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以一種模擬現實的姿態,訴說著超越現實的夢想,卻不敢回過頭來,直面現實。
的確,虛擬可以創造出一種新現實。關上燈,戴上“眼鏡”,你就可以置身于各個具體的場景中。技術越發達,逼真度就越高;技術越成熟,實在感就越強。
VR,就是一種先進技術。然而,VR又不僅僅是一種先進技術,它更是一種哲學,一種態度。它在本質上迎合了現代人的種種需求。
對充實感的需求。前一秒你還在試衣間,下一秒就跑到了門診室。手表的滴滴答答再也不會對你造成“時間不夠用”的困擾。
對超越感的需求。它給你帶來力量感,賦予你在時空經緯網之間自由穿梭的能力,讓你擺脫了現實逼仄的平凡,感到自己無所不能。
對新鮮感的需求。日復一日的機械式勞作沒了。在這里,你擁有多重生活,欣賞著不同的情景,領略著各種可能。
就像海綿,抱得越緊,就越難以松開。一切對于現實的不滿,對于無限可能的向往,一切遠方,一切詩意,都在這塊海綿里。
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指出,這樣頻繁地將“眼鏡”戴上摘下,不僅讓人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的差異,還可能加深人們對現實的不信任,使人們愈發認為,只有在虛擬中根據各人喜好、需求“創造”出來的新現實,才是最好的現實。它,割裂了人們與現實。那些對于充實感、力量感、新鮮感的追求,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追求嗎?
更多的是一種假象,一個購買主義的循環。根本上,一個人的時間無法增多,一個人也只能擁有一種生活。充實感的背后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鮮感的背后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看別人活膩的地方”。
它給人們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只是,人終將面對現實,當你的“眼鏡”不得不摘下、開關不得不關閉之時,習慣了虛擬的你,又將怎樣面對這個陌生的現實呢?我們應該摒棄它,扔下它,遠離它,不去看它,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逃避?宣揚自己熱愛現實的背后,是麻木、漠然于現實的心靈。
事實上,對于充實感、力量感、新鮮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們與現實構成了兩個看似矛盾的維度。
而我們真正所應做的,不是舍棄一方追求另一方,而是讓VR回歸到一種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面,是現實的另一面。
虛擬,源于現實,是現實的延伸,也是現實的一種。我們應當用海綿自主地擦掉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讓虛擬完善現實,進而成為一種現實。
高分點評
這是一篇很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其“深度”,一是表現在對“虛擬世界”的全新理解,即“虛擬,源于現實,是現實的延伸,也是現實的一種”,它會給我們帶來“充實感、超越感、新鮮感”,也會令我們與現實產生隔膜;二是表現在對“虛擬世界”的辯證態度,既不要沉湎于此,亦不能一味逃避,而應當讓它“回歸到一種工具本身”,充分利用它而不是被它所困。在闡釋、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作者善用比喻、對比、引用、排比等多種手法,將道理闡述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此外,文章語言也很值得稱道,含蓄凝練,極富張力;不少句子十分形象又蘊含哲理,頗耐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