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獻杰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安陽 455000)
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的臨床效果觀察
連獻杰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安陽 455000)
目的:觀察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機械通氣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的臨產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機械通氣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顯著,預后良好,值得在臨床推廣。
急性心肌梗死;重癥左心衰竭;機械通氣
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是一種極為兇險的重癥疾病,嚴重時可引起低氧血癥,改變原本的血流動力學,使得心肌梗死的面積越來越大,心肌缺血癥狀逐漸惡化,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1]。但目前臨床所采用的藥物治療方式,起效較慢、效果不明顯,急需尋找更為科學有效的治療方式。本次研究給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患者機械通氣方式治療,效果顯著,可為該疾病治療方式的研究提供可供參考的臨床數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最大71歲,年齡最小44歲,平均(52.37± 3.14)歲;發病時間最長11 h,最短2 h,平均(5.33± 1.87)h。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最大70歲,年齡最小42歲,平均(52.61±3.24)歲;發病時間最長12 h,最短3 h,平均(5.76±1.82)h。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分布、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將《內科學》中關于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的診斷標準[2]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并排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面部創傷、手術、合并其他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具體包括:吸氧、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機械通氣治療:為患者戴上合適的面罩,模式設置為S/T,吸入氧氣濃度設置為60%~80%,初始吸氣壓力設置為10 cm H2O,初始呼氣壓力設置為4 cm H2O,操作期間觀察分析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根據呼吸監測值和動脈氣血值調整呼吸機設置。若發現SaO2超過92%、呼吸頻率<25次/min時,應緩慢降低吸氧濃度和通氣壓力。
1.4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壓、心率和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指標以及動脈氣血數值達到正常水平;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血壓、心率和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指標以及動脈氣血有顯著改善;無效:臨床癥狀,血壓、心率和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指標以及動脈氣血均未發生變化,病情甚至加重。(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癥左心衰竭屬于內科臨床常見病,具有相當高的死亡風險。急性心肌梗死可導致患者嚴重缺氧,進一步抑制心肌的收縮力,使得心功能急速惡化,進而導致患者急性肺水腫和心源性休克[4]。因此,必須在患病早期為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救治措施,改善低氧血癥、提高心功能,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自主呼吸。以往對于該疾病,臨床上多應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整體療效卻不盡如人意,由于藥物無法完全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況,并且起效速度慢,容易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患者臟器衰竭。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通氣技術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地應用。這是一種通過機械裝置來代替、控制或改變自主呼吸運動的一種通氣方式,其主要優勢為患者能夠在呼吸機的輔助下,改善體內的氧合與通氣,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二氧化碳積蓄過量以致缺氧,是當前臨床上應用于搶救危急重癥患者的通用救治方式。機械通氣的主要作用機制為以下兩方面:其一,可以有效地促進患者肺泡內壓增加,避免肺水腫液體的外滲;其二,可以對氧彌散和胸腔內壓的改善起到積極作用,從而減少左心室的負荷[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單純采用常規治療方式的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應用機械通氣對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患者進行治療,能顯著地提升救治成功率,安全可靠,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陳家紅.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竭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4):85-86
[2]杜文偉.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2):27-28
[3]張奇峰,甄根深,劉遠.機械通氣治療重癥急性左心衰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62-63
[4]王理亞.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癥左心衰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10):79-80
[5]寧俊霞.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8):25-27
R542.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32
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