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廣州 528200)
中醫情志護理對腸預激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王新芳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廣州 528200)
目的:探討腸預激綜合征患者采用中醫情志護理對其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方法:研究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來我院治療腸預激綜合征的5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25例常規組患者施以基礎護理,25例研究組患者在采取基礎護理的同時,接受中醫情志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非常接近,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的改善情況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腸預激綜合征患者中醫情志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在臨床上具有較大的推廣使用價值。
腸預激綜合征;中醫情志護理;焦慮;抑郁
本研究對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腸預激綜合征患者進行對比分析,以此探討中醫情志護理用于腸預激綜合征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文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腸預激綜合征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本次調查研究。隨機分組,常規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為38~55歲,平均年齡為(42.13±2.04)歲;研究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37~54歲,平均年齡為(41.14±2.05)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常規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適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做好疼痛護理,給予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1]。研究組患者在采取上述護理措施的同時實施中醫情志護理,詳細方法如下:
1.2.1 解疑釋惑法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和患者家屬詳細說明患者可能會出現的抑郁、恐懼、激憤、焦慮等異常心理狀態,并告知其臨床表現和發病原因等基本疾病知識,使其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并盡早進行心理疏導。同時,有些患者習慣在用藥前將自身對疾病、治療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并積極鼓勵患者,使其能夠解除心中的疑惑與顧慮。
1.2.2 發泄解郁法護理人員應適時開展心理咨詢和健康檢查活動,以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況,并加以針對性心理疏導,引導患者盡情釋放出內心的負面情緒,從而有效緩解其身心壓力[2]。其次,有必要指導、幫助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心理交流,督促患者家屬多傾聽患者的心聲,以便患者能夠及時向家屬排解不良情緒,時刻保持愉悅、輕松的狀態。
1.2.3 移情易性法護理人員可以在病房適當播放一些舒緩的輕音樂或幽默的電視節目,并向患者提供一些養生、保健或娛樂等方面的書籍,以盡可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夠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可以督促患者適當進行運動鍛煉,鼓勵患者多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畫畫、下棋或養花,這不僅有助于患者身體恢復,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往往要集中注意力,呼吸頻率和心率都會有所加快,進而有利于患者轉移注意力,緩解負面情緒[3]。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記錄好研究所得的相關數據,統計學分析軟件選擇SPSS19.0,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AS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SAS評分較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都有所改善,且研究組患者的評分改善情況更明顯,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患者SAS評分對比(分,±s)
2.2 SDS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SDS評分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經過一段時間護理,兩組患者的SDS評分均得到了較大改善,且研究組的改善幅度更大,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DS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SDS評分對比(分,±s)
腸預激綜合征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該病的主要特征是病情發作后,患者的排便習慣發生明顯變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或疼痛[4]。有關資料顯示,精神心理障礙和腸道感染是該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精神心理障礙多表現為失眠、恐懼、對抗、激憤、抑郁和焦慮等,如果沒有及時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極易使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5]。因此,為了有效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和護理依從性,有必要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適時施以中醫情志護理干預。例如,護理人員可以運用解疑釋惑法,詳細為患者和患者家屬介紹基本疾病知識,耐心為患者解答心中的疑惑和顧慮;運用發泄解郁法,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和健康檢查活動,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指導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運用移情易性法,適當播放輕音樂或電視節目,提供養生、保健或娛樂等方面的書籍,并敦促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引導患者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
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50例腸預激綜合征患者的護理情況展開了對比分析,統計發現,研究組的護理效果更顯著:護理前,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接近,護理后,研究組SAS評分下降至(28.31± 3.12)分,SDS評分下降至(16.44±2.89)分,明顯低于常規組的(35.28±5.17)分、(29.93±4.64)分。綜上可知,對腸預激綜合征患者施以中醫情志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有利于患者身體康復,值得臨床大面積推廣使用。
[1]徐成芬.腸預激綜合征的中醫情志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8,14(12):27
[2]黃家芹.中醫情志護理對冠心病伴焦慮患者焦慮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5):47-48
[3]談宏瓊,陳雅婷,王敏.中醫情志護理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抑郁狀態的研究[J].光明中醫,2013,28(7):1474-1475
[4]陳沛英,葉玲.中醫情志護理在直腸癌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24):119-120
[5]梁丹,張玉芳,李猛,等.中醫情志護理改善腦卒中患者抑郁癥狀臨床療效系統評價[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3):606-608
R24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89
2016-09-04)