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引發熱議。眾多媒體接連報道了關于“女排精神”的話題,為女排精神下了種種定義。在我看來,女排精神并不是奪回了冠軍,而是明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
“女排精神回來了”之類的話語搶占了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這次奧運會的奪冠確實證明了女排精神,但真正意義上的女排精神難道只是贏得比賽就具備了嗎?我認為不然,就像中國排球領軍人物所說的那樣,“女排精神的傳承一直都在,我覺得不是贏球有女排精神,輸球沒女排精神,我們的訓練很刻苦,不能單談女排精神,要看到整個努力的過程”。事實真的就像郎平所說,中國女排曾一度陷入低谷,她從危局中接手中國女排,接手的是一支人員老化,打法搖擺的隊伍。面對轉型的困境,郎平帶給中國隊最大的改變就是組建“大國家隊”,高強度的集訓使許多年輕的新人如春筍般冒了出來,每天在訓練場上練習的她們即便受到萬般挫折,也不言放棄,這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其實,女排精神一直都在,我們不能以成功來歡呼“女排精神仍在”,以失敗來感慨“女排精神渙散”。也許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賽場上的成敗才是關注的焦點,而賽前的拼搏努力,訓練場上揮灑的汗水都被忽視。其實我們身邊也不乏此類現象,許多人羨慕“學霸”取得優異成績,但仔細一想,光鮮背后,別人也許付出了比我們多十倍的努力。
“女排精神”的真諦是堅韌、頑強、拼搏,而非輸贏。如果中國女排沒有日常的積累,艱苦的訓練,光靠精神是不行的,只有在訓練場上刻苦訓練,在比賽場上頂住壓力,將能力發揮到極致,才是精神最有力的體現。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現代化社會,女排精神要與時俱進,遇到挫折時要及時調整戰略,不以輸贏為目的,力爭奮進最重要,就像郎平的態度:“我們最終的目標不僅是里約奧運會,更是2020年奧運會的勝利。”
女排精神一直都在,我們不能以成敗來論精神,要用平常心對待比賽,達到拼搏、不言放棄的境界。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語言老練的議論性文章。標題“莫以成敗論精神”獨特新穎,別具一格。文章主體部分從“精神與結果”的角度看待新聞事件,融入個人獨特的感受和思考。在論證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很好地佐證了這個觀點,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文末卒章顯志,升華主旨。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6分+發展等級18分=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