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河南省許昌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 許昌 461000)
優質護理服務對減輕初產婦產后疼痛的影響
吳靜
(河南省許昌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 許昌 461000)
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服務對減輕初產婦產后疼痛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2例足月單胎初產婦,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61例。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優質護理。觀察兩組產婦疼痛程度、疼痛知識掌握情況。結果: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疼痛程度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產婦疼痛知識掌握情況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初產婦予以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減輕產后疼痛,提高產婦疼痛知識掌握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產后疼痛;優質護理服務;初產婦
疼痛為復雜的生理、病理改變,是由于機體受損傷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可表現為局部反應,也可為全身性反應[1]。產后疼痛受多種因素影響,無論選擇自然分娩,或是剖腹產,產婦均會經受尿道疼痛、乳房脹痛、傷口疼痛、宮縮疼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產后身心健康[2]。相關文獻指出[3],在產婦生產中及產后予以現代化護理模式干預,可有效緩解產婦產后疼痛。但選擇何種有效、可行的護理方式仍然是產科醫護人員面對的重要問題。本研究選取我院接收的122例足月單胎初產婦,通過分組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對減輕初產婦產后疼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2例足月單胎初產婦,隨機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每組61例。常規組平均年齡(25.4±4.6)歲;平均孕周(29.1±1.2)周;24例剖宮產,37例陰道產。研究組平均年齡(25.7±4.7)歲;平均孕周(29.5±1.4)周;25例剖宮產,36例陰道產。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優質護理服務:(1)產前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定期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針對產婦提出的問題予以相應解答,使產婦充分了解分娩相關知識,詳細講解產后可能出現的疼痛及其原因,使患者及早做好心理準備,并介紹相應措施。(2)產后基礎護理:保持病房整潔,光線柔和,溫度適宜,空氣清新,減少探視人員,避免交叉感染;保證產婦睡眠充足,心情愉悅;及時更換衣物及陰墊;指導口腔護理,避免口腔感染;指導合理均衡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的食物,預防便秘;多食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3)產后疼痛護理:產后宮縮痛:引導產婦將注意力轉移至新生兒身上;按摩腹部,指導其宮縮時深呼吸,緩解疼痛。切口疼痛:患者保持側臥體位,臀部墊氣墊,不直接壓迫傷口;護理人員每天清潔、消毒傷口,嚴密監測切口狀況;予以紅外線照射,2次/d,30 min/次;指導產婦做縮肛運動。乳房脹痛:指導產婦心情放松,穿寬松、棉質衣物;給予熱敷、按摩乳房,促進乳汁分泌;乳腺管阻塞產婦先喂健側,于噴乳反射后換至患側,體溫在38℃以上時,停止哺乳。尿道疼痛:鼓勵產婦多飲水,腹部熱敷,促進排尿。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疼痛程度、疼痛知識掌握情況。疼痛評估采用NRS數字分級評分表[5],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自制疼痛知識問卷調查表:共100分,其中完全掌握≥75分;基本掌握60~75分;未掌握≤60分。總掌握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總例數×100%[4]。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疼痛程度比較護理前,兩組產婦疼痛程度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疼痛程度明細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產婦疼痛程度比較(分,±s)
2.2 兩組產婦疼痛知識掌握情況比較研究組產婦疼痛知識掌握情況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疼痛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例(%)]
疼痛是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為患者的主觀感受,在臨床治療中逐漸得到重視[5]。目前,我國初產婦多為獨生女,對新生兒的護理經驗較為缺乏,感受初為人母的喜悅之余,多存在對產后疼痛的不安、緊張、恐懼心理,嚴重影響產后生活質量[6]。嚴重急性疼痛可使產婦血糖、血壓急劇上升,呼吸、脈搏加快,對機體多個系統功能造成影響,導致其產生失眠、恐懼、焦慮等癥狀,影響產后康復。
本研究對我院接收的初產婦予以優質護理服務。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用腹帶或將床頭抬高減輕切口壓力;當產婦無法耐受疼痛時,遵醫囑給予鎮痛劑,并觀察藥物不良反應;術后做好產婦會陰護理和切口護理,尿管拔出后2 h指導產婦自主排尿,大量飲水稀釋尿液等。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對疼痛知識的掌握情況優于常規組,說明優質護理服務較常規護理可顯著提高初產婦對疼痛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效減輕產后疼痛。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產科臨床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賈黎英,戴姜.優質護理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37(11):1754-1756
[2]萬玲玲.優質護理服務在初產婦剖宮產術后出血中的應用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6):2268-2270
[3]馬艷玲.優質護理服務在產后出血初產婦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S2):199-200
[4]潘小萍,方美珍.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分娩質量、泌乳功能、滿意度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0):87-90
[5]黃麗敏.優質護理服務對初產婦分娩應對、分娩自我效能及剖宮產率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182-184
[6]賈黎英,王曉玲,姚瑋.優質護理服務對減輕初產婦產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5,50(9):100-103
R473.7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99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