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
摘 要:隨著大學生的生理成長,心理成熟,戀愛是異性長期接觸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社會文化形態影響的必然趨勢。然而,戀愛狀態過熱,戀愛方式過格和戀愛成本過高已成為大學生戀愛中普遍出現的問題。本文基于對河北大學大二至大四年級有戀愛經歷的大學生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闡述當今大學生戀愛成本現狀,并重點從雙方戀愛心理視角介入,分析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成本;戀愛心理
1 問題的提出
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是人們期待和向往的,然而,大學消費是不可忽視的部分,除了學費、書本費和生活費,戀愛消費是很多大學生日常消費中的固定支出之一。據《重慶商報》報道,一西南政法大學大四男生戀愛成本一年竟超過一萬元。
近幾年來,關于大學生不堪戀愛花費重負,失戀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時有發生,引起人們一片噓唏。戀愛成本過高,無疑給大學生個人及家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會讓大學生有精神壓力,不利于其自身健康發展,對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也會造成消極影響。
由此可見,研究大學生戀愛成本現狀及原因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2 戀愛成本現狀
以河北大學大二至大四年級有戀愛經歷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大學生戀愛成本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累計發放學生問卷100份,回收95份。通過調查訪談,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部分大學生月均戀愛成本在300—500元之間
51%的大學生月均戀愛成本在300—500元之間,37%的大學生月均戀愛成本在100—300元之間,戀愛成本超過500元的占10%,低于100元的只有2%。不少大學生表示,除了日常開銷之外,偶爾外出旅游平均每次花費都在800元以上。
(二)戀愛成本以飲食費和逛街購物費為主,但旅游度假費最高
98%的大學生在飲食和逛街購物上都有支出,94%有紀日度節費,89%有娛樂休閑費(看電影、打游戲、唱歌等),85%有旅游度假費,而76%有交通通訊費。在滿足上述所有開銷項目的大學生中,旅游度假費最高,其次是飲食和逛街購物費,娛樂休閑費排在末位。
(三)農村戶籍的大學生月均戀愛成本較低
農村戶籍的大學生月均戀愛成本較少,基本在300元以下,主要包括飲食費,紀日度節花的禮品費等花費較低的項目。
(四)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戀愛成本低
多數女大學生的月均戀愛成本在300元以下,在300—500元之間的女大學生只占24%左右,而大部分男大學生月均戀愛成本都在300元以上。
(五)異地戀的大學生戀愛成本較高
異地戀的大學生在雙方在校期間相對省錢,免去了飲食和逛街購物費,但在旅游及交通費用支出較高,通常一年內達2000元以上。
(六)大學生戀愛成本主要由家長支付
87%的大學生戀愛成本完全靠家長提供的生活費支付,1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會去做兼職來應付戀愛花銷,不過大部分比例還是要依靠家庭。
3 問題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戀愛成本過高直接與其不成熟的戀愛心理相關,但這并不只是個人選擇的過錯,更深層的原因是必要的家庭干預和學校教育缺位,以及整個社會浮躁的消費風氣的影響帶動。
(一)大學生戀愛心理的不成熟
大學生戀愛心理的不成熟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擇偶標準的不全面。根據此次調查,當代大學生首先考慮的擇偶標準是經濟生活條件。其次,大學生更傾向于有才能和社會發展能力的對象。再次,大學生會很看重對方的外在條件,尤其是男大學生對女性的外貌條件有著很高的要求,但對于諸如善良、孝順等優良品質的要求并不強烈。二是攀比虛榮心理嚴重。69%的大學生在戀愛消費中最注重氛圍格調,17%的大學生最看重價格品牌,最看重質量的只有14%。為了向別人彰顯有另一半的優越感,部分女大學生把“你肯為我花多少錢”看成一種男友愛自己的方式,花得越多證明愛自己越多,戀愛花費高反而成了一種炫耀的方式。三是戀愛消費存在性別歧視。大學生支持“男生單方面埋單”的占53%,“男女雙方交換埋單”的緊隨其后,占36%,堅持“AA制”的大學生比例不高,僅占11%,沒有人支持“女生單方面埋單”。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傾向于男性在戀愛支付上承擔主要責任,而對女性采取的是寬容禮讓的態度,這也反映了對不同性別的刻板印象。
(二)大學生家長的忽視
大學時期的戀愛,是一場耗費金錢、時間、精力和情感成本的投資,與每個大學生的家庭背景相關。經濟條件尚可的家庭,對在外上大學孩子的經濟需求幾乎是有求必應。多數大學生在戀愛后沒有主動要求增加生活費,而是需要錢的時候跟家里說一聲,家長很少問過用錢的理由。所以家長們很少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談戀愛,對其戀愛成本也一無所知。這就造成了大學生戀愛成本放任自流的狀態,完全由大學生掌握,家長沒有適時干預和指導。
(三)學校教育的缺失
由于大學生之前一直處在“禁止早戀”的枷鎖中,對如何進行戀愛并無經驗,大多是效仿他人而無自己獨特的戀愛方式。因此,普遍出現戀愛狀態過熱和戀愛方式過格的問題,消耗大量精力和經濟成本,而這與缺乏正規的戀愛教學指導有很大關系。大學課程中與戀愛指導相關的選修課少之甚少,學校忽視了這類課程的重要性,沒有及時地鼓勵與建議學生去選,學生忙于自身專業課與限定選修課,主動選擇這類課程的人很少。
(四)社會消費文化的沖擊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隨之帶來的社會轉型,當代消費文化盛行,沖擊著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和戀愛行為。個人形象,經濟狀況顯得尤為重要,“秀恩愛”手段花樣百出,而眾多明星的高價浪漫婚禮和添加婚宴更刺激了大學生戀愛支出欲望,由此戀愛成本不斷上升。
4 建議與對策
筆者認為,進入戀愛階段的大學生,開銷增加幾乎是必然的。戀愛必然要約會,外出吃飯是常規項目,吃完飯還得看電影,逛逛街,每逢生日節日以及紀念日,還要互送禮物,所以大學生即使秉承“有情飲水飽”的戀愛觀,也不得不面對賬單這個實際問題。所以取締戀愛成本的做法是不切實際的。
首先,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戀愛消費應理性務實,情調可以有,高調就不好了;應培養成熟的戀愛心理,雙方在戀愛支出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付出是雙向的,不應把壓力都放在一方的身上;應避免社會浮躁消費風氣的荼毒,不要過于物質化,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其次,大學生家長應注意察覺子女的戀愛情況,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其進行必要干預和指導,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讓子女參與到家庭財務管理中,使子女認清家庭實際經濟情況,體會到父母的辛苦與不易,在戀愛支出上學會量力而行。此外,家庭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最后,解決大學生戀愛成本過高問題需要學校和全社會的配合。學校應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戀愛指導和消費指導課程,從而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明確正常戀愛支出的內涵及重要性。整個社會應營造勤儉節約的理性消費觀念,鼓勵健康消費,借助大眾傳媒平臺宣揚正確的戀愛觀念和消費觀念。
大學生的校園愛情是值得珍惜與銘記的,不應以金錢維系,而要以真情維系。必要的戀愛支出可以增進雙方的感情,但要適可而止。經濟支出不是表達情感的唯一方式,如果雙方的戀情只是經濟上的往來,說明他們的感情出了問題,是難以長期維持的。
參考文獻
[1]戰平,王紅君《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0):28-29
[2]張玉新,李印《河南科技學院院報》,2009(4):98-99
[3]劉舒敏《教育與職業》,2007(2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