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燁
我10歲那年,爺爺還在學校任教。偌大的教室,我踮起腳尖,夠著窗戶往里看,板書整齊而工整,講臺下的哥哥姐姐們坐得十分端正,依稀聽見爺爺用他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講解著什么,哥哥姐姐們不時開心大笑。印象中,學校老師講課時臉繃得像新納的鞋底,哪有讓學生這么放聲大笑的老師?
我12歲時,熱愛教育的爺爺退休了。我以為他會失落,會寂寞,會不知所措。干脆在家里閑著,賞賞花品品茶?不曾想他回歸了農民生活,種地、施肥、除蟲、砍柴、挖草藥,樣樣精通。在陽光肆虐的時候,他戴著一頂草帽,拿著一把鋤頭,把汗水灑向大地,膚色早已和土地融為一體。我想幫幫他,他卻將我推到樹蔭下,怕我曬黑。無奈我只能在他休息的時候給他擦擦汗,遞上一碗水。我問他退休了怎么不休息休息,他笑著說:“這么好的地可不能荒著,多種點作物,賣點錢補貼家用;再說,干點活渾身舒坦,看看我這老骨頭能干到什么時候。”爺爺轉型之快,讓人始料不及。我打心眼里佩服爺爺。
我15歲時,父母都忙著工作,家里需要有人照料,爺爺便主動請纓來到縣城,角色又一次轉變了。許久不見,爺爺的頭發幾乎全白,聲音卻依舊洪亮。60歲的高齡,40歲的身體,形容他是再合適不過了。爺爺并不怎么會做菜,但他還是很努力地去做,時不時還有些新花樣。有時用土豆煮面,有時往蒸雞蛋里擱點醬油,有時好吃得無法形容,有時又奇怪得令人咂舌。可不管怎樣,我都會夸他做的菜好吃。每次受到夸獎,爺爺都會搖搖頭說菜不好吃,但一轉身,嘴角忍不住掛起笑容,宛如一個孩子得到了一顆糖果。奶奶來到家里后,他終于可以不那么忙碌了。只見他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捧著書一頁一頁地看,時而皺眉,時而沉思,時而微笑,仿佛是遇到了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現在,他仍在家里照顧我們,經常給我送飯。我還在上課,他就在外面靜靜地等,等我出來就將熱氣騰騰的飯菜遞給我,樂呵呵地同我說上兩句話,對我的稱呼仍是兒時的那句“小子”,滿是慈祥。
突然想起兒時同爺爺去摘柿子,他爬上樹,扔給我一個熟透的甜柿子,我滿心歡喜地接住,可紅彤彤的柿子卻在我手里爆裂開來,弄得我滿手紅醬,好不掃興。樹上傳來爺爺爽朗的笑聲,我有些不高興。我向來不喜歡柿子,因為未熟的柿子生硬青澀,熟透的柿子又黏稠甜膩。我剛準備去洗手,爺爺卻笑著叫我嘗嘗看,我半信半疑地舔了一口手上的柿子,啊,味道真甜!
點評
爺爺是一位普通的鄉村教師,任教時幽默風趣,深受學生的喜愛;退休后閑不住,回歸農民生活;進城后幫兒子料理家務,盡職盡責。作者用回憶連綴起一個一個的片段,創設一個一個的情境,來表現祖孫之間的親情。作者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細節等描寫手法,刻畫了一位可親可愛的爺爺形象。爺爺的形象,定格在讀者的腦海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感情真摯,感人肺腑,讀后能引起心靈的共鳴。文章結尾不同凡響,照應標題,烘托意境,耐人尋味。
【作者系湖北省英山縣第一中學學生,指導并置評:李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