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 阮崢 崔健麗

【摘要】 目的 分析臨床機采血小板輸注無效(PTR)的原因, 為臨床科學、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參考依據和對策。方法 47例(172例次)輸注機采血小板患者, 按疾病分組:血液腫瘤病27例, 外科手術13例, 其他疾病7例。按輸注頻率分組:輸注1~3次為低頻組36例, 輸注≥5次為高頻組11例。計算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數(CCI)來判斷臨床療效。結果 外科手術及其他疾病患者輸注血小板無效率明顯低于血液腫瘤病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頻組血小板輸注有效率46.6%高于高頻組的2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小板輸注療效受很多因素影響。若輸注頻率增加, 有效率就會逐漸下降, 很容易出現血小板抗體, 繼而PTR, 臨床應進行配合型血小板輸注。
【關鍵詞】 單采血小板;血小板輸注無效;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94
臨床治療性血小板輸注顯著增多, 對于多次輸注血小板的患者, 有不一樣的臨床療效, 產生PTR, 就是患者連續兩次輸注足量隨機供者血小板后, 沒有達到合適的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數值, 臨床表現亦未有改善[1]。預防和治療PTR已成為臨床輸血的棘手問題。為科學、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 預防和治療PTR提供參考依據和對策, 現就本院血小板輸注療效情況及原因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本院輸注機采血小板的住院患者47例(172例次)。其中男25例, 女22例, 年齡8~87歲。按疾病分組:血液腫瘤病27例, 外科手術13例, 其他疾病7例。按輸注頻率分組:輸注1~3次為低頻組36例, 輸注≥5次為高頻組11例。
1. 2 血小板來源及輸注指征 機采血小板(效期5 d)由長春市中心血站提供, 符合≥2.5×1011/袋標準。內外科血小板計數分別為<20×109/L, <50×109/L, 同型輸注。
1. 3 輸注療效觀察指標及判斷 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輸注前和輸注后24h的外周血小板的數量;計算CCI。[CCI=(輸注后血小板計數-輸注前血小板計數]×體表面積(m2)/輸注血小板數 ×1000, 其中體表面積= 0.0061×身高(cm) + 0.0128×體重(kg) + 0.01529, 1000為調節系數]。當輸注2 h后的CCI<4500時, 表明有同種免疫或PTR。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同疾病分組比較 外科手術及其他疾病患者輸注血小板無效率明顯低于血液腫瘤病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不同輸注頻率比較 36例血小板輸注頻率≤3次的患者, 輸注有效率為46.6%(41/88);11例血小板輸注頻率≥5次的患者, 血小板輸注有效率為23.8%(20/84), 隨著患者輸注血小板次數增多后, 血小板輸注有效率明顯降低(χ2=9.7455, P<0.05)。
3 討論
影響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因素很多, 包括輸注前血小板自身質量、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等[2]。血小板的質量:血小板數量不足、保存溫度不適合及震蕩頻率、離心損傷、保存器材質量差、運輸過程和輸注治療操作不當等。研究表明[3-5], 血小板的保存時間也影響CCI, 應盡可能輸注新鮮血小板。非免疫因素:發熱、出血、脾功能亢進、藥物作用、嚴重感染、敗血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病理性因素, 均可使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增加。免疫因素:目前公認引起PTR的主要原因是同種免疫反應。白細胞抗原(HLA抗原)、血小板抗原(HPA抗原)、紅細胞抗原(ABH抗原)是血小板表面抗原, 其中導致PTR的最主要原因是HLA抗原的同種免疫作用, 占70%~80%, 但HLA和HPA常常共存[6-8]。另國外對血小板輸注的供受者性別與PTR的研究表明[9-11]:接受女性供血者的男性受血者下次血小板輸注的間隔時間可短, 在同一性別的供受血者中沒有此現象, 可能是相同性別的供受血者, 沒有受H-Y抗原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科手術及其他疾病患者輸注血小板無效率明顯低于血液腫瘤病患者(P<0.05)。低頻組血小板輸注有效率高于高頻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輸血頻率≥5次的患者有9例(9/11)來自血液腫瘤病患者, 說明血液腫瘤患者自身特點:病程長, 反復輸血, 可能體內產生了同種免疫反應, 存在血小板相關抗體而使輸注療效下降, 甚至出現PTR。其他疾病組患者中因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發熱癥狀(外科手術組中輸注血小板無效的1例也伴有感染性疾病), 故其輸注無效率較高。輸注血小板后產生抗體的頻率主要取決于輸注的次數, 研究證明反復大量輸注血小板的患者約50%以上產生血小板同種免疫抗體[12, 13]。
綜上所述, 當患者輸注血小板后出血癥狀未改善, 輸血后24 h血小板未提升30×109/L時, 臨床應進行適合性(配合型)血小板輸注, 科學、合理、有效的使用血小板, 及時判斷是否存在非免疫因素性血小板消耗, 排除非免疫因素(脾功能亢進、嚴重感染、發熱、出血、藥物作用等), 重視免疫因素引起的PTR, 嚴格控制血小板灌注的適應癥范圍及使用次數, 采用血小板抗體篩檢及特異性鑒定, 輸注配合型血小板, 提高臨床血小板輸注有效率, 避免患者血小板計數極度減低, 發生顱內出血等并發癥死亡。
參考文獻
[1] 曹春蘭.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影響因素和預防措施探討.醫學檢驗與臨床, 2012, 23(3):65.
[2] 曹曰針, 張琦, 王苑等.影響患者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原因分析.中國輸血雜志, 2014, 27(6):578-580.
[3] Taylor G, Osinski D, Thevenin A, et al. Is platelet transfusion efficient to restore platelet reactivity in patients who are responders to aspirin and /or clopidogrel before emergency surgery?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3, 74(5): 1367-1369.
[4] 李偉其, 鐘孟如, 黃麗香. 血液病患者單采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9):2044-2045.
[5] 王卓, 王修銀, 黃楨, 等. 臨床血小板輸注效果差異性研究.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6, 34(4):528-529.
[6] 程云. 血小板配型在臨床血小板輸注無效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63):17-18.
[7] 辛葉. 分析影響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32):198-199.
[8] 矯海燕.血小板抗體在血小板輸注無效患者中的表達意義.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32):34-35.
[9] Stern M, Infanti L, O Meara A, et al. Role of donor and recipient sex in platelet transfusion. Transfusion, 2013, 53(11):2801-2807.
[10] 馮強, 張麗. 204例輸注血小板患者的臨床分析.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15):2268-2269.
[11] 羅圓圓, 陳麟鳳, 汪德清. 13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5, 22(9):835-838.
[12] 馬蕾. 機采血小板的臨床輸注. 醫藥前沿, 2015, 5(26):35-36.
[13] 劉海波, 盧小東, 邵啟祥.血小板配型輸注的臨床應用.江蘇大學學報, 2013, 23(6):538-539.
[收稿日期: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