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嵐
(河南省滎陽市人民醫院 滎陽 450100)
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觀察
李嵐嵐
(河南省滎陽市人民醫院 滎陽 450100)
目的:研究中醫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研究對象2012年1月~2015年7月三陰性乳腺癌患者19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化療組9例,化療+中藥組10例。化療組在手術后給予常規輔助化療治療,化療+中藥組在化療組基礎上給予中醫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比較兩組患者三陰性乳腺癌緩解率、中位生存期、治療前和治療后患者生存質量狀況的差異。結果:化療+中藥組患者三陰性乳腺癌緩解率高于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中藥組中位生存期長于化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生存質量狀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化療+中藥組生存質量狀況改善幅度更大,P<0.05。結論:中醫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延長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狀況,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三陰性乳腺癌;柴胡疏肝散;療效觀察
三陰性乳腺癌為雌激素受體、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以及孕激素受體均無表達的一種乳腺癌,其在病理型乳腺癌中占16%左右,在絕經前年輕患者中發病率高,腫瘤具有較高的侵襲性、容易出現局部復發、組織學級別高且容易出現遠處轉移等問題,多數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預后差。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預后和淋巴結、腫瘤大小無顯著關系,其屬于特殊乳腺癌亞型,臨床用常規分子靶向藥物和內分泌藥物治療均無效,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案[1]。本研究對中醫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應用,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研究對象2012年1月~2015年7月三陰性乳腺癌患者19例,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術后分期Ⅰ~Ⅱ期,均無化療禁忌,心電圖檢查、肝腎功能和三大常規均正常,一般情況良好,卡氏評分高于60分,預計生存期在6個月以上,除外合并嚴重基礎疾病者。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簽署同意書。將其隨機分兩組,化療組9例,化療+中藥組10例。化療+中藥組患者33~59歲,平均年齡(42.34±2.25)歲。化療組患者32~59歲,平均年齡(42.19±2.46)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治療方法化療組在手術后給予常規輔助化療治療:多柔比星(國藥準字H44024359)60 mg/m2,環磷酰胺(國藥準字H20023036)600 mg/m2,第1天給藥,21 d為1個周期,治療4個周期。后給予多西他賽(國藥準字H20093092)75 mg/m2,第1天給藥,21 d為1個周期,治療4個周期。化療+中藥組在化療組基礎上給予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組成:云芝、川芎20 g,陳皮、芍藥、柴胡、枳殼、白英、白花蛇舌草各15 g,甘草、香附10 g。陰虛盜汗者加知母、旱墨蓮;乳房脹痛者加荔枝核、青皮、橘核;偏寒者加桂枝;偏熱者加夏枯草;痰濕者加魚腥草、黃芩和生薏苡仁;疼痛者加香附、三棱、莪術和牽牛子;肝火旺盛者加山梔和丹皮。1劑/d,分兩次服用。共治療1年[2~3]。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三陰性乳腺癌緩解率(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緩解率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的比例之和);中位生存期;治療前和治療后患者生存質量狀況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三陰性乳腺癌緩解率比較化療+中藥組患者三陰性乳腺癌緩解率高于化療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三陰性乳腺癌緩解率相比較[例(%)]
2.2 治療前和治療后生存質量狀況比較治療前兩組生存質量狀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化療+中藥組生存質量狀況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生存質量狀況相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生存質量狀況相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化療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較化療+中藥組中位生存期長于化療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中位生存期相比較(月,±s)

表3 兩組患者中位生存期相比較(月,±s)
三陰性乳腺癌為獨特乳腺癌亞型,其分子生物學特征、病理特征和臨床特征均具有高度異質性,與非三陰性乳腺癌比較,其復發率和轉移率顯著增高,且在確診后1~3年內是轉移和復發高峰期,預后差。目前臨床西醫用靶向藥物和內分泌治療對于三陰性乳腺癌均無效,術后化療是三陰性乳腺癌常用治療手段,但常規化療后預后仍比較差,生存期較短,生存率較低[4~5]。
中醫認為三陰性乳腺癌屬于“乳巖”等范疇,認為三陰性乳腺癌發病和肝失疏泄、情志不調等因素相關,治療需遵循疏肝理氣解郁的原則[6]。柴胡疏肝散源自于《景岳全書》[7],其組成包括云芝、川芎、陳皮、芍藥、柴胡、枳殼、白英、白花蛇舌草、甘草、香附等,對肝氣郁結等具有良好治療效果。方中君藥為柴胡,可疏肝解郁;香附可疏肝理氣止痛,川芎可活血行氣止痛,兩種藥物聯合可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功,并增加行氣活血止痛作用,均為臣藥。枳殼、陳皮均可理氣行滯,甘草和芍藥可緩急止痛、養血柔肝。諸藥合用,可共奏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功,兼顧氣血,肝脾并治[8]。
本研究中,化療組在手術后給予常規輔助化療治療,化療+中藥組在化療組基礎上給予中醫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結果顯示,化療+中藥組患者三陰性乳腺癌緩解率高于化療組,P<0.05;化療+中藥組中位生存期長于化療組,P<0.05;治療前兩組生存質量狀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化療+中藥組生存質量狀況改善幅度更大,P<0.05。綜上所述,中醫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與化療共用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延長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狀況,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1]楊徐,蔣立新,蔣紅妹,等.加味柴胡疏肝散輔助麥默通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塊的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9):1094-1096
[2]楊立偉,劉長虹,甄志剛,等.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0):96-97
[3]吳越,吳永強,高秀飛,等.柴胡疏肝散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癥的臨床療效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0(6):434-438
[4]呂少云.柴胡疏肝散隨癥加減用于乳腺增生治療的可行性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8):20-21
[5]車志英,霍麗霞,巫鑫輝,等.王國斌教授運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療乳腺增生經驗[J].中醫研究,2015,28(9):40-42
[5]吳繼萍,馮妮,李曉琳,等.中醫藥辨證分型論治乳腺癌臨床療效評價[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3):412-413
[7]丁輝.《景岳全書》“論治”特色淺述[J].西部中醫藥,2011,24(5):1-2
[8]宋小青,羅秀麗.柴胡疏肝散加減方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6,38(4):8-10(收稿日期:2017-01-14)
R737.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