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福
(河南省周口遠華微創外科醫院 周口 466000)
膝關節鏡輔助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對比
韓紅福
(河南省周口遠華微創外科醫院 周口 466000)
目的:比較膝關節鏡輔助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研究組實施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外科手術,對照組實施傳統外科手術。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功能變化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術后兩組患者HSS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提高(P<0.05),研究組HSS評分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更優(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63%,對照組為32.5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膝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膝關節功能恢復更快,治療效果更佳。
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鏡;傳統手術
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外科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1~2]。筆者選取86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膝關節鏡輔助微創手術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52.03±2.13)歲;Schatzker分類:I型17例、Ⅱ型20例、Ⅲ型31例、Ⅳ型10例、Ⅴ型6例、Ⅵ型2例。所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傳統外科手術。常規麻醉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手術切口位置,有效復位骨折處并提供螺釘內固定處理,常規引流。
1.2.2 研究組實施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外科手術。完善術前準備,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并利用氣囊止血帶有效止血;于關節鏡輔助下對膝關節腔給予徹底沖洗,確認軟骨片徹底清除后探查前后交叉韌帶、半月板損傷情況以及脛骨內側平臺關節面塌陷情況(程度、范圍、方向等);單純脛骨平臺骨折僅需有效復位(內鏡探針撬起塌陷骨折塊)后有效固定(利用克氏針、可吸收螺釘),復雜脛骨平臺骨折需給予關節軟骨面復位、自體骨填充等處理之后利用可吸收螺釘及鋼板給予有效固定,常規引流。
1.3 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功能情況,采用HSS量表評價患者膝關節功能,該量表涉及肌力、疼痛、屈曲畸形、活動度、穩定性、功能等內容,得分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2)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功能比較兩組患者術后HSS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提高,研究組HSS評分改善效果更優,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功能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膝關節功能比較(分,±s)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脛骨平臺骨折主要發生原因為交通事故傷、高處墜落傷、摔傷等。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迅猛發展,脛骨平臺骨折發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應引起相關醫護人員注意[3]。臨床治療方案應以盡早復位并有效固定、保持關節面平整、正確恢復局部解剖對位對線為主要原則,積極處理因骨折所致的韌帶、半月板等損傷[4]。
以往臨床治療脛骨平臺骨折首選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但手術創傷較大,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時間長,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5]。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膝關節鏡已廣泛應用于臨床[6]。膝關節鏡輔助手術治療,可盡量在減少手術創傷的基礎上為術者提供滿意術野,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安全有效等特點,術后患者可較早進行功能鍛煉,提高膝關節功能,對保障療效及預后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7]。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接受傳統手術治療后HSS量表評分改善效果較差,并發癥發生率高達32.56%;研究組實施膝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后HSS量表評分改善效果優良,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1.63%。此結論與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給予膝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可顯著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盡快使患者恢復滿意膝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1]李凱,吳志章,羅健.復雜脛骨平臺骨折52例手術時機與手術方式選擇及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53-54
[2]唐華.改良雙鋼板法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2):236-237
[3]陳萌.用微創手術治療累及前交叉韌帶止點的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6):256-257
[4]黃華軍,張國棟,歐陽漢斌,等.基于3D打印技術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手術數字化設計[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5,35(2):218-222
[5]尹書東.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62例療效觀察與總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215-216
[6]王燁,朱浩明,金磊,等.脛骨平臺骨折的前路微創手術治療與常規手術方式的療效對比[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79-80
[7]郭惠紅,鐘偉健,劉立林.切開復位鎖定加壓高爾夫球棒骨板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探討[J].當代醫學,2013,19(11):88-89
R68.3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43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