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已經進入穩步發展階段,而中小城市和廣大縣域城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還存在較大的滯后性。這主要是由于縣域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多突出問題,縣域發展有效模式仍然值得探索和研究,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可以快速有效的聚集各種資源要素,提升經濟總量,并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打造更多的縣域亮點,加速城鄉統籌,進而加快縣域新型城鎮化進程。在這一模式的牽引下,縣域發展必須要從全域城鄉統籌角度加強頂層設計,以產業優勢形成區域發展內生動力,以項目建設作為具體抓手,加強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的合作,最終創新新型城鎮化運營和效能。
資源要素聚集
結算經濟牽引縣域發展的核心內涵
由于我國城鄉經濟差異巨大,大城市或者說核心區的城市經濟的極化效應大于其擴散效應,使得縣域經濟未必能借核心的城市經濟獲得更快發展。處于外圍區的縣域經濟要想實現發展,如果依靠或等待中心區的擴散效應來慢慢滲透,是一種被動發展。那么縣域城市如何才能實現極化作用,聚集縣域乃至周邊地區資源快速發展,主動快速發展提升本地經濟水平呢?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發展是有效模式。
所謂結算經濟就是指通過政府主動的行為,在項目建設、城市管理、產業招商、園區運營、專項試點等方面給予社會組織一定的特許權,推動人才、技術、資金、產業等資源要素聚集形成產業集聚區,圍繞產業集聚區打造形成多種項目、多種產業、多種運營、多種交易的結算類別,從1個產業集聚區到N個產業集聚區,進而不斷加強各類資源要素聚集能力,擴散輻射整個縣域,形成中心+園區+基地+縣域的發展模式。
——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快速有效的聚集各種資源要素。結算經濟以打造產業集聚區為目的,通過政府主動行為,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領域以特許權方式推動各類資源要素聚集,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主動吸引集聚各類產業資源要素,構建產業鏈生態圈,這比被動等待大城市中心城的輻射擴散要更加快速。
——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可以迅速提升經濟總量。結算經濟的核心是要素中心,要素中心包括認證中心、交易中心、產業基金、雙創中心、電商中心、物流中心等體現科技創新功能的要素,重點是將要素中心及專業市場的結算功能放進來,形成真正的投入產出,并由要素中心輻射擴散到第二圈園區建設,第三圈基地生產,都可以產生經濟、社會等多重效益。
——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可以更好的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從對結算經濟的概念、內涵和主要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到,結算經濟覆蓋的是產業鏈的高端功能,是綠色循環經濟的典型體現。同時,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掘地方的文化、生態、資源等優勢,形成信息流、物流、人流、資金流的有機結合及集聚,推進縣域發展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實現新型城鎮的生態文明建設。
——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可以打造更多的縣域發展亮點。結算經濟的目的是打造產業集聚區,但并不是只打造一個產業集聚區,覆蓋不同行業、不同產業可能是N個產業集聚區,每個產業集聚區都可以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個發展亮點,因為每個產業集聚區都一定是緊密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稟賦轉化發展優勢的,不同的鄉鎮、不同的鄉村都有自己獨特的文脈和文象,進而形成特色的發展路徑。
——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加快實現城鄉統籌。結算經濟通過要素中心以及專業要素市場的打造聚集更多的資源要素形成中心+園區+基地+縣域的發展模式,每個產業集聚區都是中心+園區+基地+縣域的發展模式,N個產業集聚區形成的就是N個中心+N個園區+N個基地+全縣域的發展模式,這樣的一張網絡化空間布局就是切實推進全域城鄉統籌的操作路徑。
——以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加快打造縣域核心競爭力。通過結算經濟,深入挖掘該區域資源稟賦、產業要素的經濟價值、區域價值、戰略價值,結合區域大趨勢、國家大環境,謀劃縣域創新發展路徑,推動地區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變成產業優勢、功能優勢、價值優勢,形成產業集聚、構建產業鏈群,打造核心競爭力,加快縣域城市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全域城鄉統籌
結算經濟推動縣域發展的首選路徑
——從全域城鄉統籌角度加強頂層設計。新時期的縣域經濟發展,不能再從單一產業、忽略鄉鎮村、只抓幾個項目、一個思路解決所有問題等這些片面角度出發了,必須從全域城鄉統籌角度出發,以系統思維對全縣域發展做通盤考慮,統籌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產業、空間、重大項目、投融資以及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等專項問題,構建以“生產、生活、生命、生態”四生理念做指引,信息化與農業化、城鎮化、工業化“四化”深度融合的美麗鄉村+鎮域經濟+縣域經濟+區域經濟的四層結構新型城鎮化價值體系,
——以產業優勢形成區域發展內生動力。以結算經濟牽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仍然是產業發展,必須通過挖掘特色優勢資源,尋找動力源,培育新載體,形成龍頭產業、配套產業和機會產業的復合產業集群,打通產業鏈條,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產業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園區化、園區社區化、社區帶動城鎮化,通過全產業要素的集聚帶動區域的城市建設。
——以項目建設作為結算經濟具體抓手。以結算經濟為牽引形成的三圈體系,即要素中心(包括認證中心、交易中心、產業基金、雙創中心、電商中心、物流中心等),產業集聚區(包括特色消費、博覽展示、生產加工、商貿配套、倉儲物流等),整合輻射區(綜合示范區、總部莊園區、配套供應基地、外阜協作區),這樣的一個體系是眾多項目集成的一個體系,每個具體的項目都可以作為結算經濟的切實抓手,從項目建設作為突破口,逐步形成立體化真實的結算經濟牽引縣域發展模式。
——加強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的合作??h域經濟實力本來就相對薄弱,單純依靠縣域自身統籌全縣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不太現實,也會影響縣域經濟發展進程。因此,必須引入社會資本,通過采取組建地方性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公司、公私合營(PPP)、組團式開發、資源置換式開發等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投入縣域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性住房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
——創新新型城鎮化運營和效能。在縣域經濟投融資中應通過開發性金融、產業基金、產城融合的PPP等創新金融模式,實現城市的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做好結算經濟牽引的縣域新型城鎮化投資運營,實現“產業+金融+科技+人才+互聯網+土地”六大要素的有機復合。在結算經濟中,要通過塑造地區投資理念,把理念變成項目,把項目變成項目集群,再把項目集群變成投資品,把投資品再落實,創造項目孵化器,改變偶然招商為持續招商、戰略招商、項目孵化器招商,使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產業保持健康的發展方向,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效能。
——加快智慧城市和海綿城市建設。智慧城市重點要解決縣域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解決如何與產業結合形成城市新增長點問題,顯著提升城市普惠化公共服務能力,突出建設實效和作用。海綿城市是“新型城鎮化”體系下生態城市理念的重點內容,既要關注縣域城市農田水利、江河湖泊、生態濕地等“城市生態圈”,又要統籌產業、環境、水源、水廠等“城市生產圈”,同時也要兼顧城市水務、都市產業、市政道路、景觀園林、城市復興等“城市生活圈”。智慧城市和海綿城市都是推進縣域新型城鎮化的具體路徑,在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的指引下,需要持續深入具體應用到縣域經濟發展中,并與之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