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 目的 靜脈血標本不同放置時間下對9項常規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方法 將采集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颊哐獦吮倦x心、分離血清, 并分別于1 h、2 h、3 h后, 用日立71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機重復檢查K+、Na+、C1-、血糖(GLU)、尿素氮(BUN)、ALT、肌酐(CREA)、 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9項生化指標, 并記錄檢測結果。結果 與采集后放置1 h比較, 放置2 h血液標本BUN、GLU水平有所降低, CREA 、K+、Na+、Cl-、TBIL、DBIL、ALT等指標略有上升, 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血標本采集放置1 h比較, 放置3 h血液標本GLU顯著降低, Cl-明顯增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28、8.68, P<0.05);BUN稍低, CREA 、K+、Na+、TBIL、DBIL、ALT略高,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標本采集后應根據臨床檢驗需求盡早進行生化檢測, 合理設置保存條件及時間, 如分批上機檢驗時先檢驗不穩定項目, 并全面控制血標本放置時間, 增強標本存儲條件, 嚴格把控標本質量與化驗無菌流程等, 從而降低檢驗結果偏差, 避免出現假性結果, 保障生化指標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 靜脈血標本;放置時間;生化檢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43
常規血標本是臨床生化檢驗應用最多的標本, 其存放時間或放置方式均影響生化指標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效果, 因此應盡量避免標本處理各個環節的檢測誤差, 以免影響臨床診斷與治療[1-3]。本院的住院患者通常于清晨6:00空腹采血, 由于標本采集量大, 采血時間過早, 再加上檢驗前需進行生化分析儀質控、校準等準備, 導致標本從采集結束到上機檢測至少需放置2~3 h, 無法即刻檢測, 直接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本文旨在通過觀察50例患者的血標本在不同放置時間及存放方式下相關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變化, 分析誤差出現的原因, 為臨床提供有效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50例慢阻肺患者的血標本, 采血前1 d 19:00以后禁食, 22:00以后禁飲, 采血當日清晨6:00空腹采集各患者血標本10 ml并注明采集時間, 均分置入三個不同真空采血管內。
1. 2 方法 采集后1 h, 35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測定9項生化指標, 檢測結束后加蓋室溫放置。并于采血后2 h、3 h, 再次上機檢測上述標本。均采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生化值檢測(K+、Na+、C1-、GLU、BUN、ALT、CREA、TBIL、DBIL 9項)。觀察不同放置時間下靜脈血標本9項生化檢驗結果。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采集后放置1 h比較, 放置2 h血液標本BUN、GLU水平有所降低, CREA 、K+、Na+、Cl-、TBIL、DBIL、ALT等指標略有上升, 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血標本采集放置1 h比較, 放置3 h血液標本GLU顯著降低, Cl-明顯增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28、8.68, P<0.05);BUN稍低, CREA 、K+、Na+、TBIL、DBIL、ALT略高,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生化全項是醫院檢驗科的常見的血液檢驗化驗項目, 主要指標包括肝功、腎功和血液電解質, 血糖和血脂等, 其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于人體多種系統的不同疾病均有較高的輔助診斷價值, 但由于檢驗過程中受患者生理心理因素、儀器操作規范性、標本采集質量等影響, 檢驗數據的正確性易出現一些偏差或誤差[4-6]。尤其是臨床實際工作常因各種原因需長時間保存標本, 其標本的存儲條件[7, 8], 如溫度、時間、周圍環境暴露情況等, 對于保障檢驗結果的正確性更為重要。從本次研究結果發現, 同時間采集同一患者的靜脈血標本, 即使放置條件相同, 不同的放置時間后仍會影響檢驗結果, 這可能與室溫條件下, 久置血標本易引起空氣污染微粒、雜質混入有關[9, 10]。因此, 建議采血后30 min即進行常規分離血清, 放置時間<3 h, 若發現標本溶血, 立即重新二次采集。GLU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 其測定結果可直接反映是糖代謝紊亂及神經內分泌激素調節情況[11-13]。研究表明[14], 血液內葡萄糖發生酵解同時, 離體后紅細胞也仍可通過糖酵解獲取能量, 細菌分解葡萄糖, 從而降低血糖濃度。此外, 20~22℃溫度下血標本血糖濃度以每小時0.3~0.4 mmol/L的速度發生降解。本次研究中, 患者血標本放置2h和3h后, GLU檢測結果分別比放置后1h下降3.2%和14.3%。建議臨床若無條件及時測定GLU時, 可采取分離血清低溫保存方法抑制烯醇化酶預防糖酵解。放置3 h后TBIL、DBIL的含量比放置1 h略有增加, 可能與長時間放置, 血細胞降解, 細胞膜通透性略有增加導致部分溶血或存在非肉眼可見的溶血干擾作用有關。血清中的ALT等多種酶活性可隨時間延長降低相應的活性且對光照、溫度等外界影響敏感, 其血清含量易發生異常改變。Na+、K+、Cl-為調節機體水分滲透壓, 保持酸堿平衡穩定的重要元素[15]。本次檢驗的標本放置2 h、3 h后, Cl-含量略增高可能與紅細胞內Cl-含量受限, 加之常溫條件下利于纖維蛋白收縮, 使三磷酸腺苷(ATP)產生障礙, 血液內CO2逸散致血液變堿Cl-移至血漿內有關。血清Na+、K+增高與隨著時間延長, 血糖分解降低, 能量缺乏供應, 鈉泵異常運轉, 細胞膜通透性改變有關[4, 16]。BUN為蛋白質代謝的終末產物, CREA為肌酸的代謝產物, 腎功能障礙時兩者在血中濃度隨之升高, 因此通過測定血BUN和CREA含量檢測腎功能損害的程度, 但受放置時間較短或外界因素影響較小等原因, 本次結果無差異。
總之, 影響生化檢驗的因素較多, 機制較復雜, 血標本采集后應根據臨床檢驗需求盡早進行生化檢測, 合理設置保存條件及時間, 如分批上機檢驗時先檢驗不穩定項目, 并全面控制血標本放置時間, 增強標本存儲條件, 嚴格把控標本質量與化驗無菌流程等, 從而降低檢驗結果偏差, 避免出現假性結果, 保障生化指標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許云虎. 標本放置時間對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0, 9(9):705.
[2] 邵大祥. 標本保存時間及溫度對血液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3, 34(21):2896-2897.
[3] 劉學政.血液標本放置時間和處理方式對血糖濃度的影響.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2, 33(3):368-369.
[4] 張麗霞.臨床化學檢驗血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0, 23(4):58-59.
[5] 卞珊. 血標本放置條件和時間對9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 現代醫藥衛生, 2014(18):2819-2821.
[6] 余德清. 靜脈血標本放置時間對常規生化檢查結果的影響.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3):690-691.
[7] 向英. 血標本放置時間和方式對9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 醫學信息, 2013(13):292.
[8] 郭輔眾. 靜脈血標本放置時間對常規生化檢查結果的影響. 藥物與人, 2015(2):64.
[9] 于福榮. 靜脈血標本放置時間對常規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醫學信息, 2015(43):156.
[10] 彭海維, 方宗君, 楊容, 等. 血標本放置時間和方式對9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 中國全科醫學, 2010, 13(30):3427-3428.
[11] 楊靜慧. 空腹靜脈血標本放置時間對常規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醫藥前沿, 2015, 5(31):342-343.
[12] 路洪祥, 程穎, 佟昌躍, 等. 分析血液標本不同放置時間對于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中國衛生產業, 2016, 13(12):90-92.
[13] 賈利軍. 空腹靜脈血標本放置時間對常規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1, 8(6):719-720.
[14] 徐杰鋒, 雷敏. 靜脈血標本放置時間對常規生化檢查結果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9):1353-1354.
[15] 張志雄. 血標本放置時間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廣州醫藥, 2005, 36(1):64-66.
[16] 許其明. 血液標本存放時間對生化檢驗結果影響的分析. 好家長, 2015, 10(11):222-223.
[收稿日期: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