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柏
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平臺是近年來在國家加強基本藥物的電子監管的大背景下誕生的新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手段,目前已在云南全省實施,為食品藥品的監管帶來了全新理念。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平臺主要是通過搭建的網絡信息平臺對食品藥品的進銷存實施全程無縫遠程監管,下面結合我縣實施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的實際情況,就實施此項工作的效益作如下分析。
一是提高辦公效率。在實行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以后,我們實現了每一個星期在監管中心的兩個人就能實現對382家電子信息化監管企業進行一次數據填報查詢、預警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的全面監管,而在實行食品藥品信息化監管以前,對382家電子信息化監管企業進行監管一次需要9個人20天時間,前后相比,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多,達到項目建設預期將提高40%工作效率的要求。
二是降低辦公成本。在實行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以后,我縣食藥監部門對382家電子信息化監管企業進行監管一次的成本是4900元,即一個月的電費約500元,光纖費用是2400元,發現問題后對食品和藥品企業各進行一次靶向性的監督檢查,各需要100元;而在實行食品藥品信息化監管以前,我縣食藥監部門對382家電子信息化監管企業進行監管一次的成本是12500元,即油錢是8000元,下鄉補助是3組×3人×25元×20天=4500元,前后相比,行政執法成本降低了60%,達到項目建設預期行政執法成本將降低40%的要求。
三是提高監督能力。在實行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以后,我縣食藥監部門實現了每一個星期都能對382家電子信息化監管企業進行監管一次,一年就能監管50余次,而在實行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以前,我縣食藥監部門每年只能做到對城區的監管對象監管4次,對鄉鎮及村的監管對象監管是2次,前后相比,工作效率提高了10多個倍,而且能使食藥監部門的決策者能夠清楚、及時地了解決策的執行和進展情況;行政執法人員和社會公眾也可以通過投訴舉報系統監督政府決策,達到項目建設預期監督能力將提高20%工作效率的要求。
四是提高決策能力。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提供了食品原材料的購進情況、泔水處理情況、人員情況、供應商情況、許可證的情況以及藥品進貨渠道,進銷存、人員資質、證照等相關數據的分析圖表,能及時、準確、全面的集成化信息;并可根據生成的預警信息的目標性制定工作方案,有針對性的對重點區域和重點單位進行監督檢查,比較原先的執法監督,大大減少了片面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執法監督的靶向性及準確性。
五是縮短服務時間。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的運行使得社會公眾從發出服務請求,到服務請求得到滿足的時間最長是5分鐘內就可以通過視頻監視的語音對話系統,終端舉報等的遠程服務,并使用GPS定位系統及時指揮協調功能以有效的指揮服務;而在以前就是在城區也要開車出去,最近的地方也要10分鐘后才能到達目的地服務,相對比,達到項目建設預期服務時間減少50%要求。
六是降低服務成本。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的應用是廣大社會公眾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終端服務查詢我們在系統發布的法律法規、文件、通知公告、相關規范要求和安全知識,做到及時更新普及,并參與監督,與過去相比,可以減少跑到相關部門咨詢查詢的費用,使得社會公眾獲得公共服務所付出的成本的減少了,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七是提高服務質量。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能及時發現問題、快速溯源、迅速阻斷食品藥品安全隱患,避免發生安全事故。通過“陽光廚房”的打造及終端查詢、有獎投訴舉報等的方式讓社會公眾參與監管,隨時與監管部門互動、極大提升服務質量。
八是社會影響。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通過“陽光廚房”的打造及終端查詢、有獎投訴舉報等的方式真正實現消費者直接參與監督,政務公開更具體(政策法規直接查詢),最終讓監管部門、企業、消費者實現三贏即監管無空白,企業有誠信,民生得保障。
九是經濟可持續性。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每年需要33萬元左右辦公成本,新增通信電路租用費24000元、新增電費6000元、軟硬件平臺更新費、應用軟件維護費、信息中心運行維護費等3萬,均納入財政預算,有穩定的預算來源;而在實行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化監管以前,每年公務成本達40萬元,與以前相比,實際可節省10萬元左右。所節省的成本10萬元占上述新增成本的比例約3倍。
十是技術可持續性。采用了網絡信息化技術與監管部門、企業及消費者的需求有機結合,符合現代科學監管的需求,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系統可以運用于我們職能范圍內的餐飲服務、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的監管,也可以與用于食品藥品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也可實現其他物流管理,稍加改進,便可應用于其他領域,并可兼容其他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