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昌


3年前,在編寫—本有關民間泥塑口袋書時,第一次看到柳成蔭的作品,不禁眼前一亮:無論造型和設色,都與傳統的惠山泥人不同。外形特別嬌小、顏色也十分雅致。但不論是看關于惠山泥人的書籍文獻,還是網絡搜尋,都鮮有他的身影。
未想3年后的初冬,因為特殊機緣,我來到惠山腳下的一個小區,走進了柳成蔭的家。
藝不驚人枉少年
初見柳成蔭,好生平易。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體態微豐,面色紅潤,眉發銀白,說話的時候笑臉盈盈,像是江南泥人里的壽星。
很多年了,柳成蔭一直與老伴一起生活。都是70多歲的高齡,敞亮的房間被他們收拾得井井有條。
最靠里的一個小間,是他的工作室。中間是畫案,堆放著不少書籍資料,三面環墻的柜子里,陳列著柳成蔭的作品。那些原來只在圖片上見過的泥人,未曾想競如此嬌小而精致。靠窗邊的光亮處,放著一張小小的木桌,就是柳成蔭的工作臺?!拔颐刻焐衔缍家谶@里做泥人,今天破個例,我們好好聊聊!”
他一邊為我們沏茶,一邊笑著說起過往。柳成蔭做泥人是受叔父柳家奎(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影響,叔父比他大13歲,畢業于國立藝專(現中國美院)。叔父回老家,見他喜歡,就帶著他畫畫、捏泥塑。那時,他才10歲出頭,興趣就這樣培養起來了。“我叔父對無錫泥人的貢獻很大,但留下來的作品很少,誰也沒想到他那么早就走了?!绷墒a指著柜頂的幾件作品說,“叔父是雕塑專業畢業的,眼光和手法都與當地的民間藝人不同?!彼麑θ宋镄蜗蟮奶幚砗蜕识贾v究藝術的微妙感,不那么跳。”
柳成蔭坐在灑滿光線的藤椅上,—直面帶笑容,他回憶起自己學藝的情形。“我是1958年進的無錫市泥人廠創作組。那時候,國家剛解放不久,政府很重視手工藝品的外銷,泥人的市場很好,廠子里就大量招工。叔父是畢業后到泥人廠的,他問我愿不愿意干這一行,我自然很高興。因為原本就有基礎,所以上手也很快。我的師傅叫周作瑞,是個了不得的人,在他的指導下,很多東西我一看就會。那時候,泥人都很小,我就再往小里做,把它們做有趣,做精到?!睕]想到,人廠的第二年,他創作的彩塑作品《小演員》就在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展”上獲得了優秀獎,這個獎是在3000件入選作品中評出來的,全國只有7個。作品還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提起這件事,柳成蔭開心得不得了?!拔业男∧嗳四菚r候很出名,很多大畫家都想討一個,他們都是拿畫來換!呶!那張畫是程十發看過我的小泥人之后創作的?!绷墒a將墻上的一幅畫指給我,畫面一尺見方,3個少數民族少年在采草喂鹿。畫中人的原型就在柜子里,是幾介只比蠶豆略大的《民族娃娃》。高約2.5厘米,人頭占了1厘米多,整個臉部只畫了一雙眼睛,眉眼清楚,十分可愛。“還有華君武、吳冠中,他們原本不大喜歡惠山泥人,覺得沒新意。見到我的泥人后,都喜歡極了,要我送給他?!?/p>
未入學院的“學院派”
“很多人看過我作品,都認為我是學院派,覺得我的作品和傳統的惠山泥人不一樣?!逼鋵嵙墒a沒進過美術院校,他從16歲進廠當學徒,一直干到32歲,后來調入無錫市泥人研究所搞創作。無錫泥人最紅火的時候是在20世紀70年代,廠子一共有800多位職工,為國家創了不少的外貿收入。當時一個小小的惠山泥人就能夠換取22美元,廠里一天能生產幾萬件。二三十歲的時候,趁著精力好,他夜以繼日地干活,臨摹傳統的泥塑作品,如癡如醉,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柳成蔭越說越起勁,不斷地撓頭打手勢,像個孩子。他的小泥人作品總是透露出一股可愛的幽默勁,與他這種赤子之心不無關系。
我細細端詳他的作品,柳成蔭說,這些大多都是復制他自己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間的作品。那時的泥人很小,尺寸基本都在五六厘米以內,最小的《李逵》僅僅只有3厘米左右。但是無論多小,人物都姿態可人、眉目傳情,令人愛不釋手。
這些小巧的泥人,我反反復復地看了幾遍?!拔矣X得您的小泥人的藝術手法首先是概括和夸張,因為形體太小,無法就諸多細節進行寫實的表現。必須要舍棄次要細節,抓住主要特征。因此夸張的手法就是對概括的更高提煉和巧妙提升。同時,民間泥人三分塑、七分繪的手法在您作品中依然管用,但是您的筆法更為精確和穩練,塑與繪結合得非常緊密?!绷墒a一邊點頭一邊補充說:“你說得有些道理。還有個原因是,早期的惠山泥人通常是用一片模子印制的,所以造型必須圓潤簡練。而且,絕大多數的泥人都重在正面展示,行話叫‘重前不重后。我想了一個辦法,在創作時盡量把表現對象組合在一個規定的形體中?!?/p>
創作《八仙》時,他把人體做了扁化式處理,將圓雕盡量趨于浮雕化,減弱表面體積,強化輪廓的整體性。且在塑造人物動態時注意利用視覺錯位,抓住側身旋轉時的動作,恰到好處地捕捉了各個人物的精神狀態?!爱斎?,塑得好還要畫得好?!碑嫷煤弥饕侵搁_相,開相必須根據人物造型的需要,進行適當的概括變化。比如美女和兒童的眼睛,要畫得細長細長的,有時超過真人比例的_二倍,不但不會有怪誕之感,反而使描繪對象的氣質俊秀而含蓄?!拔矣袝r有意破壞和改變事物的常態,而代之以想象的形態。畫達摩、鐵拐李一類人物,有意把眼珠畫成方形,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更為凜然。易圓為方,好像破壞了人們正常的視覺習慣,但它所破壞和違背的,只是自然形體的個別規則,而它所遵守和運用的乃是形式與內容相互關系的普遍規律。這是一種高于自然的美,這可能就是我的作品之所以生動耐看的原因吧!”
柳成蔭的作品與常見的惠山泥人不太一樣,無論是塑形、裝飾還是色彩。尤其是色彩。與常見的花花綠綠的惠山泥人不同,柳成蔭的泥塑用色含蓄淡雅,很有幾分當下流行的“高級灰”感覺。
但他其實喜歡用鮮艷、飽和的色彩?!爸灰什粵_就好。我較多地用對比色來緩;中和協調,比如《關公》,我用的是紅臉和綠袍。以綠色為主基調,但帽盔是金色的,再加上大把黑色的胡須,如此,既穩重又雅致。”
在特殊年代來到無錫的“外地人”,用自己對美的理解豐富了惠山泥人的審美系統。20世紀90年代,國營的泥人廠解散,柳成蔭就很少再拋頭露面,而是在家潛心創作。近年來,讓他有些憤懣的是,非遺保護中對本土主義的強調,使得包括他在內的一些“外鄉人”受到了藝術輿論上的打壓和排擠,認為他們的作品不是正宗的惠山泥塑??梢钥隙ǖ氖牵亓ⅹ毿械乃囆g風格,是對鄉土藝術的另一種高度詮釋。
老驥伏櫪不言棄
說起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柳成蔭更多的是歡欣與淡然。他笑著說:“捏泥人從來就不是個時興的行當,我做這個,純粹是因為喜歡。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個人喜好。我叔父家的堂哥便沒有繼承父親的手藝,我卻跟他學了手藝。我的兒子,喜歡畫畫,我就鼓勵他搞動漫。什么事情不能強迫。現在很多捏泥人的收入都不太好。科技很發達,連3D打印都出來了,也不知泥人這行當能做到什么時候?”
近年來,因為眼力問題,小泥人他很少做了,大的泥人又幾無市場。這種I青況下,柳成蔭就改做紫砂。因為有著近60年的泥人功底,做紫砂對他來講并不費力。但是,紫砂只塑不繪,省略了一半多的藝術技巧。在塑造上,紫砂又比小泥人更加講究細節的表達。為了發揮個人特長,柳成蔭將紫砂作品集中在更具造型感的實用壺具上。
“已經形成習慣了,每天都會做,如果沒有打擾,有時會做10個小時。”柳成蔭對紫砂作品介紹不多,可見在他心里,只對小泥人情有獨鐘。
問及傳承,他拿出一本圖冊來說,以前在泥人廠和研究所帶了一些徒弟,都工作性質,后來很多也就成了同事。泥人廠解散后,改行的人很多,只有少部分喜歡的人還在堅持做。“現在很講師承,其實,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影響主要是內心?!必S子愷對他的影響就很大,叔父對他影響也很大,一個是精神追求,一個是手藝熏陶。
至于到底教過多少徒弟,他也不清楚。上世紀70年代,柳成蔭的故鄉逐漸形成了一個泥塑團體,被稱為“嵊州泥塑”,多數人都是在柳成蔭和他叔父柳家奎的影響下從事泥塑創作的。那時候,家鄉的青年們從嵊州來到無錫,求教于柳成蔭門下,后都逐漸獨立,在江浙一帶從事泥塑創作。
對于泥塑手藝,柳成蔭比較悲觀?!斑@個手藝注定是要被時代淘汰的,做的人會越來越少,最多是建個博物館把這些東西陳列起來,讓以后的人看看。而且我以前的那么多作品也都沒有留下來,隨手就賣掉了。這些手藝,玩玩可以,沒辦法再回到以前的樣子了。我到了這把年紀,就抓緊時間做點作品,把自己想做的東西都做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