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惠


【摘要】 目的 探討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應用普拉克索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帕金森病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實驗組患者進行左旋多巴聯合普拉克索治療, 對照組患者單用左旋多巴進行常規治療, 治療3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患者運動并發癥(劑末現象、開關現象、異動癥)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治療后1、2、3個月帕金森綜合評分量表(UPDRS)Ⅳ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運動并發癥劑末現象治療總有效率為96.7%, 開關現象為90.0%、異動癥為83.3%;對照組運動并發癥劑末現象治療總有效率為80.0%, 開關現象為66.7%、異動癥為6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帕金森病患者應用普拉克索治療運動并發癥有顯著效果, 有助患者快速康復, 改善生活質量, 同時更容易使患者接受,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帕金森病;普拉克索;運動并發癥;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amipexol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motor complications of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levodopa combined with pramipexole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evodopa for conventional therapy.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and motor complications (end of dose phenomenon, on-off phenomenon and dyskinesia) changes in two groups. Results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Ⅳ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after 1, 2,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ing motor complications of end of dose phenomenon as 96.7%, on-off phenomenon as 90.0% and dyskinesia as 83.3%,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ing end of dose phenomenon as 80.0%, on-off phenomenon as 66.7% and dyskinesia as 60.0%.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ramipexole show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which helps quick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it is easier accepted in patients. So it is worth to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Pramipexole; Motor complications; Curative effect
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中帕金森病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好發于老年患者當中[1], 據臨床統計我國65歲以上發生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高達1.7%, 多數帕金森患者為散發病例[2]。帕金森病常起病隱襲, 病程發展緩慢, 多數見一側肢體震顫發病, 從而累積全身發病, 臨床主要常見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等運動問題[3]。帕金森病的治療一直被臨床關注, 本次研究選取60例不同程度帕金森患者進行研究, 對普拉克索的治療效果進行了討論,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帕金森治療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實驗組中男22例, 女8例, 年齡65~80歲, 平均年齡(71.3±7.6)歲;對照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65~81歲, 平均年齡(73.3±8.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選取標準:① 所選的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 已被確診為帕金森病;② 所有患者除患有本病外, 并無其他嚴重疾病及并發癥在發生(如心力衰竭、肺結核、心律失常、重度貧血等);③ 本次實驗的目的和方法均經過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 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實驗組 患者應用左旋多巴片P.O., t.i.d, 250 mg/次, 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逐漸增加藥量, 每隔1周增加一次用藥量(125~725 mg, 最高為6 g, 分6~7次服用), 觀察患者的最佳用藥量, 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加用普拉克索片治療P.O., b.i.d, 0.25 mg, 持續1周, 之后根據患者病情增加藥量, 治療2個月后, 維持患者藥量在0.5~1.5 mg, t.i.d。左旋多巴與普拉克索聯合應用時注意左旋多巴的用量與服藥次數, 可適當降低或增加用藥量和服用次數。
1. 2. 2 對照組 患者單用左旋多巴進行常規治療, 與實驗組左旋多巴片的用法一致。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患者運動并發癥(劑末現象、開關現象、異動癥)的治療效果。其中治療效果包括治療后1、2、3個月的UPDRS Ⅳ評分, 該評分是指藥物治療的并發癥評分, 共10項, 每項0~4分, 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發病越嚴重。患者運動并發癥的效果評價根據UPDRS Ⅳ評分擬定, 顯效:UPDRS Ⅳ評分下降幅度>30%, 臨床癥狀消失;有效:UPDRS Ⅳ評分下降幅度在5%~30%,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UPDRS Ⅳ評分下降幅度<5%, 臨床癥狀沒有改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用擬定標準分別評價患者劑末現象、開關現象、異動癥的變化。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1、2、3個月UPDRS Ⅳ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運動并發癥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劑末現象、開關現象、異動癥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帕金森患者治療的關鍵在運動并發癥的處理, 帕金森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4], 如果不做好及時治療, 對患者的功能運動會造成嚴重損害。帕金森病的患者容易發生運動并發癥, 如有癥狀波動和異動癥, 其中有癥狀波動又可分為劑末現象和開關現象。劑末現象是指可預見性的運動或非運動的重復發生, 給予藥物治療后可以緩解該癥狀;開關現象是指突然緩解或加重的發病波動[5-7];異動癥是指表現為舞蹈癥或手足不自主運動的現象(可累積全身), 因此注重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的治療對患者病情恢復及功能運動的有重要幫助[8]。
據臨床研究多年發現[9-11], 左旋多巴對帕金森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不良作用, 增加了用藥后運動并發癥的發生,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普拉克索是一種多巴胺(DA)受體激動劑, 屬于非麥角類, 該藥直接作用與DA受體, 可以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12-14]。應用左旋多巴與普拉克索在治療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上有顯著效果, 應用后患者并發癥減少, 不良反應降低, 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榮祥.美多巴聯合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4, (3):154-155, 159.
[2] 王月英.普拉克索聯合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導刊, 2014, (1):88-89, 91.
[3] 歐陽櫻君, 邱恒峰, 賴明君, 等.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效果及患者磁共振波譜的改變.廣東醫學, 2014, 35(15):
2420-2421.
[4] 胡火有, 韓漫夫, 肖小華, 等.添加普拉克索治療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評分及非運動癥狀的影響分析.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6, 33(5):425-428.
[5] 劉妍梅, 冼文彪, 周鴻雁, 等.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療效觀察.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0, 5(5):425-426.
[6] 周俊偉.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80例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5):140-141.
[7] 郭孝元.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32):185-186.
[8] 鄭靜紅, 徐嘉賀, 梁群娣, 等.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療效觀察.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4, 28(6):586-587.
[9] 王心寧, 劉桂冬, 肖勤, 等.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療效觀察.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0, 23(4):299-301.
[10] 白璇. 鹽酸普拉克索片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6(1):23-25.
[11] 肖桂榮, 孫新芳, 吳承龍, 等.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晚期運動并發癥及抑郁的臨床研究.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14(3):221-222.
[12] 龍武, 楊期明, 蔣柏菊, 等.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13, 40(2):118-122.
[13] 劉曉芬, 符蓉, 黃藝洪.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4):482-483.
[14] 蔡彤彤. 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運動并發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北方藥學, 2016, 13(3):52-53.
[收稿日期: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