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華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 中山 528415)
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Ⅱ/Ⅲ期直腸癌術后臨床觀察
張風華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 中山 528415)
目的:觀察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Ⅱ/Ⅲ期直腸癌術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收治的Ⅱ/Ⅲ期直腸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單純放療治療,觀察組在放療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對比兩組近期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對照組局部/區域復發率高于觀察組,1年無瘤生存率、腹瀉、骨髓抑制及手足綜合征發生率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與單純化療相比,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Ⅱ/Ⅲ期直腸癌臨床效果更加顯著,術后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均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圍,值得推廣。
直腸癌;腫瘤放療;卡培他濱;奧沙利鉑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重大疾病[1]。臨床上對于直腸癌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方式,但由于直腸癌位置較低,且深入盆腔,解剖關系較為復雜,手術不易徹底清除腫瘤,術后復發率較高,對患者長期生存率造成不利影響[2~3]。因此,對于直腸癌Ⅱ/Ⅲ期患者在實施手術后結合相應的合理輔助治療,可取得較好的長期療效。本研究分析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Ⅱ/Ⅲ期直腸癌術后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收治的Ⅱ/Ⅲ期直腸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4.38±2.25)歲;手術方式:Dixon21例,Mile’s19例;TNM分期:Ⅱ期28例,Ⅲ期12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63.83± 2.69)歲;手術方式:Dixon22例,Mile’s18例;TNM分期:Ⅱ期30例,Ⅲ期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單純放療治療,使患者保持俯臥位,給予體外放療,放射范圍為全盆腔照射,采用三維適形或調強適形放療技術,放療前在CT的引導下完成病灶的定位,在CT圖上勾畫臨床靶區與計劃靶區,減少或避免照射肛門括約肌,放射劑量為95%PTV,DT50y/25次/5周。觀察組在對照組放療的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放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給予靜脈注射奧沙利鉑(國藥準字H20143263),70 mg/m2,1次/d,分別于放療第1、2、4、5周使用。此外,口服卡培他濱(國藥準字H20133365)0.5 g/片,4片/d,2次/d,連續服用2周后休息1周即為1個療程,在同步放療的基礎上采用卡培他濱+奧沙利鉑連續治療2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近期療效,包括局部/區域復發率、1年無瘤生存率;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腹瀉、骨髓抑制、惡心嘔吐及手足綜合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對照組局部/區域復發率高于觀察組,1年無瘤生存率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腹瀉、骨髓抑制及手足綜合征發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目前,手術是治療直腸癌最有效的方法,由于直腸與盆腔間縫隙較小,手術視野有限,無法獲得寬闊的手術范圍,且直腸是沒有漿膜的包裹,術后復發率較高,增加二次手術或病情惡化的風險[4~5]。術后給予患者同步放化療,通過空間協同作用:放療作用于局部和區域病變,化療的作用是預防遠地轉移。然而,化療在預防遠地轉移的同時對局部術區與放療也具有相互協同作用,以此降低直腸癌的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無瘤生存率。
卡培他濱是抗代謝類產物,對細胞正常代謝過程實施干擾,并通過細胞增殖周期的作用,發揮抗腫瘤的效果[6]。此外,卡培他濱屬無細胞毒性的氟嘧啶類藥物,患者服藥后,藥物經腸黏膜進入肝臟,在肝臟中經羧基酯酶轉化進而轉變為無活性的脫氧氟胞苷,在其作用下產生脫氧氟尿苷,最終經胸苷磷酸化酶的催化產生5-氟尿嘧啶,達到抗癌細胞的作用[7]。而奧沙利鉑是第三代鉑類制劑,與5-氟尿嘧啶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采用奧沙利鉑聯合化療,患者耐受性較好,臨床有效率較高,有助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8]。本研究分析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Ⅱ/Ⅲ期直腸癌術后臨床療效,結果顯示,對照組局部/區域復發率高于觀察組,1年無瘤生存率、腹瀉、骨髓抑制及手足綜合征發生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患者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在放療的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可有效降低直腸癌局部/區域復發率,延長患者無瘤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此外,患者接受化療的同時服用藥物出現的腹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及手足綜合征等不良反應程度較輕,均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圍,停止治療后,不良反應均可消失,不會對患者造成負面影響。綜上所述,與單純化療相比,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Ⅱ/Ⅲ期直腸癌臨床效果更加顯著,術后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均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圍,值得推廣。
[1]帕力達·阿皮孜阿吉,阿衣古麗·哈熱,伊斯刊達·阿布力米提,等.Ⅱ、Ⅲ期低位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效果評價[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6,25(12):1310-1313
[2]王健仰,田源,唐源,等.MRI指導骨髓保護IMRT對直腸癌同期放化療血液不良反應影響[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6,25(3):244-248
[3]耿建昊,李小凡,李永恒,等.局部晚期直腸癌術前同步放化療中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劑量遞增的Ⅰ期臨床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6,36(7):501-504
[4]曹玲,楊永凈,石磊,等.VMAT聯合XELOX方案術前治療局部晚期直腸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2016,25(6):487-490
[5]新成,王玉斌,徐臣光,等.卡培他濱單藥或聯合奧沙利鉑同步放化療對晚期直腸癌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 (2):129-131
[6]曾敏,王巨武,張瑾熔,等.中低位Ⅱ~Ⅲ期直腸癌術前靜態調強放療和弧形調強放療的劑量學比較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 (2):226-229
[7]邱其武,彭洋,韓琴麗,等.三維適形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化療治療中晚期直腸癌術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 (7):972-975
[8]張捷,劉驊,沈志勇.卡培他濱加奧沙利鉑同期化療與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治療術后復發直腸癌的臨床療效[J].癌癥進展,2016,14(3):277-279
R735.3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27
20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