射思維、擴散思維,是在思維過程中,以某一問題為中心,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擴散的一種思維方法。發散性思維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有正向思維、側向思維、反向思維等。運用正向思維,順著作文題的中心含義的方向去思考立意,叫作“中心立意法”;運用反向思維,從相反方向來考慮問題進行立意,叫作“反彈琵琶法”;運用側向思維,就是關注“主”之旁的“側”,或解讀“主”與“側”的關系,或解讀不同的“側”,從而有多個新立意,叫作“多向立意法”。
例如,根據下面“濫竽充數”的材料,寫一篇作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立意導引:本則材料中心人物是南郭處士,材料的核心意思就是諷刺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因此可以運用正向思維,用“中心立意法”,順著材料諷刺南郭先生“濫竽充數”這個中心,批評南郭先生不懂裝懂混飯吃,可以立意為:不能濫竽充數,弄虛作假,干事業要有真才實學;大鍋飯吃不得等。也可以運用反向思維,用“反彈琵琶法”,為南郭先生說話,挖掘“處士逃”這一“亮點”,贊同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沒有繼續硬占位子,還算有點自知之明,這樣可以立意為:要像南郭先生一樣具有自知之明。還可以運用側向思維,分析南郭處士之外的側面人物,用“多向立意法”,分別從齊宣王、齊湣王、樂師(隊長、隊友)的角度進行立意。如從齊宣王角度可立意為:大鍋飯制度,讓濫竽充數者有機可乘;奢華荒淫,不能鑒別人才。從齊湣王角度可立意為:不墨守成規,厲行改革,使無能者無藏身之地;鑒別人才,重真才實學。從樂師隊長角度可立意為:要避免失察失職,注重管理,避免用人不當。從隊友角度可立意為:應幫助南郭先生,發揮集體主義、團隊精神;要反對不敢揭發、斗爭,無原則地一團和氣。
發散性思維,就是從思維的各個層次出發,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如針對上面“濫竽充數”的材料,可以總結出以下幾條發散性思維要點: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幾“人”“物”就有幾個思維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因”,就有幾個思維角度;一個事件,一個人物針對不同的目的、作用、意義等方面,思維角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